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3日,B站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亏损0.8亿元,转为盈利4.69亿元;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经调整净利润为7.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3%。
01、B站又实现季度盈利了
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究竟如何赚钱,一直是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毕竟“变现难”一直是内容社区的难题。
11月13日,B站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亏损0.8亿元,转为盈利4.69亿元;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经调整净利润为7.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3%。
对B站来说,这是一份重要的财报。B站曾经连续6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4年第三季度才首次实现上市后的单季度经调整净利润盈利。第三季度则进一步提升,创下了单季新高,也向资本市场证明了它持续赚钱的能力。
因此,财报发布后市场迅速给出了相应反馈。11月14日,B站美股盘前一度上涨超过6%。截至11月14日收盘,B站美股股价为27.34美元,年内累计上涨61.4%。
从业务结构来看,对B站营收贡献最大的要数增值服务。今年第三季度,B站的增值服务业务实现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主要包括大会员订阅、直播打赏等,在总营收中占比39%。
一直以来,B站最核心的竞争优势都是它独特的社区生态。为了获得更多新增用户,B站这几年也在试图撕下“二次元平台”的单一标签,以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今年以来,B站在内容生态建设上动作不断,推出了多部国漫独播剧集,如国创动画《凡人修仙传》迎来高光剧情,单集播放量超1.8亿次;《牧神记》开播仅一年,追番人数突破500万,总播放量超过10亿次。
此外,第三季度,B站自制综艺《去你家吃饭好吗》第三季、纪录片《守护解放西6》以及9月末上线的古装复仇爽剧《金昭玉醉》,也吸引了不少新用户订阅。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B站游戏内容播放时长同比增长22%,AI内容播放时长同比增长近50%,国创内容播放时长更是同比飙升104%。
有了这些较为卖座的作品和更丰富的内容生态,第三季度,B站大会员订阅数净增170万,同比增长16%。平台用户数据相关的多项关键指标,也在第三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日活用户(DAU)达到1.17亿,同比增长9%;月活用户(MAU)达到3.76亿,同比增长8%。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看点是,B站付费用户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数据显示,三季度其月付费用户(MPU)达到3500万,同比增长17%,明显高于DAU和MAU的增速。这也意味着,平台用户付费转化率在不断提升。
不过,更现实的挑战也摆在了B站面前:一方面,互联网用户增长已经进入存量周期;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不断深入长视频平台的腹地与其争抢年轻用户。
对比整个行业,B站的用户量增速并不算高。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主流平台月活用户数量同比增速,抖音为13.5%、快手为8.7%、小红书为13.2%,而B站仅有2.8%。
这意味着,尽管B站的增值服务仍是其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在市场看来,它的估值能到多高,很大程度上还得看广告和游戏业务的未来发展。
02、AI广告成了B站业绩“功臣”
多年前,B站董事长陈睿曾公开表态:“B站永不加视频贴片广告。”这句话得到了众多二次元用户的拥护,几乎被当作B站的“祖训”,是B站维护自己独特社区氛围的重要“契约”。现在,很多用户发现,虽然还没有出现片头贴片广告,但B站的广告密度也正在大幅提升。
普通用户现在打开B站,点开一个竖屏视频往下滑,在信息流中很快会刷到诸如按摩仪、睡眠枕、电动牙刷、瑜伽裤等广告。如果选择一位UP主的视频长时间观看,也会发现许多视频中间穿插了广告口播,时长5秒到15秒不等。
这也让广告业务成为B站第三季度增速最快的板块。数据显示,B站第三季度广告收入达25.7亿元,同比增长23%,是当季公司实现盈利的第二大“功臣”。广告贡献前五的行业分别是游戏、网络服务、数码家电、电商和汽车。
B站广告业务飞速增长的另一面,是用户的吐槽。毕竟,B站的老用户早已习惯了“全程无广告”的视频观看体验,他们追求看视频的“沉浸感”,对广告露出是非常抵触的。
不久前,一则“拉黑B站幽灵账号可去除广告”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些所谓的“幽灵账号”名称大多是由一串毫无规律的英文字母组成,平台等级为0,却发布了大量视频。有一些网友称,在拉黑这类账号、清除缓存后,B站开屏广告、首页信息流广告与弹窗数量会减少。有媒体报道称,B站客服对此曾回应,“经技术排查,此现象与App的闪屏预加载机制有关”。
这也体现出了B站广告和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以及B站广告系统在技术上存在漏洞的问题。不过,在商业化压力面前,B站对于广告的重视程度仍在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 B站广告“提效”的动作越来越频繁,其中的一大看点便体现在AI技术的融入应用上。
据公司财报披露,AI已被广泛应用于B站的广告标题、缩略图的自动生成,本季度有超过50%的效果广告素材是借助AIGC工具完成的。
B站并不像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热衷于“技术竞赛”。伴随着AI热潮的来临,B站却最早尝到了AI的甜头,不过这甜头是来源于各个科技公司相继在B站进行的广告投流,以及大量UP主发布的AI相关内容。
陈睿指出,每月有接近10万与AI相关的UP主活跃在平台上,吸引了超过8000万用户观看AI相关内容,第三季度B站的AI相关内容观看时长同比增长近50%。第三季度来自AI广告主(在平台投放与AI相关广告预算)的收入则同比增长了大约90%。
“B站的UP主和用户群在国内的含AI量肯定是最高的。”陈睿称,“中国讲AI最好的UP主和对AI最感兴趣的用户,都聚集在B站”。
在AI热潮席卷下,B站也开始标榜自身的AI浓度。在财报电话会中,B站高管强调,“AI正在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推动器”。
B站在去年上线了自研的大语言模型index,应用于AI字幕生成等场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升视频字幕生成效率。它还接入了通义千问Qwen3、Qwen-VL等模型,打造了数据洞察智能体Insight Agent,辅助品牌提高数据洞察效率等,促进商单成交。
和其他平台相比,B站的AI技术并不侧重于打造出颠覆性的AI产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工具,用来辅助创作者、服务于广告商业化,以提升广告收入转化效率。
今年下半年,原快手可灵AI技术负责人张迪加入B站,担任技术线条负责人,此时距离张迪从快手离职还不到一个月。这位AI“大牛”在快手曾主导可灵大模型落地,2025年二季度快手可灵AI相关营收超过2.5亿元,环比大涨67%。但不久前有媒体曝出,张迪在加入B站不足3个月后已离职。
对于张迪为何离职,B站并没有回应。但Donews报道称,有相关人士透露,这主要还是双方之间的诉求存在分歧,B站的期望是能够通过AI技术实现广告效率提升。
对于AI技术在广告上的想象空间,B站是抱有很大期待的。在这次业绩会上,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B站广告的市占率在提升,“AI给广告业务带来巨大收益,同时在后一个周期可能会颠覆现有的模式”。
不过,至少当下来看,广告业务要撑起B站盈利的大旗,还有一段路要走。和快手上一季度数据相比较,B站1.17亿的日活用户约为快手的25%,广告收入却只有快手的15%左右。
03、游戏业务还缺一张王牌
对于曾依赖游戏联运模式起家的B站,游戏曾经一度为其贡献了八成营收。如今,被寄予厚望的游戏却成了B站业绩的拖累。
财报显示,B站移动游戏业务营收第一季度为17.31亿元,到第三季度已降到15.1亿元,同比减少17%,营收占比也降到了19.6%,成为唯一负增长的业务板块。
对于游戏业务下滑的原因,B站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去年曾推出独家新品《三国:谋定天下》,导致业绩基数较高。《三国:谋定天下》是B站于2024年推出的第一款非二次元游戏,这款游戏上线后迅速登上iOS畅销榜前列,直接带动B站股价显著上涨。
更重要的是,《三国:谋定天下》也是B站首款成功发行的SLG(策略类)游戏,为B站打开了一款新游戏品类。这之后,B站又相继推出了《嘟嘟脸恶作剧》《三国:百将牌》等游戏,但都没有成为业绩担当。
游戏业务作为公司营收的重要板块,这几年B站一直试图有所突破。为了撕掉“二次元”标签,B站游戏业务也不断寻求多元化,其旗下储备产品覆盖了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SLG(策略类游戏)等。
当前,B站仍需要向外界证明,《三国:谋定天下》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这次业绩会上,B站把下一个“宝”压在了《逃离鸭科夫》这个游戏新作上,该游戏是B站发行,由其旗下自研团队“碳酸小队”开发,是一款以鸭子为主角的PVE(玩家对抗环境)俯视角撤离射击游戏。
今年10月,《逃离鸭科夫》在B站正式上线,不到一个月销量超300万,目前在Steam平台上的好评率达到96%。该游戏收益并未体现在本季度营收中,不过,陈睿在业绩会上重点夸赞了它的表现,并表示:“如果展望未来的趋势,我觉得我们应该很有可能冲击‘国产单机历史第二’的好成绩。”
尽管自研游戏中有了“爆款”的期望,但B站的游戏业务还远不到可以放松的时候。《逃离鸭科夫》能否实现“长红”,通过内容更新和社区维护,延续生命力,还非常考验B站的长线运营能力。
关于《逃离鸭科夫》的后续发展,陈睿透露,该游戏的主机移植和手游项目均已启动。他强调,主机和手游版本在玩法上将与单机版有所区别,开发团队会精心打磨产品,力求为玩家带来更好的体验。
当前,B站进入了连续多季度盈利轨道,但这只是它“翻身”的第一步。如何达成社区生态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才是它接下来要面临的大考。属于B站的全新挑战,也才刚刚开始。
(作者 | 豆蔻,编辑 | 阳一,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来源:财天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