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4日,在乌鲁木齐天山机场海关(下称“天山机场海关”)的精准监管与高效服务下,一架来自格鲁吉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完成了为期10天的保税维修业务,成为乌鲁木齐航空口岸完成的第四单保税维修业务,标志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保税维修进入常态运营阶段。
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宁艳报道)11月14日,在乌鲁木齐天山机场海关(下称“天山机场海关”)的精准监管与高效服务下,一架来自格鲁吉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完成了为期10天的保税维修业务,成为乌鲁木齐航空口岸完成的第四单保税维修业务,标志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保税维修进入常态运营阶段。
乌鲁木齐天山机场海关关员对保税维修的格鲁吉亚飞机进行监管。通讯员邹宁宁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天山机场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阿丽娅·哈力别克介绍,从2024年11月8日西北首个“两区外”(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外)保税维修获批,到2025年1月27日首单航空器保税维修落地,实现保税维修“零的突破”,再到如今第四单业务顺利完成,海关始终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航空维修产业链延伸,让乌鲁木齐航空口岸保税维修的“金字招牌”在向西开放中愈发闪亮,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保障保税维修业务持续推进,天山机场海关延续“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模式,按照“关地企”联动机制,深入维修基地对接需求,梳理制定涵盖账册备案、零配件通关、维修监管、复运出境等全流程的服务方案。
同时,针对维修零配件种类多、批次频的特点,通过“线上预审+线下快验”模式压缩通关时间,并依托ERP系统实现维修物料流转、进度的全周期数字化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可追溯、可核查。
“海关提供的定制服务不仅帮助我们从保税维修业务的‘初探者’成长为稳定合作的‘深耕者’,更助力公司在国际维修市场打响了南航工程技术的品牌。”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新疆基地经理徐卫维说,自开展保税维修以来,机场海关从通关效率、查验流程、账册核销等核心环节提供服务,还通过“优先通道+简化流程+数字化监管”的组合举措,为公司节约经营成本同时,更以稳定高效的通关保障,让公司在拓展国际合作时更有底气、更具竞争力。
乌鲁木齐航空口岸从2024年6月24日开启保税航油加注业务,到2024年8月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新疆基地取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维修资质,再到如今“全球修”保税维修业务实现常态化运营,临空经济区在“保税+”业态的带动下,以“商务+技术”等新模式新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在全球民航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发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成本、高效率等独特优势,助力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势成链,有力支撑乌鲁木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服务能力提升,助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推动临空经济区、国际陆港区、综合保税区改革创新联动发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目前,乌鲁木齐航空口岸执飞国际客运已达航线32条、货运航线28条,覆盖了欧洲、中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季度,乌鲁木齐航空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7.3万吨,增速高达275.2%。
来源:乌鲁木齐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