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仙骑羊赠稻穗!广州 “五羊城” 之名,藏着千年传说与祝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8:33 1

摘要:“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图其像为瑞。六国时广州属楚。”

东晋学者顾微在《广州记》里写道:

“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图其像为瑞。

六国时广州属楚。”

这是广州得名“五羊城”的最早记录。

除此之外,关于广州五羊城的名字来源,还有很多种说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五仙骑羊赠穗”。

这是一个极具神奇色彩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广州地区连年饥荒,百姓经常三饥两饱、并日而食,日子很是煎熬。

突然有一天,五位手持稻穗的仙人,骑着山羊从天而降。

他们把稻穗赠给当地的百姓,教他们种植稻米的技术,并祝愿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

而后,五位仙人飘然飞天而去。

为感念五位骑羊的仙人,人们就把广州称为五羊城、羊城,或者穗城。

自公元前214年建城开始,广州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建城以来从未关闭过的世界著名港口城市,被誉为“千年花城”、“千年古城”、“千年商都”。

广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方化,这是一座令人心动的城市。

千年越秀,源远流长

在广州越秀区的西北部,有一座海拔仅68米的山叫越秀山,它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东周惠王时,广州一带的越人臣服于楚,逐在越秀山建“楚庭”。

到了清朝,楚庭被认为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名字,故在越秀山建“古之楚庭”牌坊,以示纪念。

2002年9月,广州市文化局公布此牌坊为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西汉初年,南越武王赵佗在越秀山筑越王台、朝汉台,并在山脚开凿越王井。

岁月悠悠,越王台和朝汉台均湮没在时光里,而越王井历经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至今留存。

在越秀区连新路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内,就可见到其身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九眼井。

要说越秀山最雄伟壮观的建筑,当属明洪武十三年兴建的镇海楼。

当时,永嘉侯朱亮祖平定两广后,预扩大城市范围。

北边越秀山高耸,便就山建城,修建了绵延的城垣,并在城垣高处建立镇海楼。

镇海楼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有复檐5层,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墙绿瓦,飞檐翘角,耸立山巅,气势恢弘。

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称赞镇海楼:

“自海上望之,恍如蛟蜃之气,白云含吐,若有若无。

晴则为玉山之冠,雨则为昆仑之舵,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以独立,其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

1950年,广州市将镇海楼改为博物馆,并沿用至今。

自越秀山公园西门进入,便可看到壮观的五羊石雕。

它屹立于越秀山西侧木壳岗,是著名尹积昌等人根据五仙骑羊的传说潜心创作。

五羊石雕高11米,体积53立方米,由130多块花岗岩石雕刻,再进行组砌而成。

五羊中最高最大的羊,口衔谷穗,昂首远眺,其中四只羊形态各异,或吃草,或嬉戏,栩栩如生。

五羊石雕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被视为广州市的形象象征。

除了上述这些,越秀山还有中山纪念碑、明代城墙遗址、清代四方炮台、伍廷芳塑像……

千年越秀,半部广州。

作为广州文脉和城市传统中轴线的起点,越秀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然成为广州人心中的骄傲。

山河锦绣,岭南瑰宝

在收藏界有句话,藏金不如藏绣。

可见,刺绣在收藏家的眼里有独特的价值和艺术魅力。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之“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民间刺绣,其以构图匀称,色彩斑斓,极富装饰性著称。

因艳丽的色彩,常被人称作“针尖上的油画”。

按刺绣材料分,广绣主要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类。

早在清朝时,广绣就已经名扬海外,国外的贵族,不远千里拿服饰来中国加工广绣。

再早些时候的唐宋元明,广绣是进贡朝廷的贡品。

广州大学城内的北亭村,是广绣发源地之一。

清末广绣兴盛时,北亭村“家家有织机,户户有绣娘”。

1974年,梁秀玲出生在北亭村的一个广绣世家里,彼时,她已经是广绣第五代了。

六岁开始,她就随母亲拈起了绣针。

如今,梁秀玲的名字前面挂着一长串头衔:

广绣高级技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项目广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而她的女儿梁晓曼,现在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坊的粤绣工坊产业教授;

儿子梁可维,是广绣新生代“花佬”,也在多所院校中担任广绣老师。

一代又一代的广绣大师们,拼尽心力传承和发展广绣文化,令其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广绣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

唐人苏颚在《桂阳杂编》记载:

“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难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

这位南海卢眉娘,便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

算起来,广绣在岭南大地盛放已有千年历史。

2006年,广绣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针一线一匠心,绣花绣鸟绣山河。

广绣,就是指尖上的岭南瑰宝。

花城魅力,烟火人间

不知你发现没有,广州人与人告别时通常会加上一句:“得闲饮茶!”

意思就是,有空喝茶。

这里说的“喝茶”,可不是单纯的泡壶热茶喝一喝,而是以饮茶为名吃点心,这是广州饮茶的重头戏。

说起广式早茶,得从清末咸丰同治年间说起。

当时,广州是全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物流密集,聚集了大量的脚夫和工人。

他们不顾辛劳,在烈日炎炎的码头不停地搬运货物,汗如雨下,喉咙干渴。

街边的茶水铺便应运而生。

眼光独到的茶水铺店家,很快就发现只供应茶水不能解决这些劳工的需求,毕竟,他们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体力消耗也快。

于是乎,物美价廉的肉包、米糕等能充饥的点心就出现在茶水铺里。

《清稗类钞》中描写:

“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

也就是说,一开始的茶水铺店面简陋,客人都是站着用餐;

后来,比茶水铺稍为高档的茶居诞生,茶客们可以坐下休息与交流;

再后来就进入茶楼时代,继而到现在我们看到的酒楼。

康有为亲笔题词的著名酒楼“陶陶居”,就是突出代表。

当然,还有泮溪酒家、白天鹅宾馆、荣华楼、利园、南园酒家等等。

再有,酒楼不同,点心各异,非常受欢迎的无外乎:

虾饺、叉烧包、蛋挞、干蒸烧卖、肠粉、糯米鸡、咸水角、豉汁蒸排骨、凤爪……

款款精致,味道鲜美,齿颊留香。

“叹早茶”,在广州人的心中,已然是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

假期,与家人或朋友坐在酒楼一角,隔绝世间喧嚣,眼里只有桌上香醇的茶水和美味的点心,那种松弛,任什么事物也替代不了。

有时候,这人间烟火的气息,总会无意中触碰到人心灵深处的那片海。

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一边唠家常,对于广州人来说,早茶已经不仅仅是为吃吃喝喝,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广州印象,印象广州。

有人说:广州就像是中国的脉搏,远离心脏,但有力地跳动着。

广州,是岭南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河之巅,尽藏风华;

指尖瑰宝,匠心历史;

烟火气息,身心悠然……

广州,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以及独特韵味的城市,历千年而弥新。

这座城市,值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其相拥。

来源:有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