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8块在五星酒店吃到波士顿龙虾?我蹲了三天群,蹲到一份‘剩菜盲盒’,打开还是热的。”——杭州95后女孩小赵把这条动态发小红书,点赞一夜冲3万,评论区清一色“求拉群”。
“128块在五星酒店吃到波士顿龙虾?我蹲了三天群,蹲到一份‘剩菜盲盒’,打开还是热的。”——杭州95后女孩小赵把这条动态发小红书,点赞一夜冲3万,评论区清一色“求拉群”。
别急着笑她“捡剩”,她算过账:同样那只龙虾,堂食单点298,还得加15%服务费;盲盒里附带半打生蚝、两块M3牛排,总价不到一张电影票。更香的是,酒店把餐区摄像头直播进小程序,剩啥一目了然,4小时倒计时,最后一秒还能退,安全感拉满。
有人担心“剩的会不会不新鲜”,其实后厨比你还怕。杭州某酒店 sous chef 偷偷讲:盲盒食物从下架到封装全程录像,中心温度锁在60℃以上,贴时间码,超过240分钟直接报废,“真出问题,五星招牌砸不起”。
环保梗也玩出了新高度。香格里拉把节省下来的食材折算成“碳积分”,攒够500分能换房券;深圳瑞吉干脆把盲盒收入的一半捐给流浪动物救助站,买的人一边薅羊毛一边做公益,心理溢价瞬间+50%。
最鸡贼的是流量反哺。23%的盲盒客一个月后回来吃正价自助,人均还比之前多掏32块——酒店算盘打得响:先用低价钩子拉你进门,味蕾一旦升级,再回去吃团购餐就像喝速溶,谁还忍得了?
当然,翻车现场也有。上周成都某酒店把“麻辣兔头盲盒”标成“川味小吃”,结果不吃辣的上海游客当场社死,小红书怒发避雷帖,#五星酒店兔头刺客#挂热榜一天。老板紧急在小程序上加“口味雷达”,能勾选不吃辣/不吃生/不吃香菜,骂声才平息。
一句话:这场“剩菜革命”不是简单清库存,而是把浪费变成流量,把流量变成会员,把会员变成ESG报表上的绿色数字。下次再看到别人晒“48块惠灵顿”,别酸,点进去抢就对了——毕竟,真正的奢侈,是让每一口食物都死得其所。
来源:阿洁最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