在杨浦,探寻百年文脉,赴一场青春之约 | 生活在杨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7:36 1

摘要:生活在杨浦,说说自己的生活,夸夸杨浦新变化。“生活在杨浦”是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小宇宙(播客App)推出的一档关于城市空间与人的播客节目。

生活在杨浦

生活在杨浦,说说自己的生活,夸夸杨浦新变化。“生活在杨浦”是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小宇宙(播客App)推出的一档关于城市空间与人的播客节目。

“生活在杨浦”第二季将邀请在杨浦生活学习的高校师生,扎根杨浦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分享他们与杨浦共成长的故事。让大家在声音的世界里,感受杨浦的创新氛围,文化魅力和多彩生活。

在杨浦生活、在杨浦上大学,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让我们跟随多位嘉宾,

从不同视角感受杨浦的魅力。

扫描下方二维码

收听节目详情

本期嘉宾

上海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 刘艺雯

上海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汪煜洋

大学是杨浦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

从百年大学的历史底蕴

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

知识的脉动和街巷的烟火深度交融

大学路、五角场的车水马龙

大创智、V聚场的创新活力

复兴岛、杨浦滨江的人文魅力

都极大丰富了学子的学习生活

↓↓↓

校园生活

忙碌、自由与充实

刘艺雯用“忙碌”

总结她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学习生活。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演讲展示,

让她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

练就了缜密的逻辑与流畅的表达。

作为中国最早的商科大学、

金融人才的摇篮,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经济、会计、财政

工商管理等领域实力强劲,

拥有多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琉璃瓦、孔雀蓝,

从杨浦区武东路100号走入校园,

映入眼帘的便是宏伟的

国立上海商学院老校门。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育衡楼里,

还有一座商学博物馆。

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

丰富的文物藏品,

而且能在保险、税票、

货币、算具等多个展厅,

领略中国优秀的商学历史文化。

而让刘艺雯印象最深刻的是

地铁十八号线上海财经大学站,

因为它连接了校园内外。

全场100米的

“上财武川人行通道”

与上海财经大学站无缝连接,

学生们不出校门,

就能在武川路和国定路

两校区间自由穿行。

刘艺雯在大三时见证了它的开通,

从此,校区之间的穿梭、

回家的路途、实习的奔波,

都因它而变得轻松顺畅。

她感觉到,

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而汪煜洋用“自由且充实”

定义她在上海体育大学的青春。

大一时,

她成为了ATP网球大师赛的志愿者,

见到了费德勒、德约科维奇,

也在看台维护的岗位上,

第一次感受到

国际赛事是如此振奋人心。

从那之后,

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篮球世界杯

校学生会、各类赛事组织……

她不断尝试突破自己。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

体育高等学府,

上海体育大学的一砖一瓦,

见证了历史变迁与体育梦想。

绿瓦大楼

前身为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

是“大上海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田径馆、风雨篮球场、

足球场、高尔夫球场、

游泳馆......

还有作为中国乒乓球学院

训练基地的中乒训练馆,

上海体育大学众多优质的

体育运动场馆和教学资源,

满足了师生日常的运动与教学需求。

而在汪煜洋心中,

校园的精神地标是

绿瓦体育书店。

作为沪上首家体育主题书店,

绿瓦体育书店不仅售卖

体育书籍、校史文创,

更是一个连接师生,

校友与体育文化的开放空间。

汪煜洋曾在那里听奥运冠军的分享,

也常在那里自习、喝咖啡,

甚至买过印着校徽的

文化衫、棒球帽。

这里,不只是一家书店,

更是上体人精神的栖息地。

城市生活

鲜活的背景音乐

不止校园内,

在校园之外,

学子们的时光同样丰富精彩。

刘艺雯最爱去大学路,

尤其在夜晚。

“那条路不长,

但走起来特别惬意。”

她常与朋友在这里漫步,

也会一个人走走。

“在这里,我和做播客的老师畅谈,

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大学路不像一条街,

更像一个“流动的课堂”。

在她的青春里,

大学路也是一段

鲜活的背景音乐。

刘艺雯在杨浦找到了

更年轻、更自由的生活节奏,

她在这里实习、社交、探索。

她曾经在尚浦中心

飞书公司实习。

这段经历让她亲身体验了

企业的运作模式,

她在杨浦完成了一次

从校园到职场的温暖过渡。

而汪煜洋加入了同样位于尚浦中心的

耐克大中华总部实习,

她曾亲历苏炳添到访的活动现场,

沉浸于浓厚的体育氛围中,

这段经历也让她清晰了

未来走向体育行业的职业路径。

说起杨浦其它爱去的地方,

汪煜洋非常钟情于江湾体育场。

她从滑板新手到

能轻松绕场滑行,

她在这里完成了许多“第一次”。

汪煜洋说,

大学里曾有一门课作业,

就是“如何让江湾体育场

焕发新活力”。

这座体育场,

其实从来都不曾老去。

从昔日的远东第一体育场,

到如今焕发新生的城市地标,

江湾体育场见证了

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

如今,这里举办了一场

又一场重大赛事。

古老场馆续写着传奇,

成为连接城市历史与未来的见证。

汪煜洋用一句

学生间流传的梗概括:

“五角场是宇宙中心吗?

我觉得是。”

在杨浦的大学读书

有一种“在生活中学习”的奇妙体验。

教学区和生活区只隔一条马路,

放学就像回家。

而走出校门,

就有如此丰富的世界。

对于每一个在这里

学习与生活过的年轻人而言,

杨浦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

在这里,校园没有围墙,

知识自由流动。

在这里,学习与生活,

校园与城市,融合共生。

文字 | 周梦真

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杨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