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都能读懂顾野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1:33 1

摘要:今天(11月17日),“传江南千年文脉 书人文不朽华章”2025年顾野王文化主题活动在亭林镇举行。院校专家、顾氏后人、文化爱好者及政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顾野王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路径。

今天(11月17日),“传江南千年文脉 书人文不朽华章”2025年顾野王文化主题活动在亭林镇举行。院校专家、顾氏后人、文化爱好者及政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顾野王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路径。

《玉篇》是顾野王独立编成的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这部成书于公元543年的巨著,收录汉字16917个,对后世辞书研究影响深远。现场,《〈玉篇〉:东亚文明字印》新书首发成为焦点,该书以当代学术视角重新梳理《玉篇》的编纂脉络、体例特征与文化影响,收录了唐代抄本残卷、韩国朝鲜时代刻本等珍贵文献影像,为这部经典的传承与研究提供全新支撑。

顾野王画像

顾野王是南朝著名学者,被誉为“江东孔子儒”。亭林镇是顾野王先祖顾雍故里,也是顾野王平生重要归闲、创作之地。在闲居亭林老宅期间,顾野王潜心撰就《舆地志》三十卷,集汉魏以来地理学之大成,上海简称“沪”的起源便首见于此。

活动现场展示了“图说顾野王《舆地志》”项目,借助三维地图与动态图层等技术,让人文经典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

自2019年起,为保护和传承好顾野王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亭林镇启动以顾野王为核心,“文物、文字、文脉”三文齐发力的文化发展模式。六年来,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和上海顾野王文化研究院等,顾公广场、亭林遗址公园和《玉篇》体验馆等文化地标相继建成,“云间讲堂”“口述亭林”“诗词楹联”等一系列特色文化项目陆续推出,让这位先贤成为这座千年古镇的文化名片。

今年5月,国际编号519419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顾野王星”,标志着顾野王的文化贡献获得世界认可。当前,亭林镇正积极探索通过“以文促旅 以旅兴文”的发展模式让顾野王文化从学术走向市场,让文化魅力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顾野王(AI生成)

今年7月,亭林镇发布了“顾野王文化探寻之旅”精品文旅线路,将亭林遗址公园、亭林黑陶文创园、松隐禅寺三大文化地标串联起来,让游客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

今天,“亭林镇文旅农商体展融合发展产业联盟” 也正式成立,联盟汇聚文化、旅游、农业、商业、体育等领域的优质资源,通过整合产业链条、打造特色IP、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实现“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两位顾氏后人——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顾卫英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琴受聘为“亭林文旅推介大使”,为文脉传承注入新生血脉。“昆曲的雅致与亭林的文脉一体贯通,我希望可以探索用昆曲艺术演绎顾野王的故事,让传统文化‘有声有色’。”顾卫英表示,未来将创作相关主题剧目,以艺术形式传播顾野王文化。

顾琴表示,身为顾氏后人、亭林文旅推介大使,有责任为顾氏文化、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做好工作,让顾野王文化和亭林的文化,能够走出上海、走出中国、面向世界。

据悉,亭林镇将持续推进顾野王文化向通俗化、文创化的方向转变,将《玉篇》《舆地志》等著作与亭林黑陶、亭林月饼等本土非遗民俗文化融合,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验,增强亭林居民、外地游客等对顾野王及亭林其他文化的了解。此外,还将创新宣传模式,以AI短视频、广播剧等形式,创作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旻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出席活动。

记者:朱林、冯秋萍

编辑:俞岚婷

责编:俞岚婷、陆辰丽

审核:陈建军、林堃

来源:i金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