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八五”普法工作巡礼④|法治赋能筑根基 普法润民谱新篇 溆浦走出县域法治建设特色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6:53 1

摘要:“八五”普法期间,溆浦县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锚定“法治引领、服务大局、普治并举”主线,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县域发展血脉,用精准施策破解普法难题,用创新载体激活传播效能,让法治信仰在溆水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县先后斩获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52个,省部级

怀化市“八五”普法工作巡礼④

法治赋能筑根基 普法润民谱新篇

溆浦走出县域法治建设特色路

王益齐 张维

溆水汤汤,法治潮涌。从屈原文化广场的法治熏陶到北斗溪研学基地的实践课堂,从辰河高腔里的法治吟唱到院坝田间的乡音释法。

“八五”普法期间,溆浦县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锚定“法治引领、服务大局、普治并举”主线,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县域发展血脉,用精准施策破解普法难题,用创新载体激活传播效能,让法治信仰在溆水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县先后斩获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52个,省部级以上法治建设先进个人达60余人次,群众法治满意度高达96.5%,连续9年保持“湖南省平安县”称号,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固本强基——高位统筹构建“大普法”格局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溆浦县始终把普法工作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从机制、责任、队伍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大普法”工作体系。

坚持政治引领明方向。将普法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年度要点、县域发展规划及目标考核,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县委常委会2次专题研究普法工作,县政府常务会5次部署推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县委中心组、政府常务会常态化学法内容,县委党校将法治课作为干部培训“开堂课”,确保普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专题宣讲活动)

拧紧责任链条抓落实。印发《“八五”普法规划》《普法责任清单》等系列文件,明确42个县直单位为履职评议对象,创新实行“每年8个单位述法评议”制度,将普法成效与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文明创建考核挂钩,推动普法从“软任务”转变为“硬指标”。县人大开展11次执法检查,县政协每年专项视察督导,形成“党委决策、政府落实、人大监督、政协评议”的闭环管理机制。

组建骨干队伍强推进。组建普法讲师团、普法专干、法治副校长、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五支专业队伍,构建起全域普法网络。93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41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无死角,培育“法律明白人”1242名,累计培训1.2万人次,带动基层普法志愿者超5000人。这支专业化、多元化的普法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校园企业,成为传播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力军”。

精准滴灌——分层施策实现普法全覆盖

溆浦县摒弃“大水漫灌”式普法,聚焦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实行“关键少数”重点抓、重点群体精准抓、基础群体全面抓的分层普法策略,让普法内容更对味、效果更明显。

抓好“关键少数”领头雁。建立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履职评法”三位一体机制,创新开展“溆水大讲堂”4期,组织集中学法22次,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试制度,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公务员年度学法通过率均达100%,以“关键少数”的示范效应带动“绝大多数”的自觉行动。

(宪法宣传周活动)

聚焦“重点群体”护成长。针对青少年群体,构建“法治副校长+第二课堂+实践基地”教育体系,建成2个标准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年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42场次,1堂精品法治课入选省级百堂精品课。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普法,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服务“特殊群体”促发展。围绕企业法治需求,组织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合规培训”180场,重点解读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化解涉企纠纷437件,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普法进养老机构”“法律援助暖心行”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反诈骗、社会保障等法律知识,打通普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覆盖“基础群体”惠民生。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院坝普法会”“田间普法课”“村村响大喇叭”等形式,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万余份。将普法与矛盾化解相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机制,在执法办案、纠纷调解过程中以案释法,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8.8%,让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法律知识。

创新赋能——特色载体让普法活起来

“普法不是生硬说教,要让群众听得懂、喜欢看、记得住。”溆浦县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创新普法载体形式,打造“法治+文化”“法治+阵地”“法治+实践”的特色普法品牌,让法治宣传“接地气、冒热气、有活力”。

(“法治+文化”特色普法活动)

阵地建设全域开花。统筹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园、广场、校园、景区等公共空间,建成宪法广场、屈原法治文化广场、北斗溪青少年法治研学基地等特色阵地10余处,打造一批可观、可感、可学的法治文化节点。依托412个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公共法律服务点、法治宣传栏,构建“家门口”的普法阵地网络,让群众“举目见法、触手可学”。

文化赋能浸润人心。深挖辰河高腔、傩戏等非遗文化资源,将法治精神融入传统艺术创作,推出《圆梦中华》等获奖法治文艺作品50余部,通过送戏下乡、文艺汇演等形式巡演千余场,让群众在欣赏文艺节目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依托向警予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法治展厅”,开发“红色法治+研学”路线,让法治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同频共振,实现“教育一人、带动一家、影响一片”。

普治融合彰显实效。坚持普法与治理相结合,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9个,412个村(社区)实现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有效衔接。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推广“溆浦经验”,在城管、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推动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推行城管“首违不罚”制度,通过“执法一次、普法一片”。

法治护航——硕果盈枝绘就发展新蓝图

如今的溆浦,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法治实践深入推进,法治已成为县域治理的鲜明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法治护航下,县域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焕发勃勃生机。

在乡村,“法律明白人”“和事佬”活跃乡间,矛盾纠纷化于萌芽;在校园,法治课程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在企业,法治体检精准发力,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在社区,法治元素融入生活,居民安居乐业共享和谐。从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到企业依法经营,从群众依法维权到社会依法治理,法治精神已融入溆浦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法治之路,行则将至;普法工作,做则必成。溆浦县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深化“八五”普法工作,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拓展普法阵地,让法治宣传更具感染力、法治实践更具实效性,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与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在法治溆浦建设的道路上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来源:怀化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