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讲不透?拆解是关键:用已知知识点,让学生秒懂核心原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21:43 1

摘要:教凸透镜成像时,总遇到学生追问:“老师,为什么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凸透镜到底为啥能会聚光线?” 以前我总直接抛结论,学生记不住还容易混,后来发现:不是知识点难,是没教会学生 “把未知拆成已知”—— 把凸透镜的复杂问题,拆成学生已经学过的 “平行玻璃砖” 和

教凸透镜成像时,总遇到学生追问:“老师,为什么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凸透镜到底为啥能会聚光线?” 以前我总直接抛结论,学生记不住还容易混,后来发现:不是知识点难,是没教会学生 “把未知拆成已知” —— 把凸透镜的复杂问题,拆成学生已经学过的 “平行玻璃砖” 和 “三棱镜”,不用额外讲新知识点,学生自己就能推导答案,还能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其实物理学习的核心,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而是 “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就像凸透镜的两个核心难点,拆解后全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既让知识点串联起来,又让学生明白 “物理是有逻辑的,不是零散的公式和结论”。

学生刚学凸透镜特殊光线时,总疑惑 “为啥偏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其实不用讲新规律,只要拆成 “平行玻璃砖”,学生立刻就懂:

已知知识点:学生之前学过 “光线穿过平行玻璃砖,会发生两次折射,最终传播方向不变(仅轻微侧移)”—— 因为第一次折射(空气→玻璃)向法线偏折,第二次折射(玻璃→空气)远离法线偏折,两次偏折方向相反、角度相等,所以方向不变。未知转已知:凸透镜的光心是透镜的几何中心,这个位置的透镜结构很特殊 —— 前后两个表面是平行的,相当于 “一块极薄的平行玻璃砖”。推导结论:既然光心处是薄平行玻璃砖,而学生已经知道 “薄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线传播方向”,自然就能得出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的结论。二、拆解 2:凸透镜会聚光线 —— 本质是 “无数个三棱镜的共同作用”

“凸透镜为什么能会聚光线?” 这个问题看似抽象,拆解成 “三棱镜” 后,学生用已有折射知识就能自己解释:

未知转已知: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它的截面可以看作是 “无数个三棱镜拼接而成”。推导结论:所有这些 “小三棱镜” 的底边,都朝向凸透镜的主光轴(因为透镜中间厚,相当于三棱镜的底边在中间)。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穿过这些小三棱镜时,都会向底边(主光轴)偏折,无数条光线共同作用,就形成了 “会聚” 效果。

这两个凸透镜知识点的教学经历,让我更坚信:学生觉得物理难,不是因为他们学不会,而是因为我们把知识点 “孤立” 了 —— 把凸透镜当成 “全新的知识点” 来教,学生自然觉得陌生;但把它拆成 “平行玻璃砖”“三棱镜” 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难度就瞬间降低了。

物理的魅力,在于 “看似零散的知识点,背后藏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我们教物理,不是让学生记住 “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凸透镜会会聚光线” 这些结论,而是让他们学会 “把未知拆成已知” 的思维方式 —— 这种能力,不仅能帮他们学好物理,还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欢迎加入小彬老师物理社群,和更多同行一起交流 。 一群人一起打磨教学思路,让我们的学生都能 “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正懂物理、爱物理。

其实物理从来不是 “高冷学科”,只要找对拆解的切口,就能让学生看到它的逻辑美。期待和你一起,用拆解思维,让物理课变得更通透、更有深度~

来源:物理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