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彩虹iGame系列最早闻名于显卡产品,跻身一线品牌后,在主板领域也深耕了很多年,直至Z890/B860时期,BIOS调教水平初露锋芒,今年不断铺货上新的X870/B850,更是有直追御三家之势。在内存领域,七彩虹更新进度虽然慢,但隔一段时间必出精品,简单回顾
七彩虹iGame系列最早闻名于显卡产品,跻身一线品牌后,在主板领域也深耕了很多年,直至Z890/B860时期,BIOS调教水平初露锋芒,今年不断铺货上新的X870/B850,更是有直追御三家之势。在内存领域,七彩虹更新进度虽然慢,但隔一段时间必出精品,简单回顾一下那些重要进程。
印象最早的是iGame Vulcan DDR4 4266,采用顶级三星B-Die颗粒,去年有全新iGame Shadow DDR5系列(影一代),海力士A-Die和M-Die颗粒都有,超频玩家反映普遍都不错。今年第三季度,七彩虹正式发布影二代DDR5系列内存,硬核也是折腾了一段时间,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评测一下。
iGame影二代DDR5包装延续了之前的国潮水墨画风格,只不过这一代变成了进化基调——把“影”字完全放大,简洁且带有一定神秘感,左边则是对应iGame LOGO和64000C28 16GX2产品规格。
抽出外层的纸壳,里面套着一个带有iGame LOGO的内盒,打开之后首先能看到保修卡附上,接着是一层减震海绵,再下方就是放置内存的专用海绵层,保护性和仪式感都拉满了。
iGame影二代DDR5系列是专门针对AMD锐龙9000平台打造的高性能内存,目前按照频率可分为6000C30、6000C28、6000C26和6400C28,分别对应32GBX2/48GBX2、16GBX2/24GBX2、16GBX2和16GBX2四种容量版本,手上这款是6400C28 16GX2,适合性能和潜力最激进的版本。
iGame影二代DDR5采用了更低调的国潮水墨画风格——右侧区域和包装一样对应是一个大大的“影”,左侧则是iGame LOGO,并带有一些水墨元素点缀,内存本体则为黑色,如果是白色版本以上设计就是反过来。用料方面,内存采用1.8mm厚的卡扣式金属散热马甲,内部颗粒和PMIC均配置导热垫。
这套iGame影二代DDR5 6400C28支持XMP 3.0/EXPO预设超频,采用特挑原厂原字海力士A-Die颗粒,开启后可达成DDR5 6400C28-38-38-102,工作电压只有1.45V,配备OC PMIC不锁电压和10层堆叠PCB,玩家可以深挖其超频潜力。
iGame影二代DDR5整体尺寸为133.5(L)X 47(H) X 8.6(W)mm,高度比市面上其他旗舰DDR5要矮一些,兼容性更强之余,其散热性能也没有丝毫妥协。
为了尽可能挖掘这套内存的最大性能潜力,主板使用了微星B850MPOWER,双槽DDR5设计,并针对内存布线和调教有深度优化。
iGame影二代DDR5 6400C28 ARGB灯光实拍效果,主要的导光层位于顶部,色彩过渡自然之余,这一代观感显然更加柔美和细腻,应该是在导光层上附着了一些特殊材料。
侧面有iGame LOGO的亚克力漏光巧思设计
顶部视角特写,内存支持七彩虹iGame RGB、华硕AURA、技嘉RGB FUSION、微星MYSTIC LIGHT和华擎POLYCHROME主流板厂灯控软件,可展现多种灯效模式。
性能和超频测试简单过一遍配置和环境,CPU是一颗体质特挑的AMD锐龙7 9800X3D,使用微星B850MPOWER最新A16内测版本BIOS,NVIDIA GeForce RTX 5080旗舰级显卡,最大程度降低显卡瓶颈,Windows 11 25H2最新版本操作系统,测试环境是处于24℃的开放平台中,使用第三方风扇直吹内存马甲。
对于手上这颗CPU来说,iGame影二代DDR5 6400C28最高开机频率是8600MHz,不过测试一分钟会报错,大概率只是CPU IMC拖后腿了,内存和主板本身其实问题不大。
最终能过测TestMem5@1usmus v3烤机的频率是DDR5 8500Mhz,主时序是C34-49-49-58,副时序和第三时序均可缩紧参数,VDD和VDDQ电压不能少于1.6V,FCLK频率为2133MHz对应1.25V的SOC电压,VDDP电压需要加一些。
第二种超频方式:降到8400MHz,主时序可缩紧为C34-16(tRCDWR)-47-58更优,副时序和第三时序不变,FCLK调整为2100MHz,VDD和VDDQ电压可以设置更低,1.57V就能过测烤机了,下面来对比一下四种状态下的AIDA64内存和缓存跑分吧。
iGame影二代DDR5 6400C28 EXPO配置,AIDA64内存和缓存测试项目
iGame影二代DDR5 8500C34-49-49-58 手动超频配置,AIDA64内存和缓存测试项目
iGame影二代DDR5 8400C34-16(tRCDWR)-47-58 手动超频配置,AIDA64内存和缓存测试项目
因为微星B850MPOWER内置时钟发生器(eCLK),除了支持CPU外频调整,还能涉及SOC基频,而SOC又关联FCLK和UCLK频率,所以在超好内存验证稳定性后,我们可以再加一点SOC基频以便提升内存频率。
iGame影二代设置SOC 101.20——DDR5 8500C34-16(tRCDWR)-47-58手动超频配置,AIDA64内存和缓存测试项目
理论成绩来看,开启6400C28 EXPO配置之后,各项数据甚至比DDR5 6000C26还要强一些。手动超频至8500C34-49-49-58带宽性能提升最大,内存延迟也降至65.7 ns,但是8400C34-16(tRCDWR)-47-58这个配置内存延迟反而是最低的,因为主时序CL后面的值能缩更紧。
如果还要配合eCLK方式的SOC调整,最低内存延迟可以定格在62.6 ns,以上都是未开启Latency Killer功能进行测试的结果。
最后来对比一下实际项目的提升,就拿DDR5 6400C28 EXPO配置和DDR5 8400C34手动超频这两组。7-ZIP基准中,后者相比前者在压缩方面可提升10%幅度,收益相当大。解压缩提升并不明显,因为解压缩主要由CPU本身核心和架构所决定的。
游戏方面,9800X3D本身大缓存的特性,会导致大部分游戏环节帧率提升不明显,内存超频的收益更多体现在1% LOW帧方面,妥妥属于木桶效应。
在《绝地求生》中,DDR5 8400C34手动超频相比EXPO,平均帧提升2%,1% LOW帧则提升4%;而在《骑马与砍杀2》中,手动超频相比EXPO平均帧提升4%,1% LOW帧提升却达到15%幅度。
不难发现,七彩虹iGame Shadow II DDR5(影二代)实力确实强大,像本文体验的这套DDR5 6400C28版本,开启预设超频配置后,就能达到大多数锐龙9000同频状态下的极限高度,如果花心思折腾,本文搭配微星B850MPOWER实测能上到DDR5 8500C34,超频潜力相当大。外观设计属于非常低调的国潮水墨风格,并且灯光效果比市面上大多数条子都要更柔美,如果近期各位正要寻找一款适合AMD平台的旗舰级内存,七彩虹影二代是“相当哇塞”的选择。
来源:中号硬核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