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6日,新东方32周年纪念日当天,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发布的一封全员信,本该是凝聚人心的周年贺词,却意外引爆争议。
11月16日,新东方32周年纪念日当天,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发布的一封全员信,本该是凝聚人心的周年贺词,却意外引爆争议。
“老板在南极看冰山,员工在工位赶方案”的鲜明反差,让“无法共情”成为这场职场舆论风暴的核心关键词。
这封题为“冰雪中的坚守”的内部信,开篇便细致描绘了南极的极致风光:
“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无边的宁静”,字里行间满是“24小时阳光”下的感悟 。
俞敏洪以南极企鹅“相互扶持越冬”类比新东方人的团结,提出公司要做“希望的播种者”、东方甄选要当“商家良知的代表”的宏大愿景。
但细心网友统计发现,全文992个字中,17次提及“我”,5次强调“南极”,却对员工当下的工作压力鲜有触及 。
这份“远方的鸡汤”,在一线员工眼中更显讽刺。
有教育板块员工透露,纪念日当天自己上完10小时课程后,还得连夜赶续费方案,看到信中对南极风光的描述“只觉得刺眼”。
更有员工在社交平台吐槽:“我在晚八点半下课的地铁上疲惫不堪,企业邮箱里的红字,像在炫耀被员工血汗染透的成功” 。
一句“今夜,所有xdfer都是南极人”的调侃,道尽了老板“诗和远方”与员工“眼前苟且”的割裂感 。
争议的发酵,本质上是职场共情的错位。
当下新东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骤降73.7%,核心教育业务增速从43.9%大幅下滑至13.6%。
在企业承压、员工承压的双重背景下,员工需要的或许不是极地感悟式的激励,而是更实在的关怀与支持。
正如网友评论所言:“用企鹅类比奋斗没问题,但老板在南极看企鹅,员工在办公室挑灯夜战,这样的共鸣太奢侈”“少点空洞的愿景,多点实际的体恤,比什么都管用”。
截至目前,新东方官方及俞敏洪本人尚未对争议作出回应。
但这场舆论风波早已超越个体吐槽,折射出职场中普遍存在的期待差:
管理者的“顶层感悟”若脱离一线现实,再华丽的辞藻也难以抵达人心;真正的凝聚力,从来不是远方的风景与口号,而是对“身边人”酸甜苦辣的看见与共情。
当“坚守”不再是老板口中的极地感悟,而是员工加班后的一杯热饮、压力下的一句体谅,或许才能真正让“相互扶持”从比喻变成现实。
这场争议,对新东方而言,或许也是一次重新审视管理与共情的契机。你如何看待俞敏洪的南极全员信?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飞越木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