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科举几乎成了世家大族的考试专利,众多的商、农阶层没有科举的资格,比如李白。正因为如此,唐朝参加科举的人数最少,录取人数也最少(每科取士几人或十几人),若论中举的难度无疑是唐代的科举最有“含金量”。且唐代中举者,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者众多,如郭子仪、高适、白居
你认为唐宋明清哪代的科举含金量最高?
问:你认为唐宋明清哪代的科举含金量最高?
楼主所谓的含金量是指什么?中举的难度还是中举者的质量或地位?
唐代科举几乎成了世家大族的考试专利,众多的商、农阶层没有科举的资格,比如李白。正因为如此,唐朝参加科举的人数最少,录取人数也最少(每科取士几人或十几人),若论中举的难度无疑是唐代的科举最有“含金量”。且唐代中举者,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者众多,如郭子仪、高适、白居易、张九龄、杜甫等。
但论中举者的成就,无疑是宋代的中举者最有含金量,青史留名的进士比比皆是,人文乃至科技发明领域都是人才济济,如三苏、沈括。宋代的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的比例高达80%以上,这个记录保持至今。宋代的科举制度最完备、内容灵活,可以选拔各类人才。
明清的科举制度走向保守,格式严格限制为“八股文”,且考查内容以“四书五经”为准,尤其是清代科举制度在文字狱的高压下,考生难以自由发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脑袋。从科举的考试格式和内容看,无疑是清代的科举含金量最差。
从中举者享有的权利来看,无疑是明清的科举“含金量”更高。明朝初期,秀才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到了清代,中秀才可以享受见官不拜、免除徭役等特权,中举人更是享受定额的官府俸银,并具备当官的资格等特权,中进士更是可以授予县处级的官职,文科状元授官从六品(相当于副厅级),武科状元授官正三品参将或一等御前侍卫(副部级)。从中举者享有的权利看,无疑是清代的科举“含金量”最高。
但是从中举者的人文、科技领域的贡献来看,清代科举含金量无疑是最低的。清代近三万进士、十几万举人,二三十万秀才,几乎没有开拓性的大文豪、大思想家,更无杰出的科技人才。清代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国际地位、科技发展最低落的时期,落后西方两三百年!
注:图源网络
来源:越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