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买入一只股票,最难的不是决定买的那一刻,而是“持有”它的每一天。
你是不是也这样?
买入一只股票,最难的不是决定买的那一刻,而是“持有”它的每一天。
涨了,你开心,但开心不过三秒,就开始焦虑:“是不是到顶了?要不要卖?”
跌了,你更难受:“是不是要崩了?要不要割肉?”
横盘,你开始怀疑人生:“我是不是买错了?浪费时间!”
我们这颗心啊,就跟K线图一样,上蹿下跳,没个消停。天天在“猜顶”和“猜底”之间精神内耗。
结果呢?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原地杵。甚至还不如那些买了就“装死”不动的人。
为什么?
因为我们用来玩“财富”这个游戏的“操作系统”,版本太低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给你的财富“操作系统”来一次终极升级。从“猜顶猜底”的死循环,切换到“拥抱混沌”的新模式。
这一招,可能比你听100个“专家”分析大盘,还有用。
1.你为什么永远“猜”不对?
咱们得先搞明白一件事:为什么“猜”这件事,这么难,但我们又这么上瘾?
这不怪你,这是出厂设置。
我们的大脑,几万年来进化的目标,是为了在非洲大草原上活下来。我们的祖先,需要的是“确定性”。
“草丛里有沙沙声,是不是狮子?”—— 马上跑!
“这颗果子上次吃了没事”—— 这次也能吃!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一个“因果关系”和“模式识别”的引擎。它讨厌“随机”,它憎恨“不确定”。
但问题是,金融市场,它偏偏就不是非洲大草原。
它不是一个“物理系统”,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什么意思呢?
一个物理系统,比如你开车,你踩油门,车就加速。你踩刹车,车就减速。因果是明确的。
但生态系统呢?你往池塘里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
你不知道。
也许水花了了无痕,也许惊动了一条鱼,这条鱼又吓跑了一只鸟,这只鸟飞走时,掉落了一颗种子,十年后,这里长出了一棵树……
这就是“混沌”。
金融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混沌系统。它由几亿个像你我一样,充满情绪、偏见、恐惧和贪婪的人,用他们不完美的“操作系统”共同“投票”决定的。
你试图去“预测”这样一个系统的顶和底?
这比预测下周三下午3点,你家门口那只蝴蝶会飞向哪里,还要难。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专家”,今天说“牛市来了”,明天说“熊市不远”。他们是在干嘛?
他们是在“讲故事”。
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故事。我们需要一个“理由”。
“因为美联储降息了,所以市场涨了。”
“因为财报不及预期,所以股价跌了。”
听起来很合理,对吧?
但你有没有想过,多少次,美联储降息了,市场反而跌了?多少次,财报烂得一塌糊涂,股价却一飞冲天?
这些“理由”,很多时候只是“事后归因”。是我们为了安抚自己那颗讨厌随机的大脑,而强行找来的“解释”。
我们沉迷于“猜”,是因为我们误以为市场是一个“物理题”,只要我们找到公式(比如某个技术指标,某个宏观数据),就能解开它。
但它其实是一道“心理题”,甚至是一道“玄学题”。
当你还在用解“物理题”的思路,去玩这个游戏时,你的“操作系统”就已经“段位”不对了。
你不是在投资,你是在进行一场成本极高的“抛硬币”比赛。
2.从“上帝视角”回到“玩家视角”
那怎么办?躺平吗?
不。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切换视角。
从“上帝视角”,切换回“玩家视角”。
什么是“上帝视角”?
就是“猜”。“我认为市场会涨”,“我认为这个底到了”。
你把自己当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试图站在未来,俯瞰现在。
你每天焦虑的,是“我的预测准不准?”
而什么是“玩家视角”?
玩家视角承认一件事: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我不知道。这三个字,非常非常重要。
这不丢人。
桥水基金的达利欧,那么牛吧?他说他投资生涯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自己“不知道”。
真正的玩家,他们不关心“预测准一两次”。他们关心的是:“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能赢,或者,至少我不会输掉裤衩。”
他们的焦虑点,从“准不准”,切换到了“我这个系统,够不够鲁棒(Robust)?”
我给你打个比方。
“猜顶猜底”的人,像是在暴风雨里开一艘小舢板,试图预测下一个浪头从哪来。他所有的精力,都在“躲浪”。躲过去一个,下一个又来了,精疲力尽。
而“拥抱混沌”的人,他根本不关心下一个浪在哪。
他在造一艘“航空母舰”。
他知道暴风雨一定会来,他知道自己110%会遇到巨浪。他的目标不是“躲浪”,而是“造一艘撞上巨浪也不会翻的船”。
这就是思维的彻底转变。
你不再试图去“战胜”市场,你开始学习如何“利用”市场的不确定性。
你不再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你开始问“如果发生了A,我的对策是什么?如果发生了B,我的对策又是什么?”
你看,重点从“预测”,转移到了“应对”。
当你不再试图扮演上帝,你才能真正开始玩好“玩家”这个角色。
这个转变,会让你瞬间轻松下来。
因为你终于放弃了那个你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预测),而开始专注于你唯一能控制的东西——你自己的“应对系统”。
3.“混沌系统”的第一个工具:非对称
好,我们现在是“玩家”了。我们不猜了。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应对”这个混沌的世界呢?
这里就要介绍我们新操作系统的第一个核心工具,一个超级无敌重要的概念,叫做“非对称”(Asymmetry)。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但我保证,你一听就懂。
我们平时做的大部分决策,都是“对称”的。
比如你上班,你付出8小时劳动(风险/成本),你得到8小时的工资(收益)。一比一,很对称。
但“猜顶猜底”呢?
你猜对了,可能赚20%。你猜错了,可能亏50%,甚至亏光。
这是一个“负向非对称”:潜在的收益有限,但潜在的亏损是巨大的。
我们90%的散户,都在玩这种“负向非对称”的游戏。他们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赌一个“小概率”的“大新闻”。
而“拥抱混沌”的玩家,他们反过来。
他们只玩“正向非对称”的游戏。
什么意思?
就是“潜在的亏损极其有限,但潜在的收益极其巨大。”
我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一个风险投资人(VC)。你投10个初创公司,每家公司投10万。
你知道,这10家里,有9家很可能会死掉。你这90万,大概率是打水漂了。
这就是你“有限的亏损”。你最惨最惨,就是亏掉这100万。
但是,万一,第10家公司,成了下一个字节跳动,下一个英伟达呢?
它的回报,可能是100倍,1000倍,甚至10000倍!
这“无限的收益”,完全覆盖了你前面9次的失败,并且让你赚到盆满钵满。
这就是“正向非对称”。
你的“操作系统”升级,就是要让你从一个“赌徒”,变成一个“风险投资人”。
当然,我们普通人没那么多钱去投初创公司。但这个思维,可以用在所有地方。
比如,你投资组合里,是不是可以有90%的钱,放在极其、极其、极其安全的地方?比如国债,比如现金,比如最稳的指数基金。这部分钱,是你的“航空母舰”,保证你不会翻船。
然后,你用剩下10%的钱,去做“正向非对称”的“小赌注”。
去投那些你认为有100倍潜力,但也可能归零的东西。
这个策略,被塔勒布(《黑天鹅》的作者)称为“杠铃策略”(Barbell Strategy)。
你看,这个策略,它“拥抱”了混沌。
如果市场平平无奇,你90%的钱在稳健增长,你10%的钱可能亏了,但你总收益不差。
如果市场大崩盘(黑天鹅来了),你10%的钱归零了,但你90%的钱是安全的!你手握大量现金,你成了全场唯一能“反脆弱”的人。
如果市场大爆发(另一个方向的黑天鹅),你90%的钱在涨,而你那10%的“赌注”里,只要有一个中了,你的收益就爆炸了。
这个系统,它不“怕”黑天鹅。它甚至有点“喜欢”黑天鹅。
因为它把“随机性”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你不再需要“猜”了。你只需要“配置”。
4.“混沌系统”的第二个工具:反脆弱
“杠铃策略”解决了“配置”问题。但我们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心态问题。
就是我们面对“波动”和“压力”的反应。
你买了一个资产,它跌了20%。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害怕。焦虑。想卖掉。
这是“脆弱”的(Fragile)。
就像一个玻璃杯,掉地上,碎了。
还有一种,是“强韧”的(Robust)。
就像一个铁球,掉地上,它没碎。它弹了一下,还是原来的样子。
很多人追求的“定投”,“拿住别动”,就是试图把自己变成“铁球”。
但是,“混沌系统”里,还有第三种状态,也是最高级的状态。
叫做“反脆弱”(Anti-fragile)。
什么是“反脆弱”?
它不但不怕压力和波动,它反而能从压力和波动中,获益,变得更强。
举个例子:
你的肌肉。你不去健身房“撕裂”它(给它压力),它就不会生长。你越是给它合理的压力,它就越强壮。
你的免疫系统。你从小生活在无菌环境里,一阵风就能让你生病。你接触过一些细菌病毒,你的免疫系统反而更强大。
金融市场也是一样。
一个“脆弱”的投资者,在市场下跌20%时,他恐慌割肉,他“碎”了。他的财富永久损失了。
一个“强韧”的投资者,他咬牙“拿住”,他不看账户,他“忍”过去了。他没损失,也没获益。
而一个“反脆弱”的投资者,在市场下跌20%时,他是什么反应?
他兴奋了。
因为他的“操作系统”告诉他:“打折季来了!”
他知道,恐慌是暂时的,价值是长期的。别人在“脆弱”地抛售优质资产,而他,因为有“杠铃策略”里那90%的“安全垫”(比如现金),他可以从容地进场“扫货”。
当市场恢复时,他不但没亏,他反而因为在低点买入,变得比以前更“强壮”了。
这就是“反脆弱”。
“反脆弱”的核心,不是让你去“硬抗”,而是让你建立一个能够“利用”混乱的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你有“冗余”。
什么是“冗余”?
你有一份工作,这是你的主动收入。这不够。
你还需要有“存款”(现金冗余)。
你还需要有“能随时变现的资产”(流动性冗余)。
你还需要有“多种收入来源”(B计划冗余)。
你还需要有“能不断学习新技能的大脑”(认知冗余)。
你看,当“混沌”(比如突然失业,市场暴跌)来临的时候:
“脆弱”的人,没有冗余,他只能变卖家产,借高利贷,系统崩溃。
“强韧”的人,有点存款,他能扛过去,但元气大伤。
“反脆弱”的人,因为有大量的“冗余”(现金、技能、B计划),他不但不怕,他甚至可以把“危机”变成“机会”。他可以趁机去收购那些“脆弱”的人抛售的廉价资产,或者利用自己的技能,去开拓新的事业。
你发现了吗?“反脆弱”的本质,就是“有选择权”。
而“猜顶猜底”的人,是最没有选择权的。他们被市场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他们的操作,都是“应激反应”。
5.你跑赢的不是专家,是“人性”
讲到这里,我们这个新的“财富操作系统”,已经有两个核心组件了:
非对称(杠铃策略):用来“配置”你的资产。
反脆弱(冗余系统):用来“管理”你的行为。
当你装上了这个新系统,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你不再需要去看那些“专家”分析了。
那些“专家”每天在电视上吵来吵去,争论“下个季度是涨是跌”。
这对你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你就像一个开着航空母舰的人,看着海面上那些玩帆板的人在争论“下一个浪有多高”。
你只会微微一笑。
因为你知道,他们都还在玩那个“猜”的游戏。
而你,已经换了赛道。
你跑赢所有专家,不是因为你比他们更“聪明”,不是因为你掌握了什么“内幕消息”。
你只是换了一个“游戏规则”。
专家们在玩“比谁猜得准”的“有限游戏”。这个游戏,输赢只看“结果”。
而你在玩“比谁活得久,活得好”的“无限游戏”。这个游戏,输赢看的是“系统”。
这个世界上,最难预测的,是“人性”。
而金融市场,就是“人性”的放大器。
贪婪、恐惧、嫉妒、FOMO(害怕错过)……
你试图去“猜”市场,你就是在“猜”几亿人的人性总和。这注定会失败。
而新的操作系统,是反过来的。
它不“猜”人性,它“利用”人性。
它利用别人的“恐惧”(暴跌时),让你去“反脆弱”地买入。
它利用别人的“贪婪”(泡沫时),让你那10%的“非对称”赌注获利了结。
它利用别人对“确定性”的渴望(沉迷于“专家”预测),让你得以从容地去布局“不确定性”。
你不再是你人性的“奴隶”,你成了你自己人性的“观察者”。
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害怕,什么时候会贪婪。你的“系统”就是用来约束你这个“不完美的人性”的。
比如,你设定一个规则:“暴跌20%,我就用我‘冗余’的现金,买入XX指数。”
当暴跌真的来了,你那个“原始”的大脑在尖叫:“快跑!世界末日了!”
但你的“新系统”会弹出一个窗口:“指令:执行买入。”
你只需要相信这个“系统”。
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这个“系统”,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它比你账户里有多少钱,重要得多。
因为它是一个能“自动”帮你跑赢“人性”,跑赢“混沌”的程序。
6.告别焦虑,成为“农夫”
升级完这个系统,你最后会得到什么?
是“一夜暴富”吗?
不是。
“非对称”和“反脆弱”,恰恰是反“一夜暴富”的。
“一夜暴富”的思维,本身就是“猜顶猜底”的变种。它是一种“脆弱”的思维。你来得快,去得也快。
你真正得到的,是两个字:“平静”(Peace of Mind)。
你再也不用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APP,看今天又是红的还是绿的。
你再也不用为了一条新闻,一个数据,而心惊肉跳。
你再也不用去猜“顶”在哪里,“底”在何方。
你从一个天天追着兔子跑,时而饱餐时而挨饿的“猎人”,变成了一个“农夫”。
农夫是怎么工作的?
他春天播种。
他夏天浇水、除草。
他秋天收获。
他会因为“明天会不会下雨”而焦虑吗?
不会。
他知道,天气是“混沌”的。总会有旱,也总会有涝。
他不会去“猜”天气。
他会去“应对”:
他会修水渠(建立“冗路”)。
他会多种几种作物(“非对称”配置)。
他会储备去年的粮食(建立“安全垫”)。
他做他该做的事。然后,他把一切交给“时间”。
他知道,只要他的“系统”是对的,只要他不去“作死”(比如在冬天播种),“时间”这个朋友,一定会给他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拥抱混沌”的最终形态。
你不再与“不确定性”为敌。你理解它,你尊重它,你利用它。
你不再试图去“控制”财富。
你只是在“构建”一个能让财富“自然生长”的环境。
你终于,从那个焦虑的“猜谜者”,变成了那个平静的“系统构建者”。
所以,别再“猜”了。
你真正要升级的,不是你的“预测能力”,而是你的“操作系统”。
从今天开始,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是在“预测”,还是在“应对”?
我的这个决策,是“对称”的,还是“非对称”的?
我的这个系统,是“脆弱”的,还是“反脆弱”的?
当你开始用这个“新系统”去思考,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来源:茶叶情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