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针对≤50岁因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心原性猝死的最新研究揭示,年轻猝死中,仅不到五分之一存在外周动脉外斑块。这提示在年轻人群中,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未必意味着全身性疾病。
《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针对≤50岁因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心原性猝死的最新研究揭示,年轻猝死中,仅不到五分之一存在外周动脉外斑块。这提示在年轻人群中,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未必意味着全身性疾病。
研究选取了2019~2023年≤50岁、经尸检证实因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心原性猝死患者356例,评估了这些患者外周四大动脉(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中,改良美国心脏协会Ⅲ级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情况,即具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356例患者中,仅62例(17.4%)被检测出存在外周动脉斑块。从斑块分布来看,主动脉是最常出现的部位,有61例(17.1%)主动脉存在斑块;颈动脉、髂股动脉和肾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则更低,分别为2.5%(9例)、3.1%(11例)和1.7%(6例)。
这一分布特点表明,在年轻冠心病猝死患者中,即使存在外周动脉斑块,其病变也更集中于主动脉,其他外周动脉受累概率较低。
进一步的关联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和高血压是与外周动脉斑块显著相关的两大因素。
存在外周动脉斑块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8岁,显著高于无外周动脉斑块患者的44.4岁。
同时,存在外周动脉斑块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0.7%,也明显高于无外周动脉斑块患者的18.7%。
此外,研究还发现存在外周动脉斑块的患者,在其他心脏病理特征上也与无斑块患者存在明显差异。
存在外周动脉斑块患者中心脏扩大发生率为67.9%,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的50.7%;提示既往心肌梗死的心肌纤维化发生率在有斑块患者中为46.8%,同样高于无斑块患者的31.0%;多支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方面,有斑块患者为71.7%,也高于无斑块患者的55.9%。
这些差异表明,存在外周动脉斑块的年轻冠心病患者,其心脏病变程度往往更为严重。
研究者表示,因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心原性猝死的年轻患者中,仅少数存在外周动脉斑块,这表明对于年轻患者而言,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并不一定是全身性疾病。
此前临床上常通过筛查颈动脉或主动脉斑块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但该研究结果提示,在年轻人群中,这种筛查方式的实用性可能受限,难以精准识别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同期述评指出,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动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杂性。此外,与单纯某一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多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高,早期发现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并进行积极干预,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
关于通过筛查外周动脉疾病来预测年轻人冠状动脉疾病,目前仍存在疑问,应筛查哪些人群、何时筛查以及为何筛查?单一动脉区域未发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并不能排除其他区域存在病变;相反,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从大规模层面来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系统性筛查似乎既不可行也不具成本效益。
来源:Minimal extra-cardiac atherosclerosis present in young people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 due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ur J Prev Cardiol. 2025 Nov 4:zwaf615.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