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和田玉产品被网红柴怼怼“反向带货”爆火之后,胖东来又一次传来了好消息,这一次,是收到来自“山寨”友商的“投降书”。
5月的商超江湖,注定要被“胖东来”三个字搅动风云。
在和田玉产品被网红柴怼怼“反向带货”爆火之后,胖东来又一次传来了好消息,这一次,是收到来自“山寨”友商的“投降书”。
这场看似荒诞的“碰瓷大戏”,最终以“李鬼”仓皇退场告终,而“李逵”胖东来却在一连串风波中愈战愈勇:
从商标抢注到玉石打假,从法律维权到口碑逆袭,这家河南超市再一次守住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图源:抖音
一切要从“胖都来”的“蹭名”说起。
就在5月1日,浙江嘉兴一家商场高调开业,在商场外墙上,红色的“胖都来”三个字赫然醒目。
这一名字,与大名鼎鼎的“零售界天花板”胖东来仅有一字之差,甚至连字体设计都透着一股“孪生兄弟”的暧昧感。
开业当天,商场请来多位明星录制祝福视频,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50万,评论区却炸开了锅,诸如“山寨”“搭便车”“骗感情”的标签接踵而至。
面对质疑,“胖都来”辩称:“胖”寓意丰盈、富足、美好,“都”字取自集团董事长的姓氏。
如此苍白的解释,不但网友不肯买账,就连胖东来也没给其留半点余地。
在“胖都来”借名字炒了一波热度后不久,胖东来便在官方账号回应表示:
公司已经取证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投诉书,也向胖都来公司成功邮寄了律师函,胖东来会持续跟进此事。
图源:胖东来
在玉石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胖东来依法维权的效果也立竿见影。
5月10日晚,“胖都来”官微发布消息,浙江胖都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都建明表示,“胖都来”名字可以换。同时也向网友征求建议,请网友为商超另起新名。
不仅如此,其还诚恳表示:“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帮服装厂清库存、帮年轻人低成本创业。”
不过,即使胖都来“撤回”了一次山寨行为,平台的处罚也已经落实到位。
目前,胖都来的抖音账号内容已悉数清空,主页仅余一条冰冷的提示:
该用户因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被禁止发布作品,将于2025年06月09日解封。
图源:抖音
这场短暂的热闹,在沉默中落幕。然而,它留下的问题却未能平息。
我们不禁想问:
品牌是否天然拥有不可侵犯的独特性?企业维权的底线在哪里?
在一个鼓励“快而轻”的市场环境中,商业模仿是否已成为默认的“捷径”?
胖东来对此给出的答案是冷静而有力的:
名称可以模仿,风格可以复制,但信任的根系,是日积月累中一点一滴浇灌出来的,容不得轻慢,更不容掠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打击“山寨”并非胖东来首次亮剑。
2024年,新乡某网店因改名“胖东来甄选”被判赔15万元;同年,某主播盗用胖东来门店视频宣称“同款五折”,最终赔偿200万元。
法律专家指出,此类行为已构成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使用与知名企业名称高度近似的标识,足以引发消费者混淆即属违法。
更讽刺的是,这场闹剧背后还藏着一条“商标抢注产业链”:
天眼查数据显示,“胖西来”“胖南来”“胖北来”等近似商标申请量激增,甚至有抢注者名下囤积数十个模仿品牌,专盯热点“包围式注册”。
对于这样“搭便车”式围剿,胖东来并非无动于衷。
在天眼查APP中可以看见,近日,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注册多枚“于东来”“东来哥”“自由爱之城”“胖东来爱之城”商标。
国际分类涉及广告销售、教育娱乐、皮革皮具等。
图源:财经网
在电商参考看来,胖东来的“胜利密码”,远不止于法律手段或公关技巧,也不可能轻易地因为名称的相似被成功模仿。
因为,胖东来的成功不是一种可被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更不是营销的花活,而是一整套价值逻辑——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工程。
从供应链到服务细节,从财务分配到企业文化,每一个环节都是手工打磨,而非工业复制。也因此,“胖东来”的模式,看似简单,却极难移植。
“胖都来”之类的模仿,或许可以蹭一时的热度,却永远学不会那份温度。
回头看这场风波,胖东来的启示早已超越个案。
它证明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商业的本质不是流量博弈,而是价值创造。
当某些企业沉迷“蹭名”“碰瓷”时,胖东来选择打磨每一处细节;当行业充斥虚假宣传与暴利套路时,胖东来用透明与诚信重构规则。
或许,中国零售业的未来正藏在这家河南超市的基因里:
与其绞尽脑汁模仿名字,不如脚踏实地修炼内功;与其恐惧“黑红”争议,不如用真诚赢得人心。
毕竟,真正的品牌从不需要“李鬼”衬托,它的光芒,自会照亮前路。
来源:迪迦吃瓜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