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险被胡塞击落,美军深陷低技武器焦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4:50 1

摘要:美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F-35,一直被五角大楼视作“空中无敌”的象征,是美国全球战略打击体系的核心力量。然而,就在也门上空,这颗“皇冠上的宝石”差点被胡塞武装的一枚地对空导弹击中。不是俄罗斯,不是中国,更不是伊朗,而是一支被美国长期视为“装备简陋”“技术落后”的

文︱陆弃

美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F-35,一直被五角大楼视作“空中无敌”的象征,是美国全球战略打击体系的核心力量。然而,就在也门上空,这颗“皇冠上的宝石”差点被胡塞武装的一枚地对空导弹击中。不是俄罗斯,不是中国,更不是伊朗,而是一支被美国长期视为“装备简陋”“技术落后”的地方武装,竟让全球最先进的战机惊险逃生。这一事件,不仅撕开了美国空中优势的幻象,也警示着全球:现代战争的胜负,不再只靠高价武器主导。

据《纽约时报》和《国家利益》杂志等多家美媒报道,在美军对胡塞武装发动的“莽骑兵”空中打击行动中,一架F-35战机遭到地对空导弹攻击,被迫紧急规避,勉强脱离险境。F-35险些被击落的消息一出,立即在美国军政界掀起舆论波澜。FBI退役顾问、CNN军事评论员在节目中直言:“如果胡塞武装可以威胁到F-35,那么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整个第五代战斗机战略。”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美军“技术决定论”战略思想的当头棒喝。

F-35并非首个遭胡塞武装威胁的美军装备,据军事分析员格雷戈里·布鲁在社交平台X上披露,已有7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在也门上空被击落。这些每架价值超3000万美元的无人系统被一一摧毁,令美国中央司令部在也门的空中监视和打击能力遭受重创。这些行动并非偶然突发,而是胡塞武装系统性防空能力的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胡塞武装所使用的防空系统,大多为“拼装版”改装武器:由伊朗提供的“闪电”-1、“闪电”-2导弹,虽名义上现代化,但其设计源自苏联的萨姆-6与萨姆-11系统,是冷战时期的旧货。更荒诞的是,许多导弹是将空对空武器改装为地对空使用,搭配被动红外传感器和简陋火控装置。这些“土法上马”的系统,不仅具有高度机动性和部署隐蔽性,还能避开美国复杂系统的侦察雷达,出其不意发起打击。

一枚“拼装导弹”能逼得F-35高空转身、紧急规避,这已不再是笑话,而是战略现实。这意味着美国在全球任何一个战区的空中优势,都可能被一支“非正规军”打破。而这种反差的根源,不在技术差距,而在战争形态的变革。在混合战争、非对称作战日趋常态的今天,便携式、低技术、灵活机动的战术系统,正在成为现代防空网的“游击利器”。

美国空军长期将F-35宣传为“全球最强隐形战斗平台”,强调其雷达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数据融合能力和任务适应性。然而,这套体系高度依赖精密协同和信息网络,一旦面对非传统攻击,如胡塞导弹这种非雷达制导、被动红外感应的低技术方案,其“神话”就会土崩瓦解。正如“战区”频道分析指出:“胡塞的防空导弹由于技术粗糙,几乎无法提供早期预警,也因此让F-35难以预判攻击方向。”换句话说,越“原始”的系统,反而越可能打乱“现代战机”的节奏。

这对美国而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F-35作为空军未来数十年的作战支柱,其单价高达1.1亿美元,每小时飞行成本超过4万美元,后勤体系庞大,维护困难。在常规战争或信息主导战场上,或许能发挥其技术优势;但在像也门这样的“破碎战区”,它甚至无法摆脱一枚旧时代导弹的追杀。这种战略错位,不仅浪费巨资,更暴露出美国军力外延模式的系统性风险。

一旦将这种逻辑扩大至更大规模冲突场景,局势更加严峻。若未来与拥有完整防空系统、现代指控平台的国家交战,如伊朗、朝鲜,甚至俄罗斯或中国,F-35还会有多少“规避空间”?更遑论进入东欧、台海或中东等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高密度防区,美军的空中行动是否还能如此自信?如今连胡塞武装都能干扰F-35的任务航线,那么在未来冲突中,谁又能保证美军不会在真正的高烈度战场上出现F-35战损惨重的惨剧?

需要警惕的是,美国舆论对于事件本身的处理,依旧表现出“自我麻醉”式的轻描淡写。《国家利益》杂志与《纽约时报》的报道在提及“险些击落”时,都刻意强调F-35“规避成功”,并未受到损伤。然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一架F-35是否坠毁,而在于为何它必须“避险”?为何它会被锁定?为何胡塞武装具备如此精度与反应速度?为何7架MQ-9可以被击落却无明确反制?这才是对美军全球部署能力真正的警告。

同时,这也暴露出美国在对胡塞武装的整体判断上存在严重低估。华盛顿长期将胡塞视为伊朗的代理人、地方武装,忽视其在导弹、自杀无人机、通信干扰等方面的迅速战术升级。而F-35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在此之前,胡塞武装已多次击中沙特、阿联酋油田、机场等目标,并成功封锁红海航道,使全球能源与航运体系遭受冲击。美军若继续以“大国视角”忽视这类“非国家对手”的实际作战能力,未来付出的代价或远超几架战机。

空战已不再是技术军备竞赛的独角戏,而是策略、适应性、灵活性与资源配置的复合比拼。在这一点上,美国在也门的教训值得深思。F-35的惊险规避,不应被视为一次“幸运逃生”,而应作为美军神话破裂的开端警钟。在新时代的战场上,动辄上亿美元的装备或许会败给一颗“看不上的导弹”。未来战争的图景,正随着这枚胡塞导弹的升空而被改写。没有绝对安全的制空权,也没有绝对不败的“隐形战机”。美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