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光复的实施者钱鼎(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1:53 1

摘要:如果说把孙文主义思想带到西北,并在社会上层传播开来得是井勿幕的话,那么在社会中下层具有重大影响,并把其中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完成对满清在陕统治最后一击的就是钱鼎。王陆一先生主编并经于右任审定的的《西北革命史征》一书的《人物纪传》中,井勿幕排在第一名,钱鼎排第二名

如果说把孙文主义思想带到西北,并在社会上层传播开来得是井勿幕的话,那么在社会中下层具有重大影响,并把其中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完成对满清在陕统治最后一击的就是钱鼎。王陆一先生主编并经于右任审定的的《西北革命史征》一书的《人物纪传》中,井勿幕排在第一名,钱鼎排第二名。辛陕西亥巨匠郭希仁、张凤翙也只能排在三、四位。

钱鼎(1884—1911),字定三,陕西省白河县人,出自卡子镇著名的钱家大院,属第四房。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钱氏先祖钱方远从安徽寿州迁至陕西白河县定居,至钱鼎已经是七代。钱鼎自幼私塾读书,才思敏捷,性威猛尚武,寡语多思,论理条陈缜密,热衷结交各路豪杰。钱鼎素有大志,他告别自己的启蒙老师时,抒志作诗《送林孕熙七古》一诗:“中原逐鹿何纷纷,自顾一腔多热血。谈兵纸上志纵横,剑作龙吟眦欲裂。会当投笔事戎轩,慷慨澄清羡雄杰。”

晚清时,全国各地哥老会都活动十分踊跃,哥老会会员大都出自社会底层,但对名门望族子弟却十分依重。钱鼎弱冠时即入哥老会,加上自身魅力,就一直资望特深。这成为他后来革命事业的基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度,白河县天池书院也改为学堂。秋,21岁的钱鼎偕弟钱甲(字乙垣,号光琳)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通过跟西安各路豪杰的结交,钱鼎就接受了反清复明的思想,趁假期就在白河鼓吹、宣传自己的思想。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23岁的钱鼎从陕西陆军小学堂毕业,又被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深造。

这个时候,同盟会员福建人方声涛((1885年-1935年)字韵松,侯官县(今福州市)人)在学堂执教,他积极发展同盟会员,宣传孙文思想。受方声涛影响,钱鼎接受了孙文主义思想,加入了同盟会。他与党自新、张宝麟、曹位康、张鹤峰和在河南读书的同乡黄统等人发起创建了陆军同学会、醒狮社、同胞会等组织。随后张钫、孙岳、李景林、何遂和方声涛等50余人陆续加入了这些组织,这些组织通过方声涛与东京同盟会取得了联系。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钱鼎由保定陆军学堂毕业,到天津大沽诸要塞见习。期间,他边访沿海各地,勘察要塞,联系哥老会,视野大开。

宣统二年(1910)年,满清执政者改陕西陆军混成协为新军,由刘鸿恩任协统,张凤翙任参军官,司令部驻西安西关大营盘。同年钱鼎26岁,他和23名保定陆军学堂同学回到陕西,在新军中担任军官,钱鼎为一标三营督队官。这年冬,钱鼎同张钫、张宝麟、党自新、曹位康((1886—1918?),字建安,河南沁阳人,清末随父迁居陕西三原)等五位新军中的同盟会员西安城内的西岳庙以保定陆军学堂的同学会为基础创立“武学研究社”(亦叫研究会)。研究会研究会还在城内的渭南会馆、书院门等处设立了据点。研究会名为学术研究,实际在宣传革命,扩大同盟会组织,在新军初级军官中很有影响力。钱鼎的保定陆军学校同学、同盟会员郭瑞圃((1880-1949),祖籍白河县,出生于河北)担任渭南会馆、书院门等据点的联络人,他就介绍钱鼎结识了同盟会陕西支部的成员。

来源:秦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