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死27伤!俄无人机炸穿乌首都 30 栋民宅,反遭乌炸毁石油枢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22:11 1

摘要:俄乌无人机对决升级,俄军夜间向乌克兰全境发起饱和空袭,430架无人机与18枚导弹密集袭来,重点打击基辅等地的民用设施。

俄乌无人机对决升级,俄军夜间向乌克兰全境发起饱和空袭,430架无人机与18枚导弹密集袭来,重点打击基辅等地的民用设施

作为反击,乌军无人机精准锁定俄罗斯关键能源目标,直击新罗西斯克的重要石油码头——这座黑海沿岸核心石油装船枢纽遭袭受损,相关储油设施与码头设备受到冲击。

此前,俄罗斯军队向乌克兰全境发射了430架无人机和18枚导弹。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adimir Zelensky)表示,主要袭击目标为乌克兰首都基辅,造成数十人受伤

这是乌克兰首都今年以来遭遇规模最大的袭击之一,也是俄罗斯军队再次将民用基础设施列为打击目标。

据官方消息,此次袭击造成4人死亡、27人受伤。警方报告称,全市约30栋住宅楼受损,医疗设施、公共交通、办公场所及车辆也受到波及。

除此之外,敖德萨地区同样遭到俄罗斯无人机袭击,一处能源设施受损,1人受伤。哈里森(Harrison)也遭遇导弹袭击,导致5名平民受伤。

而在俄罗斯这边,乌克兰的无人机也展开了一连串报复袭击。

夜间,新罗西斯克(Novorossiysk)的一座重要石油码头就被无人机砸坏了,当地官员确认,沿海的一些设施和一个储油点都中了招。

遭袭区域里的舍斯克拉斯基海军码头(ShescrasisMarineTerminal),是俄罗斯黑海沿岸数一数二的石油装船枢纽,也是“友谊”输油管道(Transneft)的出口终点,在俄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中分量很重。

新罗西斯克港口里,被打下来的无人机残骸还碰坏了一艘民船,俄当局说有3名船员受伤送医了。

另外有消息说,萨拉托夫(Saratov)的袭击导致4人受伤,当地媒体也提到,那儿的一座炼油厂夜里同样被无人机袭扰了。

而在前线,俄罗斯军队在该地区快速推进一个月后,帕科夫斯克(Pakovsk)和姆诺克雷特(Mnocrat)两座城市仍处于半包围状态。

据乌克兰方面及独立消息来源显示,“深度国家”(DeepState)的开源情报分析师报告称,当地的乌克兰防御者已陷入部分包围。

包围圈颈部由俄罗斯控制的“红色区域”之间距离约为9公里,而包围圈的纵深约为12公里。

这使得向该地区运送增援部队、弹药和物资变得极具风险,尤其是在俄罗斯无人机掌控制空权的情况下。

有专家还指出,俄罗斯军队在帕科夫斯克西南侧翼的科特林(Kotlin)附近以及德罗皮利亚突出部(Dropiliasalient)底部进一步推进。

与此同时,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瑟尔斯基(AlexanderSerski)重申,俄罗斯军队并未控制帕科夫斯克,也未将其包围。

地面上的乌克兰军队证实了这一评估,不过他们将当前局势描述为“在人间地狱中坚守防线”。

在北部的斯洛博伊ansk(Sloboinski)地区,“钢铁边境”部队的士兵在近期一次战斗任务中展现出了非凡的作战技能。

乌克兰边防警卫使用一架光纤控制无人机,探测并摧毁了一门正在炮击乌克兰阵地的敌方D-20型榴弹炮,实施了精准打击。

此次行动执行得极为精准,该无人机在敌方几乎无法察觉的状态下运作,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并成功完成任务。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光纤无人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实际上可以规避电子干扰。无人机最前端装载的圆柱体内是一卷光纤电缆,长度可达数公里。

这些无人机对任何地区的防御者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噩梦,因为它们只能通过物理手段拦截。而如果使用电子干扰系统,对它们是无效的。

这也是为何应对这类无人机对冲突双方来说都是一项艰巨挑战。

至于在莱曼(Leman)战线,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的一组作战人员在夜间任务中,对前线区域的敌方阵地实施了协同扫荡。

尽管任务可用时间有限,但行动仍圆满完成。缴获的通信设备和文件已被送往情报部门,用于情报分析及调整该区域未来的作战行动。

此次任务是高机动性作战人员的行动典范,他们巧妙结合侦察、快速反应和精准执行任务的能力,在削弱俄罗斯作战能力的同时,确保了莱曼周边地区的安全。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距离前线数公里的一个村庄里,每天都回荡着炮火声,天空也鲜有宁静之时。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2亚速特种作战旅(12thAzovSpecialForcesBrigade)的士兵们不仅执行作战任务,还照料着那些被他人遗弃的生命。

在庭院废墟、烧焦的墙壁和被毁的谷仓之间,士兵们发现了在战争混乱中幸存下来的猫、狗,甚至鸟类。

他们表示,家犬是最常见的发现,这些狗通常惊恐不安、疲惫不堪,有时还受了伤。

士兵们经常记录下这些发现,随后将照片和视频发送给志愿者,志愿者们会帮助疏散这些动物,或在更安全的地区为它们寻找庇护所。

有时还能通过当地聊天群组、广告或偶然相遇找到动物的主人。这些团聚时刻也成为了前线最感人的瞬间之一。

照顾动物的微小举动彰显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战争夺走生命、摧毁一切,但这些时刻提醒我们,在作战车辆和作战任务之外,依然有善意存在的空间。

即便在前线村庄最黑暗的日子里,也有人不愿让这份善意消逝。

无人机炸得昏天暗地,导弹轰得墙倒屋塌,可再狠的炮火也捂不住人心的那点温度。

一边是你打我能源、我炸你码头的硬刚,一边是士兵在废墟里捡回受惊的猫狗,这份反差比啥都戳人。

炮弹能毁房子,毁不了人心里的软乎劲儿;战争能搅乱土地,搅不散那点善意。

说白了,打仗拼的是武器,赢的是人心。那些护着小动物的手,和握枪的手一样有力量——它们在告诉世界,再乱的硝烟里,人味儿都不能丢。

炮火总会停,真正留下来的,从来不是弹坑,是这些暖到骨子里的念想,还有对和平的死磕。

来源:木桥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