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省部共建的支持下,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先后制定出台《江西农产品品牌策划总体方案》《江西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农业品牌发展规划。为进一…
农民日报
一个脐橙、一只乌鸡、一粒白莲、一片茶叶、一颗蜜桔……一件件优质的农产品在插上品牌的翅膀后,能抵达哪里、飞向多远?
答案在江西。
赣南脐橙,2024年年初,赣州国际陆港首列脐橙出口班列开行,满载200吨脐橙远销马来西亚;今年10月22日,当大多数赣南脐橙还在枝头沐浴阳光时,赣南早脐橙凭借“早”与“鲜”的优势迅速抢占海内外市场,发往中东。
泰和乌鸡,2024年进入香港寻常百姓家。首批产品在尖沙咀c!ty'super等高端超市亮相,开启从香港市场到国际拓展的美味之旅。
广昌白莲,今年8月,货值281万元的广昌通芯白莲启程被运往越南,这粒通芯白莲在国外受到青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抚州市莲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2%。
庐山云雾茶,自1971年起,被列入特种名茶出口名单,远销日本、德国、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庐山市云雾茶大产区年出口超2000吨、产值超1.2亿元,掀起风靡全球的热潮,开启畅销世界的品牌之路。
南丰蜜桔,2024年11月,随着首次出口非洲,走进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年6亿斤产量中出口销量占90%,年均出口量占全国柑橘类水果的六分之一以上。
赣南脐橙的甜香、泰和乌鸡的浓香、广昌白莲的清香、庐山云雾茶的醇香、南丰蜜桔的桔香……这些都是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纯正的味道,汇聚在一起,味美全国、香飘世界。
随着江西农业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这些绿色有机农产品代表着“赣出彩”。味美中国、抢占第一:江西米粉、南丰蜜桔两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出口额在细分市场位居全国第一位;石城是全国最大的白莲交易集散中心;宁都黄鸡鲜活交易额位居全国第一位;赣南西柚是中国西柚线下销量第一的品牌;婺源皇菊在国内高端皇菊礼品市场销售占据第一位;南丰甲鱼的种蛋、种苗销售位居全国甲鱼市场第一,约占全国甲鱼销售市场的60%。
随着江西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愈发响亮,这些成就了江西农产品的“新味来”。今年1至9月,江西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32.84亿元,同比增长12.3%;626款产品入驻高端商超餐饮平台。
“因为江西味,更喜欢中国产!”在井冈山大学留学的印度尼西亚姑娘Qila说。在江西农产品和江西小炒全国出彩、全球出圈的背后,是江西“三农”人坚定走产业兴农、品牌强农、生态富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
作为全国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江西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构建了“全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级品牌体系,着力将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产品大省的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
潮起新时代,绿涌大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这是对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品质的最美诠释;“赣品出赣、火出国门”,这是对江西农产品火爆出圈的最火代言;“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是对江西将绿色农产品“链造”成食品产业的最佳证明;“联农带农、强农富农”,这是对爱农兴农的江西老表们的最好回答。
顶层设计的“实干派”,体系建设全新布局
三级发力共绘全省品牌体系图谱
江西坐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生态环境优越,孕育了众多绿色有机农产品。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竞争力优势,如何让江西老表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答案是做顶层设计的“实赣派”,从体制建设上全新布局、精准发力,以“品牌强农”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省部共同谋划、合力顶层设计。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这标志着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着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
在省部共建的支持下,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先后制定出台《江西农产品品牌策划总体方案》《江西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农业品牌发展规划。
规划出炉,战术出鞘。按照“政府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思路,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建立“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专家互动、部门联动、高效行动”的品牌培育机制。
政府推动不遗余力。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从2021年起重点打造省级综合性区域公用品牌“赣鄱正品”。
省级层面精准发力,市县两级全力落实。从2022年起,吉安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成立了“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优品、扩量、兴市、捷运、富农”一体发力,打响井冈牌,迈向共富路。
三级发力、“干”字当先。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基础,不断调整品牌体系、延伸品牌内涵,重点打造了“赣鄱正品”省级综合性区域公用品牌,整合了“赣莲”“鄱阳湖”2个省级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同时,聚焦农产品原产地、农耕文化、传统技艺和产品特性,推出了“井冈山”“宜春宜品”“赣南硒品”“赣抚农品”“天工宜品”“芗溪老家”“会昌独好”等14个市县级综合性区域公用品牌和146个市县级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以及上千个企业产品品牌,形成了一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品牌体系图谱。
绿色农产品的“实在味”,市场热捧刷新榜单
三种辣椒火爆销售共同出圈
省部共建方案中明确提出:通过省部共建,到2025年,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品牌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成为生产规范、质量过硬、品牌知名、消费推崇的代名词……
江西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增强,江西共有1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种养(产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品牌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中,江西共有13个公用品牌入选;6个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入选“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上榜品牌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江西全省累计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爆品达123个。
江西不同农产品有各种不同的味道,但一定要用一个代名词来形容,就是“实在味”,也就是说“纯正”的味道。“实在味”从另一个维度也精准诠释了“赣鄱正品”的“正”,即农产品的纯正品质、农人的匠心、人文的正统文脉,直观展现江西农产品的正宗。
这样的“实在味”既切中了江西“三农”人“农品变食品”的期盼,更切合了全国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近年来,江西小炒横空出世、风靡全国的背后,既是江西食品鲜辣下饭、现炒快出、平价实惠的“实在味”,也是江西农产品绿色、有机、纯正的“实在味”,更是江西省从2023年起集中打造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硬实力”。
抖音“江西小炒”话题39亿次播放的背后,是消费场景的全面外溢——2024年国庆期间,全国江西小炒日均交易额比9月上涨90%,门店数较2023年底多了450%。2024年黑珍珠餐厅指南首次纳入赣菜餐厅,截至2025年6月,全国定位“精致赣菜”的门店数量较2024年增长7%,线上订单量增长超50%。
每一份江西小炒出圈的背后,是江西绿色、有机、纯正农产品实实在在的品质支撑。江西小炒食材的灵魂在于火辣——余干椒提鲜、萍乡椒加劲、高安椒增香,三种辣椒搭着用,回味无穷。
余干辣椒以“辣嘴不辣心,皮薄肉厚”为特点,有超过600年的种植历史。2011年余干辣椒成为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准登记产品,今年“余干辣椒”公用品牌入选首批江西农产品“小美特精”区域公用品牌。在品牌的加持下,余干头茬辣椒可以卖到一斤200元。目前,全县余干辣椒的种植规模已达近万亩,年总产量2万吨,年产值高达4亿元。
为让辣更有味,萍乡将全域打造“中国辣都”,培育了“辣红安源”辣椒品牌。目前萍乡市鲜椒规模种植面积1.6万亩以上,年产量约3万吨,市场推广应用品种20余个,当地的辣椒产业正朝着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加速发展。依托辣椒产业,萍乡还衍生出“辣红安源”系列文创产品,包括辣椒福娃、非遗礼品盲盒等,并开发“辣嘟嘟”“辣young萍乡”等IP形象。
产自上湖乡的高安辣椒,在对辣椒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提纯复壮、品种品质改良后,凭借“肉厚皮薄口感鲜,中辣无渣回味甜”的独特风味,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味蕾,被江西省餐饮协会授牌为“江西小炒推荐食材”。上湖乡仅高安辣椒就能创造出约3.6亿元的产值,2024年该乡农户亩均增收约3000元。
相对于江西小炒的火爆出圈,赣州预制菜也热度不减,其“实在味”体现在绿色、健康上。该市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客家预制菜产业,已培育规上企业45家,推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40亿元,品牌引领、渠道拓宽,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产品营销的“实干家”,营销策略创新打法
“三颗柑橘”背后农人有勇有谋共闯市场
江西农产品“实在好”“实在有味”,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还要通过创新营销策略让赣品出赣、火出国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市场与涉外部门研究营销策划创新打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去铸品牌、闯市场、拓渠道。
为进一步破除同质化、谋求差异化发展,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创新提出“六个一批”品牌发展路径,即做强一批全国知名精品品牌,如赣南脐橙等;培育一批江西“小美特精”优势品牌,如鄱阳黑芝麻等;整合一批“同源同质”区域品牌,如“赣莲”;扶持壮大一批“赣鄱正品”企业品牌,如煌上煌等;打造一批“赣材赣礼”乡情品牌,如“江西好礼”等;推广一批“引燃全线”爆品品牌,如“蛋皇”牌鹌鹑蛋等。同时,深入实施“六进”行动,通过进学校、进高铁、进机场、进医院、进机关、进商超餐饮,精准对接省内外重点消费场景,激活品牌营销“内外循环”。
在“六个一批”品牌发展路径中,做强一批全国知名精品品牌被放在首位来突出考量。在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中,江西赣南脐橙、南丰蜜桔、井冈蜜柚“三颗柑橘”成功入选。
在“橙桔柚”的背后,是一批精通营销、创新打法的实干家在实打实地闯销路、找门路、拓新路。
在抚州市南丰县,南丰蜜桔如今出口五大洲,这样闪耀的市场佳绩主要是依靠农产品出口人创新实干出来的。
南丰蜜桔90%靠外销,为了不断地扩大出口市场版图,作为中国水果出口海外的第一批创业人,南丰蜜桔产业发展促进会出口分会会长王鸿斌一直奔走在海外市场。在王鸿斌看来,协会的重要职责就是“将蜜桔销出去、把美金赚回来、让果农富起来”。
井冈蜜柚的畅销既源于“井冈山”的品牌之光,又依靠营销策略的创新之力。近年来,吉安市农业农村局创新举措,开展井冈蜜柚直播大赛,线下邀请抖音等平台20余名助农主播深入井冈蜜柚基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向全国推介。
在安福县,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网红“柚子哥”谢云军。在宣传井冈蜜柚的道路上,谢云军不仅是一位热情的推广者,更是一位深思熟虑的策略师。他充分利用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力量,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生动展示这款水果的诱人外观与美味口感,从而激发了广大网友的购买欲望。
相对于中青年的王鸿斌、谢云军,如今已84岁的袁守根还奋斗在“实干兴橙”的事业中。从“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到“赣南脐橙推销第一人”,他55年“择一树终一生”。实干出实效,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袁守根以实干精神荣膺“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1977年,袁守根选送一批脐橙到香港销售,因其“很好吃、很香”被香港市民抢购一空,赣南脐橙在香港卖出每公斤36港元的“天价”,从此名气逐渐打响,国家顺势在赣南建立了3个外贸脐橙基地,这一产业破土而出。
赣南脐橙产量越来越高,如何让其获得优质优价,赣州的策略是品牌助力、营销创新。
赣州创新实施“一个县(市、区)对接一个区域的主销城市”策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展宣传、推介、促销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赣南脐橙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此外,赣州邀请电商团队、网红达人助农销售。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客家英子、华农兄弟带领一个团队年销几百吨乃至上千吨脐橙;“全网寻找橙子姐姐”的话题火了,赣南脐橙官方旗舰店帐号内容全网播放量达到了1.2亿。
在第四届赣南脐橙国际博览会召开前夕,赣南脐橙超级IP“脐橙小王子”带着消费者、游客开展“脐橙小王子闯关积分赛”“赣南脐橙奇妙之旅”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多元化体验,持续强化“绿色、优质、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巩固其在行业内的标杆地位,赣南脐橙以2.1亿元的网络零售额位居全省单品榜首。
不仅是赣南脐橙,在互联网浪潮中,赣州抓住电商发展机遇,为所有农产品插上“云翅膀”。赣州分别与阿里巴巴、京东举办选品对接会,推动一大批农产品入驻平台。2025年1至9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达34.77亿元,稳居全省第二。
一手抓国内,一手拓国外,助力“赣字号”农产品走向世界。2024年,赣州实现农产品出口总额3.9亿元人民币。
强农富农的“实效好”,联农带农创新模式
“三只名鸡”品牌赋能共促农户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西创新推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优质平台+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全省共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190个,带动农户91.7万户,户均增收2606元;大力发展盒马村、京东农场、天猫基地等直采基地,推动入驻高端商超餐饮平台,带动农户25.6万户,户均增收1672元。同时,全省105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带动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369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2.9%,户均增收2209元。
通过品牌驱动,江西农业品牌价值提升了,农产品市场拓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在江西地方鸡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只名鸡为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这“三只名鸡”都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作为始养于农家、发展于企业的“三只名鸡”,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和各地农业农村局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在推动强农富农方面实效突出。
泰和县创新发展合作共建机制,组建了10家泰和乌鸡专业合作社,联动42个行政村共同发展乌鸡产业,累计吸纳7350户农户通过场地、林地等资源入股参与经营。通过这种模式,农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
在一手抓专业合作社联动之余,泰和县还一手抓龙头企业带动。该县通过新成立的泰和县乌鸡品牌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统一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户合理收益。鼓励本土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已签订乌鸡订单养殖合同100余份,带动500余户农户,预计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崇仁县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以产业育品牌,以质量树品牌,以开放塑品牌,以文化润品牌,崇仁麻鸡先后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形成越走越强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崇仁麻鸡已囊括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一系列荣誉,形成了“养、加、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产业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崇仁麻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联农带农作用也日益明显。目前,联合体带动麻鸡养殖专业户2600余家,2024年联合体内养殖户户均增收4.3万元。
宁都黄鸡产业经过近30年的持续耕耘喜结硕果,完成了从地方“土特产”到国家“金招牌”的华丽蜕变。宁都黄鸡年出栏量稳定在1亿羽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
宁都黄鸡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在宁都县,黄鸡产业的发展模式很灵活,但发展目标十分统一,即做强品牌、开拓市场、联农带农。宁都采取“五统一分”的合作模式(统一供苗、饲料、防疫、技术、回收,分户饲养)、推行“七个一”发展方式(一户农户、选一片山地、加盟一个合作社/公司、建一个黄鸡养殖场、管护一片林/果、实现100万元产值、获得10万元利润),联结全县4160户规模养殖户,解决就业超2万人,从事该产业的农户户均增收4万至5万元。
和“三只名鸡”一样,正是通过品牌赋能,江西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江西农产品营销的高水平拓展之路才越走越宽。江西正以非凡的品牌之力,铺就了一条“产业兴、品牌强、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