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8:00 1

摘要:古人观天地、察人事,总结出“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人不得时,利运不通”的箴言。这并非宿命论,而是揭示了“时势”与“境遇”的深层关联——顺时则昌,逆时则困,懂得乘时、待时、应时,方能行稳致远。

古人观天地、察人事,总结出“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人不得时,利运不通”的箴言。这并非宿命论,而是揭示了“时势”与“境遇”的深层关联——顺时则昌,逆时则困,懂得乘时、待时、应时,方能行稳致远。

《周易》有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天地运行皆有其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皆是“时”的节律。若天失其时,寒冬酷暑颠倒,白昼黑夜错乱,便会日月无光、灾异频发。古人敬天顺时,春耕夏耘皆循节气,正是懂得“天不可逆”的道理。天地尚且需守时,人生更当明晓“时”的分量,不违时、不逆时,方能契合自然之道。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土地肥沃与否,离不开“时”的滋养。春日播种、夏日灌溉、秋日收获,若违背农时,即便良田千顷,也可能颗粒无收。古人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是顺应地利时序的经验之谈。土地不违时,方能草木繁茂、五谷丰登;做人做事亦如种地,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只会事倍功半,唯有顺时顺势,方能收获成果。

《论语》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人之一生,成败利钝皆与“时”相关。姜太公垂钓渭水,静待周文王求贤之时,终成兴周大业;诸葛亮隐居隆中,待刘备三顾茅庐之机,方展经天纬地之才。反之,项羽勇猛盖世,却逆时势而行,执意分封诸侯,最终兵败乌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所谓“得时”,不是坐等机遇,而是积淀自身、洞察时机,在合适的时刻顺势而为。即便时运未到,也需沉心蓄力,而非怨天尤人,正如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待时而动,终会迎来转机。

天地有其时,人事有其序。“时”是规律,是机遇,更是智慧。天顺时则清宁,地顺时则丰饶,人顺时则通达。把握“时”的节奏,顺时而为、待时而动,不急躁、不盲从,方能在人生路上避开荆棘,收获属于自己的利运与福报。

来源:闲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