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最近被《藏海传》狠狠拿捏了!郑晓龙的金字招牌加上肖战的超高人气,这剧从预热开始就赚足了全网眼球!5月19日,现代快报记者挖到个超有趣的冷知识——此前预告里出现的钦天监观天象的“神器”简仪,它的原件竟然就藏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这波“梦幻联动”,简直让历史
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家人们!最近被《藏海传》狠狠拿捏了!郑晓龙的金字招牌加上肖战的超高人气,这剧从预热开始就赚足了全网眼球!5月19日,现代快报记者挖到个超有趣的冷知识——此前预告里出现的钦天监观天象的“神器”简仪,它的原件竟然就藏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这波“梦幻联动”,简直让历史迷和剧迷DNA都动了。
早在《藏海传》开播前,就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剧中观星象的道具和紫金山天文台的镇馆之宝长得超像。现代快报记者专门向天文台工作人员求证,好家伙,剧组这次真是下了血本,复刻的道具就是照着简仪1:1还原的!
说起简仪,那可是中国古代科技界的“超级巨星”,它的创造者是元代天才天文学家郭守敬,数学、水利样样精通,但最牛的成就还得是在天文学领域。他一口气发明了十六件天文仪器,其中最出圈的就是简仪。在元代以前,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主要仪器是浑仪,随着对天文认识的不断加深,浑仪结构越来越复杂,使用时有很多天区被遮蔽,影响观测效果。郭守敬于是对浑仪加以简化而创制了简仪。简仪是13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天文测量仪器,它的发明不但扩大了观测范围和提高了观测效率,也使读数精度大大提高。
简仪的设计精巧得让人拍案叫绝!它就像个精密的“天文测量小分队”,五个部分分工明确:赤道经纬仪专门测量天体的“经纬度”,地平经纬仪负责计算天体的方位和高度,候极仪和赤道经纬仪组队校准方向、测算北极星,正方案负责测定方向,底座稳稳撑住全场,还能检查仪器是否水平。更绝的是,简仪上的赤道装置是世界上最早的赤道仪雏形,比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发明早了300多年;降低摩擦的机械结构,直接启发了后来的滚柱轴承,比达・芬奇的设计还早200多年。
利用简仪和其他仪器,郭守敬取得了一系列天文成果:定出了准确的冬至时刻,再推算出与现代通用历法相同的一回归年时间长度;通过全天星表测定,测得恒星约2500颗;重新测定了黄道与赤道的交角,领先欧洲三个世纪……在这些实际观测的基础上,郭守敬和他的同事们于公元1280年修成了一部新的历法,忽必烈将其命名为《授时历》。
可惜到了清朝,这些凝聚智慧的国宝级仪器全被当成废铜熔掉,郭守敬原版简仪就此失传,如今我们看到的“老祖宗”,是明朝正统年间的复刻版,也曾为明清两代的钦天监所用。
这尊明代简仪的“身世”也很跌宕起伏。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简仪被拆解并运至法国驻华公使馆,直至1905年才得以归还。1933年6月,为了躲避战火,它又开启“流浪之旅”,从北京一路南迁,最终在1934年2月落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市政府精心修复后,它就一直静静伫立在天文台,成了国内众多简仪的“原型机”。
得知这段历史后,网友们彻底坐不住了!“《藏海传》这波细节太绝了,剧组是懂文化输出的!”“本天文迷狂喜,追剧还能学历史,血赚!”要是你也被简仪圈粉,不妨亲自去紫金山天文台打卡,和这跨越千年的“天文神器”来场浪漫邂逅,说不定还能 get《藏海传》同款观星体验!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