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岁哈工大毕业生直播卖惨,如今月薪六千怼网友:错在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6:50 1

摘要:镜头里的男人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反复强调 “我是哈工大毕业的”,可说着说着就逻辑打结,主语都丢了半截,视频配文更是错别字连篇。

刷到秦同学直播的时候,我真的又惋惜又气笑。

镜头里的男人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反复强调 “我是哈工大毕业的”,可说着说着就逻辑打结,主语都丢了半截,视频配文更是错别字连篇。

有网友好心提醒他 “表达要理清逻辑”“学着改改脾气”,他直接红了脸怼回去:“别说了!我听不进去!”

底下评论区吵翻了。有人同情他,39 岁没工作没对象,靠直播勉强糊口;有人骂他 “活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谁能想到,这个连话都说不顺畅的男人,曾经是实打实的天之骄子?

高中时他是生物竞赛的黑马,硬生生拿下省一等奖,拿到了厦门大学的保送资格。、

换旁人早就偷着乐了,可秦同学心气高,偏要凭自己本事考,最后真的考上了含金量十足的哈工大,2011 年顺顺利利本科毕业。

那时候的他,是亲戚朋友口中的 “别人家的孩子”,毕业进央企更是羡煞旁人。

毕竟在当年,央企就是 “铁饭碗” 的代名词,稳定、体面,前途一眼能望到光明。

可谁也没料到,这一待就是九年。

九年里,他没升过一次职,月薪最高也就五六千。

在晋升体系成熟的央企里,这简直是反常的存在。最后,公司以 “能力不匹配” 为由,把他辞退了。

从央企离职后,秦同学彻底陷入了低谷整整四五年,他都没找到稳定工作。

眼瞅着快 40 岁了,存款没多少,对象没谈成,生活过得一地鸡毛。

走投无路之下,他想起了直播,顶着 “哈工大高材生” 的标签,跟网友倒苦水求关注。

刚开始网友还挺同情他,觉得是怀才不遇,是社会对名校生太苛刻。

可越看越不对劲:他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别人提建议就炸毛,完全没有成年人该有的沉稳和反思。

慢慢的,同情变成了嘲讽:“这哪是怀才不遇,分明是自己没本事还不肯改!”“九年央企混得原地踏步,真以为名校文凭能吃一辈子?”

说实话,骂他 “活该” 有点太狠,但他走到今天这步,真怪不得别人。

我总觉得,他心里的学霸包袱太重了。

高中时拿奖拿到手软,保送都看不上,这种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就成了他的枷锁。

他大概一直觉得自己是天才,到了职场也该顺风顺水,根本接受不了自己只是个需要从头学起的 小白。

职场不是考场,没人会因为你曾经优秀就迁就你。

学校里比的是解题速度,职场上比的是为人处世、灵活应变。

学校里有标准答案,职场上更多是没有最优解,只有最合适。

可秦同学困在自己的天才滤镜里,不肯低头学,不肯弯腰做,最后自然被淘汰。

更致命的是那九年温水煮青蛙的日子。

我太懂那种舒适区陷阱了,就像我们明知道该学习、该提升自己,却总想着再刷五分钟手机,结果一晚上都荒废了。

秦同学在央企待了九年,没有晋升压力,没有生存危机,慢慢就失去了斗志。

他大概觉得稳定就好,却忘了时代在变,职场不进则退。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就跟不上节奏,被同龄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还有他那种听不进批评的样子,像极了曾经的我们。

谁被指出缺点时,第一反应不是辩解?谁愿意听那些不好听但有用的真话?

可秦同学把这种当局者迷放大到了极致。

网友的建议再刺耳,本质上是希望他能改变,可他偏偏捂上耳朵,困在自己的思维里不肯出来。

其实换个角度想,秦同学或许真的不适合传统职场。

他能在生物竞赛里拿省一等奖,说明在科研领域有天赋、能沉下心。

如果当初他没进央企,而是继续深造搞研究,在实验室里做自己擅长的事,说不定早就有了不一样的成就。

就像有些程序员天生不适合做销售,有些艺术家搞不了管理,强行把有专业特长的人塞进全面发展的框架里,反而会耽误了他。

可话说回来,人生没有如果。

现在最让人心急的是,39 岁的秦同学,还在抱着哈工大毕业生的标签不肯放。

他总觉得自己是名校生,不能做送外卖、开网约车这种底层工作,可他忘了,再光鲜的标签,也填不饱肚子,再辉煌的过去,也救不了现在的自己。

有人说 39 岁的人生已经定型了,可褚时健 74 岁才开始种橙子,任正非 43 岁才创办华为。

人生哪有什么定型的说法?真正定型的,是不肯改变的心态。

秦同学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网友的同情,也不是嘲讽,而是狠狠给自己一巴掌,彻底抛开学霸名校生的包袱。

哪怕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哪怕先去送外卖、开网约车,至少能让自己动起来,能赚到生活费,也能在做事的过程中找回状态。

人这一辈子,谁还没摔过跟头?可怕的不是摔倒,而是摔倒后就躺在坑里,等着别人拉一把,自己却不肯伸手。

起点高不代表能一直赢,曾经优秀不代表永远优秀。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不主动成长,就只能被动淘汰。

舒适区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待久了就会失去跳出的勇气和能力,最后被时代抛弃。

别人的批评或许刺耳,但往往藏着最真实的建议。

学会放下姿态,学会倾听,才能少走很多弯路。

我们看别人的故事,终究是为了过好自己的人生。希望秦同学能早点醒悟,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也没有回头路。

别让曾经的光环,变成现在的枷锁,别让一时的安逸,毁掉一辈子的可能。

你身边有 “高开低走” 的人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我是小羽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