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内多地陆续叫停“左行右立”这一传统的扶梯使用习惯,转向倡导乘客并排站立、站稳扶好的安全模式。这一政策调整主要基于安全考量和设备维护需求,同时涉及公众习惯与科学认知的碰撞。
近年来,国内多地陆续叫停“左行右立”这一传统的扶梯使用习惯,转向倡导乘客并排站立、站稳扶好的安全模式。这一政策调整主要基于安全考量和设备维护需求,同时涉及公众习惯与科学认知的碰撞。
一、政策调整与实施现状
多地明确取消倡导
北京自2018年起取消相关提示,2025年新增双侧黄色脚印标识引导平衡站立;上海于2012年取消规定,2019年明文禁止扶梯行走;广州、南京、香港等地也相继取消相关倡议。重庆、成都等城市通过广播和标识强调静立安全。
安全隐患主导决策
扶梯梯级高度(21-24cm)远超普通楼梯(13-18cm),运行速度较快(地铁扶梯约0.65米/秒),行走易踩空摔倒。人流量大时,行走或奔跑易引发连锁跌倒甚至踩踏。香港、首尔等地曾因扶梯事故高发(韩国3/4事故因行走导致)取消此习惯。
设备维护成本考量
长期单侧站立导致95%的扶梯损坏源于受力不均,加速滚轮、梯级链磨损,缩短设备寿命。南京地铁数据表明,单侧承重导致部件损耗增加约30%。
二、替代方案与效率优化
增设楼梯分流
多数地铁站在扶梯旁单独设置楼梯,供赶时间者通行。北京西直门站等枢纽通过标识明确“急行请走楼梯”。
通行效率提升
实验表明,双侧站立比“左行右立”整体运输效率更高:伦敦交通局2015年测试显示,双侧站立每分钟可多运送31人;日本“禁止行走”运动后扶梯拥堵减少40%。
三、公众习惯与观念转变
惯性认知冲突
“左行右立”曾被视为文明礼仪象征,部分市民仍存在“让行即素质高”的认知惯性,甚至对并排站立者产生误解。北京、上海等地虽取消倡导多年,高峰时段仍有超60%乘客自发靠右站立。
标识与宣传升级
北京通过黄色脚印、循环广播强化引导;成都、重庆在扶梯入口设置动态提示屏,结合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四、国际经验与未来展望
全球多个城市已完成类似转变:东京2009年起倡导扶梯静立;伦敦2016年全面推行双侧站立;香港2010年后将宣传语改为“握扶手、企定定”。未来需持续通过工程优化(如加宽梯级)、文化引导(如公益广告)推动习惯转型,将安全理念融入城市文明新标准。
来源:凯德印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