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艺源于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评论时代品格的基石。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品质,文艺评论应敏锐捕捉,并在对文艺作品的剖析中展现出来。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发表时,它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更是对整个民族精神困境的诊断;梁晓声的《人世间》在新时
文艺源于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评论时代品格的基石。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品质,文艺评论应敏锐捕捉,并在对文艺作品的剖析中展现出来。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发表时,它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更是对整个民族精神困境的诊断;梁晓声的《人世间》在新时代搬上荧幕,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普通人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文艺评论在解读这些作品时,不应仅局限于文学技巧的分析,更要着眼于作品如何生动地呈现了时代精神的变革和个体命运的变迁。文艺评论从来都不孤立,它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以独特的时代品格,呼应时代需求,塑造时代精神。
文艺评论作为对文艺作品的解读与评判,从来不是孤立的美学游戏,而是与时代精神保持着复杂而深刻的对话关系。文艺评论的时代品格,正是指这种在特定历史语境下,评论者以敏锐的感知力捕捉时代精神,以批判的勇气揭示文化症候,以建设性的思考引导价值取向的能力。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大文化工程”——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是推动贵州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文艺评论介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回答一个时代命题:如何让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精神力量?这种介入不能停留在表面化的解读或简单的价值判断上,而应深入文化工程的内核,通过批判性反思与建设性建议,推动文化资源从“文化符号”向“精神价值”升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发挥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应成为文化工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深入解读、价值引导、批判反思和建设性建议,推动四大文化工程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软实力”转化,在此过程中展现文艺评论的时代精神与责任担当。
在多元文化思潮相互碰撞的当下,文艺评论需要旗帜鲜明地弘扬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弘扬显得尤为关键。文艺评论在面对涉及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时,要充分肯定那些以创新形式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引导观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在社会价值观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文艺评论要对宣扬正确道德观念与人文关怀的作品给予褒扬,引导文艺创作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人文精神,为构建美好的社会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对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也体现为对所处时代的深刻感知与准确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之所以具有持久价值,正因为他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状况有着敏锐的直觉。他在评论巴金作品时曾说:“巴金的作品是一颗年轻的心在跳动”。这简单一句捕捉到的不仅是巴金,更是一个渴望变革、充满激情的年轻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同样需要这种“同时代人”的自觉——不是简单地跟随潮流,而是深入时代内部,捕捉时代精神的内核,弘扬时代核心价值观。
文艺评论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体现在建设性的价值引导上。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原则,也暗示了评论不应止于客观分析,而应参与价值建构。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日趋多元,文艺创作既迎来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也面临商业化、碎片化、浅表化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评论的时代品格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它不应是学院里的自说自话,也不应是社交平台上的情绪宣泄,而应是一种有深度的公共话语实践,既能深入艺术作品的肌理,又能把握时代精神的走向;既能解构陈腐的价值体系,又能建构积极的文化理想。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文艺评论需要积极推动文艺创新,以适应时代审美变迁,这也是其时代品格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短视频、网络剧、互动游戏等新的文艺形式层出不穷,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艺评论要及时关注这些新现象,为新的文艺形式提供理论支持与发展引导。对于网络文学,文艺评论要研究其独特的创作模式、叙事风格以及受众群体,分析其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与文学创新方面的特点与潜力。同时,鼓励网络文学创作者在保持通俗性、趣味性的基础上,提升作品的文学品质与思想内涵,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学的精华与网络文学的优势相结合,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不同文化、不同观点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文艺评论也应具备包容多元视角的品格,以契合时代的审美特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艺作品大量涌入,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观念与艺术风格。文艺评论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而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艺作品。
文艺评论的时代品格是其生命力所在,它紧密关联着时代的发展、文艺的繁荣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在新时代,文艺评论要紧扣时代脉搏,捕捉时代精神;弘扬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艺创新、契合时代审美。只有具备这些鲜明的时代品格,文艺评论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方向,为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文化的建设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晶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