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时俱进、扎根生活是当代诗歌的主要旋律。诗人诗集频频出版,徐必常《贵州组歌》、龙险峰《纪念碑》、吴治由《中国天眼简史》、周小霞《西迁西迁》、姚瑶《烛照苗乡》等诗集和长诗依靠并体现应有的历史方位和价值定位,李裴策划的“书写英雄、红色系列”等50余部专题诗集,服务
进入新世纪第三个十年,贵州文艺版图里的诗歌板块持续鲜活,多代诗人立足本土,接地气、扬正气、展才气,充分展现新时代贵州精神风貌和丰饶多彩的文学生态。
与时俱进、扎根生活是当代诗歌的主要旋律。诗人诗集频频出版,徐必常《贵州组歌》、龙险峰《纪念碑》、吴治由《中国天眼简史》、周小霞《西迁西迁》、姚瑶《烛照苗乡》等诗集和长诗依靠并体现应有的历史方位和价值定位,李裴策划的“书写英雄、红色系列”等50余部专题诗集,服务大局,致敬楷模,记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山乡巨变,这些昂扬的“强音”敏感于紧贴于时代,激情描绘黔地的日新月异。《欧阳黔森诗选》融“多元性、地方感与融合性”为一体,情真意切,有效呈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经验传达。较之以往,无论宏大与具体,显态与隐态,贵州诗歌的政治抒情部分在思想性或艺术性都有内在的超越与嬗变。
立足现实世情,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担当,以此为轴,贵州诗歌多彩纷呈,各个方面都出现崭新变化。在创作队伍上,中老年诗人笔耕不辍,时有力作呈现,青年诗群执着进取,徐源、西左、罗霄山、冉小江、木郎、吴春山等80后诗人在成长中成熟,已成为中坚和主体力量。吴天威、野老、鲁海、王冬、梁沙等多位90后诗人出版诗集,00后诗人如陈贤猛、楚槐序、罗乔有、李亚兰、卢酉霞、余林东等脱颖而出,为贵州诗歌注入茁然的新质生机。
近年来,贵州诗人数量、诗集出版数量与作品发表频率可谓创“历史新高”。这与数字化传播环境的催化及网络诗潮的推动、与文学媒介转型扩容有关,也与高起点高素质的年轻作者的涌现有关。多代诗人腾挪于公共主题、重大题材与常规素材之间,或倾向梦想、记忆与生活的日常审美,或感受自然、聚焦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幽雅与丰富,于抒情与叙述的双轨体认诗意存在、地域情感与城乡故事,诗人作品频见于诗歌杂志及《收获》《当代》《花城》《十月》和《人民文学》等重要期刊。
数字化环境与生命生活的深度融合,让网站、微博、微信及各种音视软件同构的“新媒体”宽容吸纳并成为诗歌写作交流的常规平台,同时文学期刊、高校、诗歌社团等园地竞相绽放。除核心期刊《山花》的引领之外,全省文联系统及内刊的扶助亦功莫大焉,它们成为涵养地方文脉、培育基层创作群最有力和有温度的载体,如《高原》《六盘水文学》《安顺文艺》等对于发掘人才,活跃本土诗意时空起到长效助推作用。《梵净山》连续多年被评为贵州优秀内刊,诗歌是其常设和重要栏目,在此基础上,铜仁文艺创作基金多年来加强扶持出版本土优秀作品,其中诗集12部。
选本是诗歌传播的特别载体。中国作协选编的年度《中国诗歌精选》每年均有贵州诗人入选。各种选集在黔地诗苑涌现,《21世纪贵州诗歌档案》等品牌性选本对收存、研究黔地诗歌生发状态有重要文献性价值。毕节市文联编辑的《锦绣乌蒙·诗歌卷》精选75年间75名毕节籍诗人诗作,磅礴的乌蒙诗情得到史料性总结。包含四卷诗歌的《贵州新文学大系1990—2019》厚重面世,对30年贵州诗歌轨迹进行了回眸与梳理。由贵州诗人主编的《中国90后诗选》《中国少数民族诗选》,从另种宏观视角介入全国性诗歌界面,具有档案意义。在各级文联作协管理和主导之外,个体诗人和社团也是诗歌选本的热心组织者。选本编纂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今后仍将是贵州诗歌传播重要的可行方式,相信以后的选本会解决萃而不粹的局限,更加凸显严谨和专业性。
评奖作为创作的阶段评价是政治、思想与艺术品位的统一。2019年和2022年,喻健、冉茂福、予衣、王近松等10余位诗人分获第三届第四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贵奖”,民族文学的诗歌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可观的质变和创造力。2022年,李发模、姚辉等6位诗人作品获首届贵州省文学奖,该奖旨在奖励体现贵州文学创作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准、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2024年,牧之长诗《盘江魂》“气势恢宏,建构起一条大江的奔腾形象和壮阔历史”,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诗人们不断出山摘取全国各类诗奖的同时,全省各市州文联作协、各部门、社会各界、文学社团亦有诸多不同层级、专题的诗赛活动,激发创作热情,推动了诗歌文化的普及与内生动力。
诗意盎然的活动此伏彼起。诗歌阅诵、诗书发布、主题诗会及诗歌节、采风交流、学术沙龙、培训等诸种活动如火如荼,与全民阅读、精神文明创建不时结合,诗歌文化得以更加具象地呈现。已举办13届的“端午诗会”依托屯堡文化,跨界融合,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安顺市文联的文艺品牌。贵阳市修文“清明诗会”至今已举办12届,诗歌文化、地方文化和阳明文化得到传承与兼容,社会效应良好。在评鉴方面,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批评队伍渐成规模,颜同林、杜国景、陈祖君、徐汉晖、王晖、向笔群、庄鸿文等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及高校专家学者或著书立说,或局部审视散点透视,对区域诗歌给予了有力支持与促进。
总的看,2019年以来的6年间,贵州诗歌稳中有进,呈现多样和丰富性特征,黔山贵水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获得明媚渲染与诗意见证。可以相信,今后时段里的贵州诗歌仍将继续秀丽于文艺林园,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奋进之椽书写时代答卷”。
作者: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赵卫峰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