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末节刚开始的时候,我刷手机刷到这场球的现场图,森林狼主场那片场边蓝,配着观众举着杯子站起来的样子,你一眼就能感觉到,那边的气氛有点不一样了,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接下来这节会变成一波 32-19 的“窒息式攻防”,也不知道这会把国王最多 19 分的领先,掰成森林狼最后赢 14 分的翻盘戏,所以这场球看下来,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是两支球队截然不同的走向,森林狼这边,4 连胜像是一个阶段性的信号,他们的战术体系在逐渐成型,三核之间的默契一场场打出来,角色球员也越来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许爱德华兹那样的球星更容易上头
末节刚开始的时候,我刷手机刷到这场球的现场图,森林狼主场那片场边蓝,配着观众举着杯子站起来的样子,你一眼就能感觉到,那边的气氛有点不一样了,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接下来这节会变成一波 32-19 的“窒息式攻防”,也不知道这会把国王最多 19 分的领先,掰成森林狼最后赢 14 分的翻盘戏,
时间是 11 月 15 日,NBA 杯小组赛,地点在森林狼主场,赛前的故事其实挺简单,森林狼已经在往 4 连胜上冲,还顺手对国王完成了赛季双杀,国王这边却一路跌到 5 连败,新赛季总战绩只有 3 胜 10 负,已经掉到联盟下游,这场打完,你能明显感觉到,一边是“体系越跑越顺”的森林狼,另一边是“换了阵容也不太对劲”的国王,完全是两种状态,两种建队思路的碰撞,
先说森林狼这边,赢下 4 连胜真不是靠一两个人手感爆炸,而是“三核掌舵 + 全民皆兵”这种比较扎实的路子,这三核你应该已经很熟了,爱德华兹、兰德尔、迪文琴佐,这场仨人都砍了 20+,搭着不同的进攻方式,把得分堆成了一堵墙,爱德华兹 30 分 4 篮板 4 助攻 2 抢断,兰德尔 26 分 11 篮板 5 助攻,迪文琴佐 20 分 6 篮板 5 助攻,数据很好不过场上的感觉比数字更直观,
第一节森林狼打出接近 7 成命中率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爱德华兹从弧顶要球,连续两次假动作之后一个变向切进来,国王内线被他一步晃开,他人一吸进去,底角的迪文琴佐已经把手举好了,兰德尔顺下到篮下也要位,那一刻你就知道,国王的防线被撕开一道口子了,因为爱德华兹的突破,外线自然有了空位,他不是单纯在刷分,而是在帮其他人掏机会,
到了第四节,国王试图掀起最后一次反扑,现场镜头给到小萨博尼斯擦汗、喘气的特写,爱德华兹这时候在侧翼拿球,干脆连犹豫都没有,直接起手两个中距离,一次是对着退得挺深的防守,一次是挡拆后顺势急停,这两球进了之后,主场那种“稳了”的声音你都能透过转播听出来,队友往回防时,还特意伸手拍了他一下,这种关键时刻的气场,其实比 30 分本身更重要,
兰德尔这场特别像一个加班到很晚还要顺便给同事收尾的“内线全能王”,26+11+5 的准三双,对面小萨博尼斯得分确实爆,然而篮板拼抢这块,兰德尔一度把禁区踩成自己的地盘,第三节国王追分时,有一波连续回合是这样的,他先是顶着人强吃一个 2+1,然后下一回合又从高位把球分到底角,再空切进来接回传上篮,再下一个回合,他抢下防守篮板,自己推进到前场又送出一次助攻,你能感觉到,他那种“今天这分不能丢”的强硬,是把球队情绪稳住的关键,
迪文琴佐属于那种不吵不闹但总在关键点冒出来的队友,他的 20 分里,有几球是森林狼一度进攻卡壳的时候,靠他从弱侧跑出来接球,直接三分就干进,另外有几次抢下后场篮板,他自己就顺着边线推反击,找到外线的射手,或者自己上篮终结,对手刚追到只差两球,他就冷不丁给你来一记三分,你说他只是“高效配角”也行,不过说实话,他的存在让这支球队的层次感一下就出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森林狼现在那种“人人能得分,人人能防守”的底色,越来越明显,里德这场 12 分 12 篮板,靠着硬撑和卡位,频繁在国王内线身后掏篮板,戈贝尔有一球很典型,威少突破到篮下以为是空篮了,结果戈贝尔从侧面一个大帽,把球扇回三秒区外,虽然他全场只拿了 11 分 8 篮板,但是国王敢往里面冲的次数明显减少了,麦克丹尼尔斯的 13 分和 3 次助攻,也是在外线多做了一层传导,让进攻看起来不那么死板,
第二节其实森林狼有一点被动,被国王追回了 5 分,当时暂停的时候,镜头扫到替补席,爱德华兹把毛巾搭在头上,一边听教练布置,一边不停点头,旁边的兰德尔则拿着战术板比划,指着罚球线附近说了几句,你能看出那不是“乱了阵脚”的队,而是“知道问题在哪”的队,真正分出胜负的,是末节那一截,森林狼把国王单节限制在 19 分,要知道,前三节国王每节都拿了 30+,同样一支队,前后三节完全不是一个画风,这一下,森林狼防守端的调整能力和执行力就体现出来了,
反过来看国王,这场其实做了变阵,施罗德被拿去做替补第六人,希望能从板凳席打出一股冲击力,这在纸面上看是一个尝试,然而比赛打下来,你会发现,这种调整更像是在表面刷了一层漆,里面的结构问题并没有动,小萨博尼斯 34 分 11 篮板,威少 13 分 9 篮板 13 助攻,数据好看得很,可是球队还是输到了 5 连败,
进攻端的问题挺扎眼的,说白了就是“太靠个体,节奏控不住”,前三节国王的攻势其实不错,小萨博尼斯在内线各种打,低位背身,顺下吃饼,配着外线偶尔的三分爆发,他们一度把比分追平甚至反超,有几回合小萨博尼斯在篮下强打成功后,还对着替补席挥拳,队友也都站起来冲他喊,可是这种形势,没撑到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他们的进攻结构太依赖小萨博尼斯的内线单打,加上威少的突破分球,只要森林狼在末节开始针对性收缩,把禁区守小一点,迫你外线来解决问题,国王这边立刻就“断电”,几个外线球员连续打铁,有一次威少突到罚球线附近,发现内线全是手,往外分的时候,外线已经被逼到 24 秒快到点,只能急匆匆出手,这种投篮,你看球的都知道,心里没底,
施罗德被放到替补席,本意是让他作为第六人串联第二阵容,结果打出来的数据倒也不差,14 分 6 篮板 6 助攻,不过你要看他在场时球队的运转,其实并没真正解决问题,主力下去的那几分钟里,国王的进攻节奏要么太快,匆忙出手,要么过于依赖他持球单打,反而让森林狼趁机把分差拉开,一来一回,这些小缝隙,就是最终那十几分差距的来源,
防守端就更不客气了,124 分的失分,其中末节让森林狼拿了 32 分,这基本就是“任你攻”的水平,面对森林狼三核这种多点开花的阵容,国王防守轮转慢的问题完全暴露出来,他们既挡不住爱德华兹的突破,也压不住兰德尔的内线强硬,更顾不上迪文琴佐的三分,很多回合都能看到这样一幕,第一道防线已经被过了,内线补得很犹豫,外线又不敢轻易放投,结果大家都迈半步,谁也没防住,
威少确实很拼,9 个篮板 13 次助攻,他有好几次在后场抢到篮板之后,从底线一路推进到前场,想通过速度带动全队,可一旦防守端整体漏成筛子,你再怎么多抢几个篮板,也难掩这个窟窿,你可以说他个人表现对得起这场球,不过篮球毕竟是五个人的事,
另外一个挺明显的点,是国王的心态,现在 3 胜 10 负的总战绩,再加上 5 连败,多少会压在球员脑袋上,末节森林狼连续得手之后,你就能看到国王外线开始着急出手,明明还有十几秒进攻时间,却草草投掉,几次传球也有点随意,传偏、被切、被抢断,失误一多,回头又得追防,队员脸上那种“怎么又来了”的表情,电视机前都能看见,这种越输越急、越急越乱的状态,再不及时刹车,后面会越来越难打,
所以这场球看下来,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是两支球队截然不同的走向,森林狼这边,4 连胜像是一个阶段性的信号,他们的战术体系在逐渐成型,三核之间的默契一场场打出来,角色球员也越来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许爱德华兹那样的球星更容易上头条,不过像里德、麦克丹尼尔斯这种人,才是让球队“攻防均衡、全民皆兵”的关键,只要这种状态能延续,森林狼在西部占一个稳稳的季后赛席位,不算什么天方夜谭,
国王的课题就难得多了,变阵只是把施罗德从首发挪到板凳,真正要面对的是建队逻辑,怎么让小萨博尼斯、威少、拉文这一堆有球欲望比较强的核心,能兼容在一个体系里,这是第一道题,怎么把防守整体性捏出来,不再指望个别人救火,这是第二道题,怎么在 3 胜 10 负、连败不止的情况下,帮球员稳住心态,不再在关键时刻自乱阵脚,这是第三道题,这些事,光靠一次变阵肯定不够,教练组得花更大的力气去重新梳理,
说句掏心窝的话,森林狼的 4 连胜和国王的 5 连败,本质上是两种状态的对照,一个是在用团队篮球证明“1+1+1,可以真的大于 3”,另一个还在单点爆发和体系失衡之间纠结,几年之后你可能记不清这场球的确切比分,但大概会记得那晚,森林狼末节一波防守把主场吵到炸,国王这边有人刷出好看的数据,却还是垂着头走回更衣室,对那几个拼到最后一刻的球员来说,这不是一条普通战报,而是他们这个赛季,往上走还是往下沉的一个分叉口。
来源:趣游王VmH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