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秋风渐起,寒意日深,人们开始增添衣物以抵御寒冷,结核病也正“伺机而动”,为此,南昌市疾控中心(市卫健执法局)提醒广大市民,秋冬季由于门窗紧闭、空气流通差,更是结核病传播的“高风险期”。因此,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至关重要。
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关键
随着秋风渐起,寒意日深,人们开始增添衣物以抵御寒冷,结核病也正“伺机而动”,为此,南昌市疾控中心(市卫健执法局)提醒广大市民,秋冬季由于门窗紧闭、空气流通差,更是结核病传播的“高风险期”。因此,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至关重要。
秋冬季节结核病风险增加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秋冬季节结核病风险增加,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天气寒冷,人们长时间待在密闭的室内,空气不流通,一旦有传染源,结核菌在空气中的浓度会升高,大大增加了传播风险;冷空气的刺激会使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弱,导致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降低,病毒和细菌(包括结核菌)更容易“入侵”;秋冬季节是流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些疾病会削弱人体的整体免疫力,让结核菌有机可乘。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以下症状,尤其是“持续超过2周”,应高度警惕结核病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咳嗽、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慢性咳嗽;可能出现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直接咯血;当病变波及胸膜或范围较大时,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午后低热、盗汗也较为典型,体温通常在下午或傍晚升高,一般在37.5℃—38℃之间,深夜或凌晨睡觉时出汗,常湿透衣物;此外,还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感觉浑身没劲、不想吃饭,以及体重不明原因下降。
切断传播、增强免疫力是预防关键
预防结核病,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关注高危人群筛查。通风是最好的“消毒剂”,即使在寒冷天气,也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这是稀释室内病原体浓度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人员密集的场所更应加强通风。
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或自身有呼吸道症状时,佩戴口罩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措施。
增强免疫力需构筑“内部防线”,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蔬果摄入,不偏食、不节食;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天气好时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需积极控制原发病。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学生等集体生活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应立即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进行胸片、痰涂片等结核病相关检查。
(洪观新闻记者 万清云)
来源:南昌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