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畲山梯田又闻稻花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16:29 1

摘要:秋意,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在天地间徐徐铺展。位于仙岫山麓的坂中畲族乡仙岩村,迎来了稻子成熟季。山的东面,一块向阳的坡地里,错落有致的梯田犹如金色地毯铺陈开来,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而醇厚的稻香。

仙岩全景

学生稻田研学

仙岩村稻田收割

这是一片藏在福安仙岫山褶皱里的梯田。

秋意,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在天地间徐徐铺展。位于仙岫山麓的坂中畲族乡仙岩村,迎来了稻子成熟季。山的东面,一块向阳的坡地里,错落有致的梯田犹如金色地毯铺陈开来,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而醇厚的稻香。

仙岫山位于交溪畔,自古以来福安水运发达,数百年前,畲族的祖先顺着河流迁徙而来,当他们来到这里时,这一带还是一片蛮荒、未开垦的处女地。畲族人刀耕火种,开垦田地。和平原相比,在陡峭的大山里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更多的智慧。北宋王禹偁的《畲田词》五首,作者在诗序中详细介绍了山田耕种方法:“大底先斫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俟其干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炽,即以种播之。”畲族人随山就势、因地制宜,开垦出这一方方小小的田地。散落山间的“巴掌田”,大的不过一亩,小的仅有畚箕大,人们把它叫作梯田。

山野里,收割的人们早早开始忙碌了:手拿镰刀,伏腰、起身,“沙沙沙沙”的声响如悠扬的古韵,在空气中缓缓散开。山田单位面积小,无法用上先进的收割设备,所以,山里的人们依然坚守着古老传统农耕中的人工收割方式。很快,稻子堆成了垛,几个人启动了脱粒机。哒哒,哒哒哒……脱粒机欢快地响着。饱满的谷粒,落在白色的垫子上。颗颗饱满而圆润,泛着诱人的光泽,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最珍贵的礼物,让人看了满心欢喜。

站在梯田边,望着眼前这久违的丰收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开垦梯田种植水稻、玉米和蔬菜。梯田,不仅养活了人口,更让一代代畲族人口在这里繁衍生息。仙岫山所处的坂中畲族乡,与山那边的穆云、康厝两个畲族乡,形成了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畲族聚集区。这里,是畲文化的摇篮,也是福安畲族文化最灿烂的地域。坐落在仙岩村的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是闽东第一所民族小学,曾被《人民日报》誉为“畲山教育明珠”。与仙岩村相邻的大林畲村是闽东钟姓的发源地,祠堂内400多面“龙牌”(祖牌),浓缩了从唐代到清光绪年间畲族发展的上千年历史;位于仙岫山顶的彭家洋村拥有全市最大的畲药种植基地……

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缓缓登上仙岫山顶。秋的况味愈加浓厚。层层叠叠的梯田,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宛如一片片璀璨的星河。山脚下,村中的房屋错落有致,袅袅炊烟从屋顶升起,与山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秋景图。

与村中一位老者攀谈起来,他说,小时候站在村庄,可以看到梯田一直盘绕到山顶。梯田,不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畲家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人们在梯田上种植着各种农作物。春天,梯田里一片翠绿,嫩绿的丝瓜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秋天,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畲族人民深知大自然的恩赐来之不易,他们遵循自然规律,适时播种、收割,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然而,现代化的浪潮如汹涌的潮水般涌来。许多人怀揣着梦想,离开了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到城市里去寻找新的机遇。梯田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一些田地甚至开始荒芜。如今,随着仙岩村被列入省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让他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村合作社负责人雷如寿告诉我们,2022年开始,合作社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复垦撂荒地近百亩,昔日的撂荒耕地变成“希望良田”。村中八角丝瓜种植面积达200多亩,种植户年均收入4万元,成为市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农文旅融合,田园解锁新玩法。10月13日,仙岩村迎来了一群体验稻田研学的学生。他们来到梯田上,体验水稻收割、脱粒等活动,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相结合。农田变课堂、农民变老师,研学现场,合作社的农民们耐心地为学生们讲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现场演示手工收割水稻的技巧。学生们走进稻田,亲身体验“割稻脱谷”,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当夕阳的余晖为这片梯田镀上一层瑰丽的橙红,仙岩村渐渐归于宁静。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稻香,依旧悠悠萦绕,仿佛在诉说着畲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故事。乡村振兴的春风,正吹拂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让沉睡的梯田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的仙岩村,定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文旅融合下的田园新篇。

作者:林耀琳

来源:学习大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