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四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被官方盖章‘残障’,而国会山最新想做的事,是先给这七千多万人发一张‘闭嘴60天’的罚单,再决定他们能不能进超市、能不能保住工作。”
“每四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被官方盖章‘残障’,而国会山最新想做的事,是先给这七千多万人发一张‘闭嘴60天’的罚单,再决定他们能不能进超市、能不能保住工作。”
这条罚单的名字听着挺温和——《ADA教育与改革法案》。简单说,以后轮椅使用者想投诉电影院没坡道,得先写封“提醒信”,企业拿到信后悠哉整改两个月,期间残障者只能干等。法案支持者把这套流程叫“防止恶意诉讼”,却把真正的使用者卡在了门外。
先别急着骂“美国真魔幻”,把镜头拉近一点,会发现类似的算盘早就在桌子底下拨得噼啪响。2018年众议院版本被残障团体挡过一次,2024年1月又被参议员兰克福德原样搬回参议院。同一套话术,同一批游说名单,只是换了个年份,像季度清仓一样准时。
为什么商业团体年年推?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标签贴歪两厘米就被告到破产”。可斯坦福大学去年把十年来的ADA官司全扒了一遍:只有5%的案子属于“技术性挑刺”,剩下95%都是“没坡道、没盲道、厕所门窄得轮椅进不去”这类硬骨头。数据摆出来,所谓“恶意诉讼”只是块遮羞布,真正想躲的是花钱改造。
更扎心的是,残障者失业率常年是非残障者的两倍。法案多拖两个月,企业就多一分“慢慢来”的底气,求职者却得继续吃闭门羹。加州一位全盲程序员去年应聘线上岗位,因公司网站读屏适配不过关,连笔试入口都找不到。若60天缓冲落地,企业大可把“正在优化”挂嘴边,拖到候选人自己放弃。就业歧视本来难取证,再叠一层“整改期”,维权成本直接翻倍。
有人可能会想:不是还有州法兜底吗?确实,加州、纽约等地把ADA的底线又加高了几厘米,可跨州连锁品牌一多,律师最爱挑“联邦法更松”的漏洞做管辖权异议。地方保护像一件雨衣,雨大了照样渗水。真正想淋不到雨,还得看联邦伞骨够不够硬。
这把伞曾经硬过。1990年ADA签字生效那天,国会门口几十位残障者把轮椅一扔,爬着上台阶,电视直播里台阶像山一样高。三十四年后,山没削平,倒有人嫌“爬得太吵”。最新提案里连“即时投诉”都要排队,等于把当年那批人再请回去,重新爬一次。
法案目前卡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民主党议员达克沃思公开放话“一票否决”。可别忘了,2024是大选年,法案随时可以被拿来交换选票。今天看似安全的程序性搁置,明天就可能被包装成“小企业救济”附加在预算案里。残障议题在美国政治里从来不是热门,一旦变成交易筹码,声音最容易被淹没。
有人把希望押在“科技降成本”上:AI识别、自动坡道、语音点餐,听起来像万能膏药。可硬件升级的钱谁出?小餐馆连空调都老旧,先换一套五万美元的感应门,不现实。技术能补漏洞,却补不了“不想掏”的心态。当法律先松口,科技只会变成拖延的又一枚理由:等设备降价、等标准统一、等下一代方案,等等党永远有理。
真正能让企业动起来的,从来不是“教育”,而是“疼”。ADA之所以被叫做“牙齿法”,就是因为诉讼一起,改造费外加律师费立刻到账。如今有人想把牙磨钝,再告诉残障者“先去劝劝,别吓着企业”,顺序一换,权利就成了求情。
七千多万人,等于整个美国职场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可能是你隔壁工位因车祸拄拐的同事,也可能是你母亲晚年中风后离不开轮椅的样子。法案若通过,第一个60天过去,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投诉”变成一件需要请假、写文书、找模板、懂英语的兼职工作。到那天,残障者不是败在门槛高度,而是败在流程长度。
别让“等等”变成“算了”。国会官网的法案页面底下有公开留言板,投票记录也一清二楚。把名字、立场、选区邮箱记下来,发一封不到一百个英文单词的反对信,比转发十条吐槽更有用。权利不是礼物,是欠款,得自己上门收。
来源:正义凛然扑克wLZ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