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国有三百万家以上的民营企业,老板们的年纪普遍较大,平均超过六十岁,他们并不是不想安排交接,而是没有足够时间去仔细考虑怎样完成这个过程,很多人连书面计划都没有准备,只是口头说以后让儿子接手,但实际情况是,儿子可能并不愿意接管企业,或者能力上做不到,未来十年
目前中国有三百万家以上的民营企业,老板们的年纪普遍较大,平均超过六十岁,他们并不是不想安排交接,而是没有足够时间去仔细考虑怎样完成这个过程,很多人连书面计划都没有准备,只是口头说以后让儿子接手,但实际情况是,儿子可能并不愿意接管企业,或者能力上做不到,未来十年是企业交接的关键时期,如果拖延下去,这些企业很可能就会解散。
接班的那批人,大多是海外留学回来的,在国外知名学校读过书,在麦肯锡、高盛这类公司工作过,他们回来不是守着原来的摊子,而是想彻底改变现状,工厂里安装了ERP系统,生产线用上了AI调度,卖货主要依靠抖音和小红书,他们不光在国内发展,还去国外建厂、设立研发中心,比如汽车企业到东南亚组装车辆,医疗器械公司去德国开展研发,这不是简单的出口产品,而是把整个运营体系都搬了出去。
过去企业交接就像父亲传给儿子那样简单,现在这种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全球范围内只有大约三成企业能传到第二代,十二分之一左右能传到第三代,中国的情况更加明显,多数家族企业还靠着老规矩维持着,如今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设立家族办公室,用来管理资产、股权和慈善事务,避免财产被随意分割,他们还制定家族章程,明确写下决策权归谁、投票如何进行、出现争议由谁调解,董事会也引入外部成员,减少家族内部争斗,同时让职业经理人获得股份,把个人利益和企业长期发展联系在一起,但实际情况是,真正运用信托或法律工具的企业还不到百分之十五,大多数还是依赖亲情信任和人缘关系处理这些事。
这些民营企业不再只做生意,还在努力拼技术,全国超过七成的研发投入来自民企,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四分之三也是民企,宁德时代专注电池研发,百度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商汤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科大国盾发展量子通信,它们出海也不再简单卖设备,而是去印尼、越南、中东等地建设充电桩标准、推广工业云平台、打造智慧港口,从销售产品转向输出规则,这已经超越贸易范畴,是在争取全球话语权。
和那些国外的百年家族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像LV、福特这些企业早就建立起信托加上职业董事会的成熟机制,我们却还在摸索怎么制定规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政府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政策落实快,资金到位也及时,民营企业执行力强,技术突破速度快,这种组合很有竞争力,但如果内部制度跟不上,就算技术再厉害也可能出问题,很容易被外国资本盯上,遭遇法律纠纷,或者股权被分割,企业就垮了,我见过不少例子,创始人离开后,兄弟姐妹争夺财产,公司一下子就瘫痪了,技术确实是硬实力,但制度才是真正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有人把接班看成家里的事,其实这想法不对,一个企业要是倒了,员工就会丢掉工作,供应链也跟着断开,影响会扩散到很多地方,现在这些年轻人回来接手,不是要继承原来的家业,而是想重新塑造企业,他们追求的是提高效率,利用数据,走向全球市场,老一辈的那套人情规矩,在他们看来反而成了束缚,企业能不能顺利转型,就看制度能不能及时调整,别等到问题发生才想办法解决,那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来源:姑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