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福州文儒书院院长孔海钦的座右铭。2020年,孔海钦将党建与国学相结合,成立了晋安区孔海钦党建工作室,开展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培训和活动,协助打造“党建+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特色品牌。一转眼,这条由己及人…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这是福州文儒书院院长孔海钦的座右铭。
作为孔子第75世孙,孔海钦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爷爷会背着人教孔海钦识字、开蒙。在爷爷的锯木声中,孔海钦学会了《千字文》;在田边砂石地上,竹竿成了他学字的笔头。
第三届福州读书月“读书明星”获得者孔海钦。实习生 郑舒尘摄
“爷爷告诉我,要尽最大努力读圣贤书、帮助困难的人,不抱怨环境艰难,不责难他人。这样祖宗的文化就不会断。”年过花甲,孔海钦还深深记着祖父的教导,而传续中华文化成了他贯穿终生的事业。
展开剩余62%二十多年前,孔海钦在晋安区日溪乡任乡长,开始了从“修己以敬”向“修己以安人”的探索,将仁义礼智信和“圣人之道”应用到了基层治理中。
修教室、倡阅读、购图书……四处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一项项看似理想化的政策在孔海钦的推行下,改变了乡村精神世界,有村民甚至因此改掉了赌博等陋习。“读书其实就是教化,让大家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道德廉耻、如何做一个完整的‘人’。”孔海钦说,先贤的智慧可以成为现实的生活指引。
基于这样的认知,孔海钦的文化传播事业越走越远。退休后,孔海钦创立文儒书院,在国内外多地开展公益讲座、授课,还把国学院开到世界多地。同时,编写国学经典、汉字文化、古诗文、传统吟诵、诗词创作、书法、礼乐等课程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机关,甚至是监狱中。
带着“孔子”下乡,孔海钦和团队走进福建、湖南、新疆等多地的乡村,让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孩子,也有机会系统学习国学经典,明白做人的道理。
2020年,孔海钦将党建与国学相结合,成立了晋安区孔海钦党建工作室,开展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培训和活动,协助打造“党建+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特色品牌。
定期到监狱中授课,孔海钦自创了一套“文儒操”,把忠孝、仁德、谦卑、勤劳、文明的人生哲理融合在运动中,将儒家文化应用到日常改造里……
与此同时,孔海钦还重视对讲师的培养。多年来,他和团队在全国培养了近万名国学讲师,听课人数达千万人次。“几个世纪前,孔子的思想就由传教士传到海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在西方影响很大。如今,我们需要有更多人加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孔海钦说。
一转眼,这条由己及人、从身边到世界的传统文化推广之路,孔海钦已经走了数十年。第三届福州读书月期间,孔海钦就被评选为“读书明星”,不久前,又获评2025年度美育人物贡献奖。承文脉以育人,孔海钦“修己以安天下”的探索还在继续。
运维:福州日报
编辑:陈智丰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