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岁拍戏拍到22岁,放弃大学那天,她收到的第一条留言是:没文化的人演什么戏。
4岁拍戏拍到22岁,放弃大学那天,她收到的第一条留言是:没文化的人演什么戏。
这条留言被点赞七万多次,排在热评第一。
第二天,金裕贞在发布会现场呼吸急促,被救护车拉走。
医生给的诊断只有五个字:压力性休克。
事情起因简单得可笑。
新戏《亲爱的X》发布会,她穿白衬衫黑短裙,站得久了,左脚踝旧伤发疼,就换成三七步。
照片上网不到十分钟,评论区炸锅:驼背、没礼貌、对观众不耐烦。
有人翻出她三年前放弃入学的采访,骂她“读书少所以站没站相”。
一小时后,现场视频流出,她其实全程微笑,只是换脚那三秒被截成动图。
舆论已经掉头,可伤害已经落地。
这不是她第一次被“秒审判”。
十二岁那年,她拍古装戏,被拍到片场打哈欠,被批“不敬业”。
十五岁,生理期水肿,被说“童星长残”。
十八岁,高考前她宣布不填志愿,电视台做专题,标题直接写“国民妹妹拒绝大学”。
那天她爸接到电话,亲戚问:孩子是不是成绩太差考不上。
她爸只能苦笑,女儿高中三年成绩一直前十,只是剧组档期从寒假排到暑假,她不想让整个团队等她一个人。
很多人忘了,韩国高考比中国更卷。
一天考五门,满分标准分,走错考场都能上热搜。
她如果去考试,必须停工半年,广告违约金能买一栋楼。
她选了另一条路:先工作,后读书。
公司给她报网络课程,每周交作业,老师是从首尔大学请的教授。
可没人关心这些,大家只想看她翻车。
《亲爱的X》播出后,风向又变了。
她演的是反社会女作家,笑里藏刀,一场掐脖戏,眼白不眨,收视率从3%飙到12%。
弹幕飘过:演技救不了没文凭。
她没回应,只在采访里淡淡一句:角色大学毕业,我替她读完就行。
这句话被剪成短视频,又收获两百万播放,评论区依旧两极:一边夸清醒,一边骂装。
韩国演艺圈有个公开秘密:童星出身的人,25岁前后会突然消失。
原因不是没戏拍,是扛不住网暴。
金赛纶就是例子,酒驾事件之前,她已经被骂了十年,从长相骂到家人。
金所泫学乖,大学广告两手抓,结果被人说“平庸”。
金裕贞选了最险的路:all in演戏。
她赌的是作品说话,可网络时代,作品救不了人品谣言。
有人算过一笔账,她出道至今拍了五部电影,九部电视剧,三百支广告。
如果按韩国最低大学学费,她赚的钱能付两千个学生四年学费。
可只要她一天不拿毕业证,骂声就不会停。
观众对童星的期待很怪:小时候要可爱,长大要学霸,最好再考个。
没人敢对普通孩子这么要求,可对明星,这就是标配。
她这次晕倒入院,公司发声明说“轻微过度换气”,粉丝求大家嘴下留情。
热搜词条却是“金裕贞装病”。
同剧男演员看不下去,开直播解释:她连续四十小时没睡,拍水下戏,冻得嘴唇发紫。
弹幕回:演员活该赚钱。
一句话,把劳动合理化,把伤害隐形化。
其实放弃大学这事,在影视圈并不罕见。
全智秀高三拍《我的野蛮女友》,直接放弃高考,后来没人提。
李敏镐大二休学拍戏,现在被叫学长。
区别是,他们是成年以后才决定,金裕贞未成年就被放在放大镜下。
她连叛逆期都被安排,十五岁生日直播,有人留言:妹妹什么时候去整容。
她当场读出来,笑得尴尬,那一刻她就知道,童星没有青春期。
她如果今年去考大学,明年入学,毕业27岁,照样被说“老学生”。
她如果一辈子不考,骂声也不会停。
横竖都是原罪,她干脆不理。
剧组工作人员透露,她随身带Kindle,候场就在看剧本小说,阅读量比很多大学生都大。
可没人拍这些,拍到的只是她穿拖鞋出公司,被说邋遢。
网络暴力有一条铁律:谁红谁挨骂。
她这次挨骂,恰恰证明她红。
可红就能随便被骂吗。
好像很多人默认,赚钱多等于抗骂强。
忘了她四岁时,拍饼干广告,导演让她哭,她真哭到吐。
镜头外,她妈抱着她一起哭。
那时候没人骂,都说可爱。
现在她二十二岁,哭被说卖惨,不哭被说麻木。
她还有三年就满二十五,韩国童星魔咒期限将至。
她能不能打破,关键不在演技,在观众能不能放过她。
下次她再站三七步,评论区能不能少点恶意。
她读不读大学,其实不影响我们生活,却总有人拿自己的尺子量别人的人生。
那天发布会结束,她缓过来,第一句话问:拍摄会不会延期。
医生让她住院三天,她第二天就回片场。
镜头一开,她还是那个疯批美人,眼神带刀。
镜头一关,她蹲在角落吸氧。
没人拍这段,我写出来,只想说:明星不是钢筋铁骨,放弃大学不是犯罪,站得累换只脚也不是罪。
下次想骂,先试试四十小时不睡觉,再决定要不要敲键盘。
来源:非凡书签SGwi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