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青岛六位大姨变身“共享奶奶”,坚持一年多免费给小区家长接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6 15:30 1

摘要:“每天需要接送的孩子家长会联系我们,再跟学校交代好,到了放学点,我们就等在门口。”今年61岁的孟凡淑是“共享奶奶”的发起人,“把孩子们一路送到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新松街社区的党群服务驿站,再陪着他们读读书、玩玩游戏,等着家长来接。”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每个工作日的放学时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小星星幼儿园的门口,都会出现几位臂缠红袖箍的老人,袖箍上印着“共享奶奶”4个大字格外醒目。

“每天需要接送的孩子家长会联系我们,再跟学校交代好,到了放学点,我们就等在门口。”今年61岁的孟凡淑是“共享奶奶”的发起人,“把孩子们一路送到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新松街社区的党群服务驿站,再陪着他们读读书、玩玩游戏,等着家长来接。”

说起成为“共享奶奶”的契机,孟凡淑表示自己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成了她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接一个孩子是接,再多接一个又不费事”,小区里的学龄前儿童大多都在同一所幼儿园就读,偶尔碰到邻居不能及时接送孩子时,孟凡淑便会主动帮忙。

“去年8月份,我和小区的一个老姊妹聊起来,现在这些年轻人下班没个点,咱们要不组织组织,帮那些没法准点接孩子的把孩子接回来?” 孟凡淑的提议得到了老姊妹的认可,社区居民冯翠霞在听说“共享奶奶”后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她说:“能帮邻居做点儿事儿,发挥余热,我觉得挺好。”队伍从2个人逐渐增加到现在的6个人,年龄从58岁到62岁不等。

“共享奶奶”每天的时间表大体是这样的:15时40分从党群服务驿站出发——16时到达幼儿园门口——16时20分带着孩子们回到党群服务驿站——17时30分最后一位家长把孩子接走。

“孩子多的时候有10个,少的时候也就三四个,总共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不耽误我们什么事儿!”自从加入“共享奶奶”志愿服务团队以后,老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看着孩子们开开心心跟着我回家,心里特别高兴。”孟凡淑说,成为“共享奶奶”让她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意义。

小区居民邰彩云是一名汽车销售,她的儿子6周岁,正上大班。“以前,孩子放学点一般都有客户在,我得跟客户解释一番,再找经理请假,有时候还得把孩子带到店里去,其中的不便就不用说了。” 邰彩云告诉记者。

听说“共享奶奶”的事儿后,邰彩云的后顾之忧没了:“碰上客户多的情况,我就赶紧联系孟阿姨,再跟幼儿园沟通,孩子跟着孟阿姨,我是既省心又放心!”

“共享奶奶”能够持续下来,也离不开社区的助力。新松街社区党委专门将小区的党群服务驿站提供出来,作为“共享奶奶”的“基地”。

这处驿站本来就是小区的公共办公用房改造而来,设置便民空间、亲子空间、暖心驿站等功能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做游戏、看绘本。

同时,社区党委还对这一志愿服务模式进行了规范化。“我们全面摸排了辖区有接送孩子需求的居民,把安全问题向他们详细说明,并叮嘱家长一定要和幼儿园提前做好报备。毕竟涉及孩子的安全,任何细节都不容有失。”新松街社区党委书记李芳萍说,“如今,我们已逐步推行‘点单式’接送服务。居民如果哪天有事没法接孩子,只需要在小区群里发消息,我们与幼儿园协调妥当后,‘共享奶奶’就会按时去把孩子接回来。”

“共享奶奶”的出现,为社区许多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不仅如此,老人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耐心,正是陪伴教育中最宝贵的资源;孩子需要的关爱和引导,也让退休长者重新找到了人生价值。这种“老小相依”的温暖画面,不仅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范本,更是对代际隔阂最温柔的化解。

当孩子仰起头自然地喊出“奶奶,这个字咋念”,当老人俯下身耐心辅导作业的身影成为日常,“朝阳”牵手“夕阳”,这座城市的温度,就在这一点一滴中悄然升起。

来源:山东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