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61于2025年5月18日从斯里赫里戈达岛升空,搭载的地球观测卫星EOS-09原计划进入太阳同步轨道。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61于2025年5月18日从斯里赫里戈达岛升空,搭载的地球观测卫星EOS-09原计划进入太阳同步轨道。
但发射后仅第三阶段,地面站就失去了遥测信号。
最终,ISRO官方宣布任务失败。
然而,直播画面中,主持人哽咽着反复强调“这不算失败”。
这一幕迅速传遍全球社交平台,讨论声如潮水般涌来。
当科学理性与民族情绪撞个满怀,这场失联事故,显然已经超出了技术范畴。
印度发射卫星失败
火箭升空那一刻,场面是真的燃。烟柱冲天,掌声雷动,直播间一片欢呼。
那时候,没人觉得这会是一场“悲剧起飞”。
EOS-09,是一颗高分辨率地球观测卫星,搭乘的是印度“老将级”火箭PSLV-C61。
这款火箭结构熟,历史战绩不错——成功率曾高达91%。
发射时间是当地上午10:21。
头两个推进阶段推进顺利,地面站数据稳定,一切看起来都很“程序正义”。
但到了第三级分离后——变故来了。
遥测信号,突然中断。
一分钟、五分钟、半小时……地面站一边调度海外测控船,一边尝试重建信号链路,然而所有尝试都告失败。
15:30,ISRO召开发布会,宣布EOS-09未能入轨,任务失败。从升空到“走丢”,仅仅五小时。
而这段时间,直播间的氛围,也像火箭轨迹一样,急转直下。主持人开始哽咽,反复念着:“这不算失败。我们发射了……我们试过了。”
那一刻,比信号丢失更让人震惊的,是“情绪接管了话筒”。
虽然PSLV-C61这次没用到低温发动机,但这次事故背后,还是绕不开印度航天的“老心病”——推进系统不稳定。
2021年,GSLV-F10火箭发射失败,原因是液氢燃料罐阀门密封出问题,低温系统压力异常。
从2010年到现在,印度在低温推进领域的尝试,成功与失败几乎对半开。
这次PSLV-C61的失联,很可能跟第三级发动机推力异常有关。
根据ISRO会后披露的飞行数据,火箭在海拔150公里处轨迹突然偏离,后续指令系统也未能修正。
讲人话就是:真不是“飞丢”了,而是“推不动”了。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系统集成能力。
2022年SSLV-D2任务失败,是传感器故障;2023年PSLV-C58出事,是电子设备兼容性出毛病。
短时间内反复出问题,也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整体整合能力出了大问题。
ISRO说失败了,但镜头前的主持人不认。观众一边刷弹幕,一边问:“这到底谁说了算?”
这就得聊聊“印度式胜利话术”。
在2025年印巴水资源争端中,《印度时报》就曾把断水措施包装成“战略胜利”;
这次事故之后,不少媒体也打出了“阶段性成功”“火箭顺利升空”等标题。
社交媒体上,#印度航天勇气#、#为ISRO骄傲# 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评论区里,有人说“失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还有人留言“我们在变强,别笑话我们”。
但问题是,如果每次掉链子都能“包装成胜利”,那失败的意义又在哪里?
主持人的哽咽并不是偶发事件。有内部报道透露,印度媒体在航天直播中,会收到“鼓励民族自豪感”的报道建议。
这种操作虽然能“稳住情绪”,但也容易让技术问题被情绪淹没。
火箭
航天是门贵又难的活儿,从来不是一发入魂的游戏。
SpaceX第一次发射时炸了三次,NASA也没少翻车。
但人家敢承认,也敢复盘,更敢从失败里提炼经验。所以今天他们能飞火星,能造星舰。
反观印度这次,火箭掉了,数据也没了,主持人哭了,民众却在高喊“我们赢了”。
这就好比考试没及格,家长却夸孩子字写得好看——真没必要。
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自欺欺人。如果连问题都不敢说清楚,那下一次,可能还会掉。
印度人
EOS-09的失联,已经不是印度航天第一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但这次事故,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技术的短板。
当主持人喊出“这不算失败”,当网友开始玩梗调侃,印度航天正在经历一场“舆论脱敏”。
真正的强大,不是把失败粉饰成胜利,而是有勇气把问题摊在阳光下。
也许,只有当一个国家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时,才真的迈出了通往星辰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曹小灵看世界 2025-05-18 印度卫星发射后失联,主持人快哭了但依然坚称不算失败,为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娱圈小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