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的旅行有一些不同,我从上海出发,经乌鲁木齐到达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再到亚美尼亚埃里温,后至迪拜。可以说是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之间。
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暗藏着另一种力量
上周我结束了今年的第四次全球旅行。过去我总是渴望世界的尽头,比如葡萄牙的罗卡角,南非的好望角,挪威的特罗姆瑟,澳大利亚的大洋路……
这次的旅行有一些不同,我从上海出发,经乌鲁木齐到达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再到亚美尼亚埃里温,后至迪拜。可以说是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之间。
这次旅途中,我思考了很多。人们说,人类历史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进入了新的周期。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人感到不安和迷茫。但我相信,这样的“十字路口”往往暗藏着另一种力量。
返回上海后,我与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先生(Jean-Paul Agon)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在采访中安巩说,“市场增长不会一直直线上升,总会有加速期、平台期,然后再进入加速期,我认为中国市场这几年经历的是第一个平台期,增长很快会再次加速,我对此非常有信心。”
我在旅途中的那些思考,与几天后的这场对话,形成了某种奇妙共振。
天生的冒险家,习惯于危机
在商业世界的版图上,总有一些领导者与众不同。他们并非在风平浪静时才能展现才华,恰恰相反,他们真正的光芒总是在暴风雨中最为耀眼。对他们而言,危机并非需要规避的灾难,而是某种机遇。
安巩就是这样一位天生的冒险家,对于危机他的态度是——已经习惯了。这种“习惯”并非麻木,而是一种从容和敏锐。他的整个童年,都在房间里贴着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这种对未知疆域的好奇,早已预示了他将成为一个不惧闯入风浪的领导者。
1978年,22岁的安巩从法国HEC国际商学院毕业,加入欧莱雅。最初按照传统从商业学徒做起,成为巴黎欧莱雅在法国西南部药店、药房、香水店和超市的销售代表。1980年,在短暂担任欧莱雅法国大众消费品部门的产品经理后,安巩开始了自己的国际职业生涯。
安巩先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少有的外企高管获奖人之一
据安巩回忆,有一天人力资源总监突然找到他,“我想着他为何突然找到我,是不是我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去了之后人力资源总监告诉他,公司希望他前往希腊担任公司负责人。安巩一口答应,可抵达之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去甚远——子公司规模很小,处境艰难,几近破产,此前已经有至少十个人拒绝了这个职位。
与那十个人不同,安巩对眼前的难题并不在意,“那年我24岁,毫无后顾之忧。”在这段经历中,他学会了希腊语,领导一个平均年龄45岁的团队成功扭转困境,为希腊业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安巩最喜欢的活动是航海,冒险是他天性的重要部分。对他来说,每一次工作上的任务都是一次新的冒险,冒险结束计数器归零,再开始新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特征,安巩非常习惯于危机。回望在欧莱雅的47年,他一直在不断打怪升级、内部创业。
1994年,安巩在两德统一后的经济衰退期抵达德国;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时,被任命为欧莱雅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刚刚成为欧莱雅集团CEO一年半,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
对于这些接踵而至的不确定性,安巩充满了辩证智慧,“每一次危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通过这些挑战,新的机遇也随之浮现。”
他习惯于在迷雾中洞察方向,这种近乎本能的冒险精神,最终在他面对一个更复杂的棋局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安巩和时任集团董事长欧文中在中国
28年前的直觉: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强国
时间拨回1997年,那时的中国经济活力初显,但对于绝大多数西方企业而言,这片土地依然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上海那时就是一个“大工地”,大片平房被拆除,大量高楼拔地而起,整个国家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前夜。
90年代的兰蔻(LANCOME)专柜
就是在这个节点,安巩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次探访并非出于例行公事的考察,而是源于他内心一种强烈的直觉与好奇。
彼时安巩是欧莱雅亚洲区负责人,欧莱雅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很小,由一位意大利人——盖保罗负责。安巩给他打了个电话,表示要拜访中国市场。当其他人以为安巩顶多待上三四天的时候,安巩在中国停留了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里,安巩大概走访了二三十个城市,探寻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文化偏好。他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未来会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欧莱雅中国也会成为集团全球主要分公司之一。
左三为安巩
当时中国还没有今天那么多高楼大厦,但安巩看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活力。人们很努力地工作,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想建设自己的未来,想拥有更高品质的产品……所以安巩知道,中国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他还注意到,虽然1997年之前中国美妆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中国女性非常“懂行”,她们擅长分辨产品质量,能够判断出哪款产品是最好的。
于是安巩立刻意识到,想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
在这次考察后,欧莱雅中国迅速在2005年成立了研发中心,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市场研发最适合的产品;快速建立自己的工厂,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到今天,欧莱雅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已实现大比例的本土生产,64%的产品来自本土供应链。
2005年欧莱雅在上海成立研发与创新中心
“中国消费者始终追求最好的质量,这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沿着这个方向,欧莱雅在探索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建设了非常扎实的底盘。从最初不到10个人在公寓里办公,到现在拥有超过15000名在华员工。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欧莱雅在中国的版图越做越大,在上海拥有集团研发战略枢纽,在苏州和宜昌建立了世界一流工厂,在苏州建成智能运营中心。而在科研成果上,欧莱雅已经拥有81项中国发明专利。
欧莱雅集团在全球和中国第一美妆集团的领导地位,离不开这样的持续深耕。
欧莱雅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今年7月末,我邀请欧莱雅中国的0号员工兰珍珍女士,作为“沈帅波和他的朋友们·商业故事会”第三季对话嘉宾。在那次对谈中,她给我们分享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1个欧莱雅中国的岗位,能带动相关领域增加20个岗位,比中国平均带动数据多了8倍。
这串数字衡量出的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一个品牌与一片土地深度融合后,所激发的巨大生态价值。
那份28年前播下的信任种子,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段辉煌的创业史,印证了安巩当年的远见,也让他对中国市场的未来,拥有了比旁人更深刻的笃定。
发展轨迹不是直线,未来的路还很长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当许多外部观察者开始流露出疑虑时,早已习惯于在周期中寻找机会的安巩坚信增长很快会再出现。
“我和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 (Nicolas Hieronimus),还有欧莱雅的高管团队,都对中国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这样的判断一部分来自于过去几十年练就的“直觉”,更多地源于对市场本身的洞察。
1997年欧莱雅曾在外滩树立一块广告牌——“让每一位中国女性都拥有一支口红”。现在欧莱雅中国服务着1亿消费者,但今天中国有能力消费欧莱雅的用户可能是3亿或4亿,未来也许是6亿或7亿。这些数字背后,是欧莱雅集团巨大的渗透空间。
从市场整体来看,中国香妆协会产业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机构的调研显示,2023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交易总额为10445.45亿元,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交易总额为10738.22 亿元,同比增长2.8% 。至此,中国化妆品市场交易额连续两年破万亿元。
种种迹象让安巩看到巨大的可能性,“我相信欧莱雅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除了对市场规模的理性预期,欧莱雅也关注到,中国人对“美”的理解正在深化——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追求更有深度、更有意义、更有力量的美。
在这样的趋势下下,欧莱雅推出了一个名为“美之道(Essentiality of Beauty)”的项目,通过大众喜爱的方式,向社会传递美的本质与更加丰富的内涵。
比如:与国博合作,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感受中式美学的魅力;携手松美术馆,开启青年美育项目,免费赞助学生参观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个人最大的回顾展;在上海罗丹艺术中心举办文化论坛,与知名主持人、作家、编剧等嘉宾共同探讨美对社会与生活的影响……
欧莱雅对“美之道”的诠释没有停留在形式美,而是涵盖历史文化、美好生活、国际交流以及社会经济四个维度。在欧莱雅看来,美不仅是个人的感性体验,更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力量。专注于“美”的欧莱雅,已经从供应链韧性、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为中国市场的下一次提速做好了准备。
携松美术馆和艺术家张晓刚为学生打造美育体验
今天消费者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多元,美妆企业要不断寻求本土化策略,才能更好地响应消费者需求。在这样的变化下,“柔性供应链”成为更好的解决方案。柔性供应链中,各方不是简单上下游关系,而是通过数字化平台联合,成为一个共同体。
数字化转型是美妆柔性供应链的关键一环。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平台,供应链各个环节可以做到透明、共享、实时监控、风险预测,让整个链条更加高效地运转,这也正是欧莱雅当前的发力重点。
除此之外,欧莱雅集团也致力于建设“绿色供应链”。据了解,欧莱雅集团与中国的未名时光建立了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绿色美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美妆行业的发展路径和竞争策略随之而变。然而习惯于冒险的安巩,并不惧怕这样的周期波动。
无论是安巩本人还是欧莱雅,几十年的深耕使其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经验——顺风时全速前进,风向变化时调整风帆。当很多人纠结中国市场的未来会走向哪里的时候,欧莱雅的故事才刚刚进入最精彩的部分。
尾声
与安巩先生的对话,让我旅途中的思考终于落到了实处。
这位习惯于危机的冒险家,在28年前就用他敏锐的直觉,看懂了中国的未来。今天,当十字路口再次出现,他和他领导的欧莱雅,用坚定的行动而非空洞的言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更深的扎根和更远大的目标,与中国市场共同穿越周期。
这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深刻洞察的信任。正如安巩所说:“我确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成为第一大市场,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人口数量远超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这份信心,正在转化为欧莱雅在中国书写的新故事。
在与安巩先生的对话中我逐渐意识到,他从容应对危机的智慧,源于对“本质”的洞察。无论是商业的本质,还是美的本质。
欧莱雅在中国的发展也不仅是商业布局,更是一场对“美”的深入探索。
前段时间我在进博会上见证了欧莱雅“小美书”——《美之道-解码美的本质》这本书的发布。过去很多人认为,“美”只是一种视觉感受,认为美妆只是一个与女性相关的行业。但在欧莱雅的视角里,“美”是一种核心生产力与消费力。在这本书里,欧莱雅系统性探讨了美及美妆行业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构建了从“本源探索”到“价值落地”的完整逻辑链。
无论时代处于何种“十字路口”,那些执着于探寻本质、并敢于为之押注的企业,终将定义下一个周期的风景。
内容作者:关珊月
编辑:郑晶敏
总编:沈帅波
来源:进击波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