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尔街日报》近日披露,美国白宫正争分夺秒地寻找降低生活成本的对策。此前,选民们已经通过投票向共和党发出了严厉警告,对高企的物价表达了强烈不满,这无疑给即将到来的政治角逐蒙上了一层阴影。
《华尔街日报》近日披露,美国白宫正争分夺秒地寻找降低生活成本的对策。此前,选民们已经通过投票向共和党发出了严厉警告,对高企的物价表达了强烈不满,这无疑给即将到来的政治角逐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民众日益增长的怨气,特朗普总统及其顾问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制定一系列计划,试图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平息这场汹涌的民意。
为了安抚焦躁不安的民众情绪,白宫提出的措施可谓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出人意料。其中包括:直接向美国民众发放2000美元甚至更多的现金补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希望能迅速缓解部分家庭的经济压力;对肉类加工企业涉嫌合谋抬高牛肉价格展开反垄断调查,剑指那些被指控“趁火打劫”的企业巨头;以及一项全新的计划,旨在大幅降低咖啡、水果等深受民众喜爱的日常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直接从源头削减成本。
此次大选后,选民对高昂生活成本的强烈不满,无疑给共和党敲响了警钟。白宫内部官员透露,特朗普的助手们正敦促总统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民众的负担能力问题上,并为此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
总统团队目前正在讨论与制药公司达成更多协议,以降低处方药价格,这直接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医疗负担;批准新的海上钻探项目,以增加能源供应,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价格高企的问题;以及推出新的医疗保健改革方案。此外,总统还亲自下令,要求提出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新思路,这显示出白宫对住房危机的重视。
然而,要以一种能真正平息民怨的方式降低物价,绝非易事。民意调查显示,选民们渴望的是能让日常生活变得更负担得起的深远变革,而不仅仅是权宜之计。但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商品价格受市场力量主导,这些力量往往超出总统的直接控制范围。
例如,至关重要的利率由独立的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决定,而美联储迄今为止一直抵制特朗普的施压,坚持其货币政策独立性。至于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这笔巨额开支则需要国会的批准才能实施,而国会内部的政治博弈往往复杂且耗时。
在总统有限的工具箱中,降低关税无疑是特朗普手中最有力的一张牌,也是他能够相对独立操作的政策杠杆。上周五,政府宣布将下调牛肉、咖啡、坚果、香料以及数十种其他农产品和食品的关税。这标志着特朗普此前一直奉行的强硬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筑高墙”转向了“拆壁垒”,其背后无疑是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对民意的妥协。
事实上,一些食品价格的上涨正是关税政策的直接后果,让普通民众深有体会。劳工部数据显示,例如,9月份每磅烘焙咖啡的平均价格高达9.14美元,而一年前仅为6.47美元,涨幅惊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涨幅,正是由于对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的某些进口产品征收了高达50%的关税。当这些关税壁垒被移除,理论上消费者有望看到价格回落,但这需要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特朗普有时仍对政治策略师们提出的将重点放在“负担能力”上的建议表示不满,他认为这是一种“民主党的话术”。他上周五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当民主党人使用‘负担能力’这个词时,那完全是个谎言,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总统的助手们透露,他对于那些暗示他未能充分降低物价的说法感到恼火和不快,甚至有些委屈。他坚称,共和党人没有充分宣传他的执政成就,这让他感到自己的努力被低估了。
在上周签署结束政府停摆的法案时,特朗普借机向公众喊话,表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将使共和党人能够“继续努力降低生活成本”,并“让美国再次成为所有美国人都能负担得起的国家”。这番话语既是对选民的承诺,也是对自己执政能力的辩护,试图将解决物价问题与政府的整体运作联系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的执政困境,部分原因也正是选民对高昂物价的不满,这似乎是一个困扰两党领袖的“魔咒”。他的前助手们曾表示,他们后悔没有更多地去体恤选民的担忧,没有真正理解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的压力,这导致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感隔阂。
“告诉人们他们对生活状况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右翼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经济政策研究主管迈克尔·斯特雷恩(Michael Strain)直言不讳地指出。“拜登总统犯了这个错误,而且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令人惊讶的是,特朗普总统似乎又在重蹈覆辙,这无疑会进一步激化民众的不满情绪。”
拜登总统在任期间,经常对经济状况持乐观态度,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他的顾问们则对“其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的批评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这是不实指控。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在物价飞涨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反而加剧了民众的失望。
“白宫坚毅桌(Resolute Desk)下并没有一个能直接降低物价的秘密拨盘,”曾任拜登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贾里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坦言,道出了总统在经济调控上的无奈。
“总统能做的,往往是间接影响。”他补充说,拜登坚信就业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通胀正在下降,但物价仍然过高。”伯恩斯坦认为:“这是一个很难传达的信息,尤其是在人们渴望明天就能看到物价下降的时候,这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是导致民怨沸腾的关键。”
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曾信誓旦旦地向选民承诺,他将在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天就开始降低物价,言语中充满了自信与魄力。他还承诺,上任后的18个月内将能源成本削减一半,并将抵押贷款利率降至2%,这些大胆的承诺无疑抓住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作为总统,特朗普却一直强调经济强劲,并淡化了对物价的担忧,这与他竞选时的承诺形成了微妙的对比。他最近在福克斯新闻(Fox News)上说:“经济是我的强项,我们拥有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
但本月公布的一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NBC News News)民意调查却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选民认为特朗普在解决生活成本问题上做得不够,这种民意与总统的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则试图为总统的经济政策辩护,他表示,特朗普自上任以来一直专注于经济,并将继续强调“旨在削减成本、提高实际工资、并确保数万亿美元投资用于在美国制造和雇佣的经济政策。”这番话语旨在重申政府的经济目标,并试图将民众的注意力引向更宏观的经济成就。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透露,本月大选结束后,特朗普的政治嗅觉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提出了一些旨在赢回选民的建议,并要求他的顾问们提交更多计划。
他曾浮想联翩地提出向纳税人返还2000美元的退税,以及一项提供50年抵押贷款的住房计划,这些大胆的设想无疑是为了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随后表示,政府可能会对这2000美元的退税设定收入限制,以确保资金能够精准地流向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经济学家们指出,取消进口关税将有助于降低物价,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终有多少国家被纳入其中,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力度。然而,即便企业自身成本下降,它们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降低商品价格,这种传导效应的滞后性让消费者难以立即感受到政策红利。
其他一些物价则更难控制。例如,住房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可用房屋短缺,而缓解这一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投入。油价目前已接近四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但由于数据中心需求激增与老化的基础设施相冲突,电力成本却在不断上涨,这反映出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复杂性。
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经济学家肯·库特纳(Ken Kuttner)对此表示悲观:“有很多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真的没有短期解决方案。”这无疑给白宫的“降价大作战”泼了一盆冷水,预示着前方的道路将充满挑战。
近几个月来,年通胀率略有上升,尽管幅度并未达到经济学家的预期,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每一次物价的微小上涨都可能带来切肤之痛。数据显示,9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3%,高于8月份的2.9%,这种持续的上涨趋势无疑加剧了民众的焦虑。
特朗普的前竞选顾问大卫·厄本(David Urban)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看看股市,它表现得非常出色,一片繁荣景象,但那些构成特朗普支持者联盟的工薪阶层,无论是棕色人种、黑人还是白人,他们在股票市场上并没有多少投资。他们辛勤工作,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因此对这些微小的价格波动都非常敏感,任何一点上涨都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倍增。”
共和党民调专家比尔·麦金特夫(Bill McInturff)则试图为特朗普开脱,他说:“这不是特朗普的错。在总统任期的头10个月里,情况不会好转太多。”他认为,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物价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但他话锋一转,又道出了残酷的现实:“但当人们如此愤怒时,他们就没有耐心了。”这句话无疑揭示了政治家们在面对民意时最无奈的困境:理性分析在情感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有谱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