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价格战""产能过剩"是有色金属行业撕不掉的标签。但今天,这个传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从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到我国锂储量跃居全球第二,再到全行业智能化改造提速,一系列变化预示着:有色金属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曾经,"价格战""产能过剩"是有色金属行业撕不掉的标签。但今天,这个传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从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到我国锂储量跃居全球第二,再到全行业智能化改造提速,一系列变化预示着:有色金属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这轮金价上涨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黄金ETF已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净流入,累计流入量超过300吨,扭转了此前两年持续流出的态势。 这一数据表明,机构投资者正在重新配置黄金资产,反映出市场对黄金投资价值的认可。
与此同时,实物黄金投资需求保持强劲,2025年全球金条金币投资规模预计将维持在1200吨以上的高位,显示个人投资者对黄金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
在官方储备方面,全球央行购金趋势未改。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购金总量为634吨,其中第三季度购金220吨,环比增长28%,创季度采购新高。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进一步巩固了黄金在储备资产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地缘政治持续动荡等因素,共同构建了支撑金价的坚实基本面。
更重要的是,推动金价走强的这些因素短期内不会消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判断,在投资需求、央行购金和避险情绪三重驱动下,金价总体趋势将继续震荡走高。这意味着,有色金属行业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黄金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品类,其价值重估将带动整个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先后联合印发铜、氧化铝、黄金等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优化产业结构,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规范地方招商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明确传递出"反内卷"的强烈信号。
这些政策已初见成效,截至9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从年初的23%大幅回落至目前的0.4%。这个断崖式下跌,恰恰说明行业的无序扩张得到了有效遏制。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导向的转变:未来两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5%,但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5%。这"一高一低"明确告诉我们:行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
1、 数字化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采矿领域,数智化技术颠覆传统开采模式,实现安全、效率与环保的多重提升。相关企业积极部署“5G+物联网”系统,实现矿用卡车自动驾驶和设备状态实时监测,开采效率大幅提升;采矿、破碎等作业可实现地面远程遥控或自主作业,凿岩、出矿环节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50%以上,有轨运输环节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90%以上,大幅降低井下作业风险,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我国深部矿产资源智能、安全、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在冶炼领域,行业数智化转型推动工艺控制精度和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有色金属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为电解铝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支持;该大模型通过AI算法实时调整电解槽参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从技术研发、平台构建、工程数字化设计等多个维度,为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节能减排以及数智化转型贡献力量。
在加工领域,通过数据穿透生产全要素、算法优化资源配置、系统固化精益规则,推动加工环节从粗放式规模生产向精细化价值生产转型。
在企业管理领域,数智化技术打破“信息孤岛”的限制,推动管理模式向更高层次升级。一体化ERP系统让生产、销售、财务数据实现实时联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打通供应链数据,提高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大幅降低供应链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有38家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0多个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7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2家行业企业入选2025年度国家级卓越智能工厂(第一批)名单,4家企业入选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名单,37个工厂入选5G工厂名录,为行业数智化转型起到带头示范效应。
当前,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与持续努力。全行业协同推进转型进程,借助数智化技术赋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
2、绿色低碳取得显著成效目标下
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在节能降碳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低碳冶炼技术引领全球发展。行业聚焦节能减污降碳目标,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落后电解铝产能,推广600kA电解槽、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技术、低碳长龄复合阴极技术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世界领先。国内95%以上铜铅锌冶炼采用全球最先进工艺,铜冶炼侧吹+顶吹技术、大型化电解槽等技术实现“走出去”,引领全球行业进步。
二是主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领先。2024年,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3262千瓦时/吨,同比下降0.46%;铜冶炼综合能耗196.4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2%;铅冶炼综合能耗316.2千克标准煤/吨,电解锌冶炼综合能耗882.9千克标准煤/吨,均达世界领先水平。根据《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年电解铝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需达30%,目前行业已提前完成该指标。
三是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提升。根据计划,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需达25%以上。近年来,行业全力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2024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已达25%,提前完成指标。
四是再生有色金属成为“双碳”生力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从行业组成部分上升为重要推动力量。2024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产量1915万吨,其中再生铜产量445万吨(同比增长8.54%),再生铝产量1055万吨(同比增长11.05%)。再生有色金属总体排放标准达全球平均水平,部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碳减排贡献突出,1吨再生铝替代1吨电解铝可减排10.6吨二氧化碳。
过去,有色金属板块被视为典型的周期性板块,投资者需要精准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动。但如今,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供给端的优化让行业周期性减弱,企业盈利稳定性增强。"反内卷"政策有效控制了产能无序扩张,使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
其次,技术赋能正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改造不仅降低生产成本,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推动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第三,绿色转型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特别是在再生金属领域,随着循环经济体系的完善,这个细分赛道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告别"内卷"的有色金属行业,正在书写新的发展叙事。这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转型,不仅重塑着行业竞争力,更在重构其投资价值。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化,一个更具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色金属产业正在向我们走来。对于有远见的投资者而言,这场行业巨变中正孕育着难得的投资机遇。
1、有色金属ETF基金跟踪的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聚焦黄金及铜铝等工业金属、稀土与钨钼等小金属,以及锂钴等能源金属,各金属权重为:铜32.3%,黄金14.3%,铝13.1%,稀土10.5%,锂7.8%。
2、黄金ETF华夏直接追踪金价,一手对应1克实物黄金,由于能避免投资实物黄金和复杂黄金期货带来的麻烦,且支持T+0交易(买入当天就能卖出),因此受到不少投资者的喜爱。
3、黄金股ETF通过跟踪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一键配置沪港深三地黄金开采、冶炼和销售等领域的优质企业,黄金股ETF受股市和金价两重影响,由于黄金勘探、开采、加工到最终的业绩体现滞后,黄金股的业绩和股价滞后于金价,但弹性也更高。
黄金ETF华夏和黄金股ETF管理费加托管费合计0.2%的费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最低水平,助力投资人以更低成本参与行情。
来源:华夏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