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天,国家农业农村部在云南楚雄召开了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专门讨论咱们脱贫人口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会议提出了一个新鲜词——“两稳一防”,这关系着千万农民工家庭的生计,也关系着农村未来的发展。
近几天,国家农业农村部在云南楚雄召开了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专门讨论咱们脱贫人口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会议提出了一个新鲜词——“两稳一防”,这关系着千万农民工家庭的生计,也关系着农村未来的发展。
所谓“两稳一防”,就是稳定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稳定脱贫人口的务工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这里面有个关键概念——“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不少“明白人”就开始解读成不让农民返乡,目的是让农民留在城里接盘不好卖的房子!真是这样吗?
可能有的老乡已经注意到,今年从外地提前回村的人比往年要多。有的在县城工厂找活干,有的暂时帮家里收庄稼。实际情况正是,部分农民工兄弟因城市工作岗位减少、工资下降而被迫返乡。
当前,城市经济面临挑战:低端制造业外迁,高端制造业技术要求高,对普通农民工形成挤压效应。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下降,房屋新开工面积减少,进一步减少了农民工就业机会。
返乡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回去之后怎么办?老家的产业基础和就业岗位能否接住这波突然的回流?如果接不住,返乡就会演变成“滞乡”。
国家强调的“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不是限制回家自由,而是保障返乡后生计。返乡是个人选择,但滞乡是被迫失业的结果。
会议不是“拦着不让回”,而是担心大家回去后生活没着落。政策目标是让返乡成为“回得去、留得住、挣得到”的主动选择,而不是无奈退路。
与历史上的知识青年下乡不同,当时的城乡流动是“单向输送”,而如今的返乡滞乡是市场经济下“产业调整”的被动结果。关键区别在于:一个是“计划内的安置”,一个是“市场外的闲置”。
当前返乡群体呈现结构性变化,不仅是体力型农民工,大学生、产业升级淘汰者、脱贫不稳定户也加入返乡行列,这使得“滞乡”从“单一群体困境”变成“复合型社会问题”。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对于脱贫家庭来说,外出务工收入是主要现金来源,占家庭总收入的60%以上。
一旦出现规模性返乡滞乡,意味着个人收入中断与城乡消费萎缩。对农村家庭来说,外出务工收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得多。
国家希望看到的是城乡之间的良性流动:青壮年群体进城务工,有志青年带着资金、技术和经验返乡创业。这不是要限制人口流动,而是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当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城市退出,又无法在乡村融入,会导致物流、外卖、建筑业等行业的用工荒与成本上升。乡村若出现青壮年规模性滞留,也可能加剧基层治理难度。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是培育乡村工匠,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需求结合。
其次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作为就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岗位包括道路维护、环境整治等基础服务,农村养老、儿童托管等民生服务,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乡村电商服务等产业辅助领域。
支持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也是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推动帮扶车间通过标准化生产、订单式管理、产业链延伸,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就业带动力。
技能培训同样关键。国家推行订单式培训,通过“企业提需求、政府买服务、机构编教材、农民学技能”的闭环机制,使培训内容直接对接市场需求。
对于有能力的返乡人员,国家还提供创业扶持,包括低息贷款、带动就业补贴等政策。
对于咱们普通村民来说,这一政策意味着国家正在为可能出现的返乡潮提前铺路,担心大家回去后生活没着落。
农村的机会在变多,但适应新的需求确实需要过程。政策旨在帮助返乡人员获得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赚钱养家”与“照顾老小”两不误。
不少地方已经在开展养老护理、电商运营等实用的技能培训,帮大家在老家附近找机会。有的地方还支持想创业的人,提供贷款之类的帮助。
将返乡的“退路”变成“发展之路”,让乡村不仅“留得住人”,更能“成就人”。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回乡发展作为首选,当乡村产业焕发蓬勃生机,农村才能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热土。
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最终要实现的是“让人回得安心、留得踏实、过得体面”。未来的乡村,需要的不是“只会种地的农民”,而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
对咱们农民朋友而言,关键不是纠结“回不回去”,而是考虑“回去后能不能立得住”。如果机制有效,城里与乡村不是两难,应该是双向奔赴。
乡亲们可以多关注当地的技能培训信息,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同时,可以了解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利用自己在城市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家乡开创一番事业。
当乡村能够提供有尊严、有前景的就业岗位,当返乡成为职业发展机遇而非无奈退路时,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才能真正形成。
未来乡村的机遇蕴藏在“技能升级”和“产业延伸”中。当返乡者学会无人机植保,传统农业就多了“智慧翅膀”;当他们掌握电商直播,土特产就能飞出大山;当他们精通家政护理,银发经济就有了“主力军”。
国家的目标是建成“城市县域乡村”三级联动、功能互补的有机体。进城让年富力强的农民工朋友通过奋斗融入城市;返乡则让积累了资本和经验的有志者激活乡土社会。
乡村不仅是我们物理意义上的家园,更是我们可以安身立命、实现梦想的热土。
来源:三农参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