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无酒糟成酒厂常态,新工艺是遮羞布?听听行家怎么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4:02 1

摘要:前两天跟小区里几个爱喝酒的老哥唠嗑,有人突然拍大腿:“你们发现没?现在路过酒厂门口,别说酒糟味儿了,连烟囱都不冒烟!这酒是不是都拿酒精兑的?”

无烟无酒糟成酒厂常态,新工艺是遮羞布?听听行家怎么说

导语:无烟无酒糟成酒厂常态,新工艺是遮羞布?听听行家怎么说

前两天跟小区里几个爱喝酒的老哥唠嗑,有人突然拍大腿:“你们发现没?现在路过酒厂门口,别说酒糟味儿了,连烟囱都不冒烟!这酒是不是都拿酒精兑的?”

这话一出,好几个人都跟着点头,尤其上了岁数的老哥,眼神里全是疑惑 —— 毕竟 90 年代那会儿,谁家附近要是有个酒厂,远远就能看见烟囱冒白烟,拖拉机拉着酒糟 “突突突” 地跑,风里都飘着粮食发酵的酒味儿。

现在倒好,酒厂大门紧闭,烟囱既不冒烟了,声音也听不到。难道现在新工艺都不需要以前的步骤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让我们来听听行家陈师傅怎么说。

1.为什么烟囱不冒烟了?

听陈师傅说:以前酒厂酿酒,用的都是烧煤,一吨煤能出半吨煤灰,熏得周边老百姓窗户都不敢开。

现在环保查得严,稍微大点的酒厂都改用蒸汽锅炉 + 电能加热了,蒸煮粮食的蒸汽冷凝后就是水,烟囱里冒的都是水蒸气,肉眼看就跟没冒烟似的。

而且还酒厂引入多级除尘技术(如布袋除尘、旋风除尘)和活性炭吸附装置,有效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实现达标排放。

2.为什么看不到酒糟了?

记得我小时候,老家酒厂后院堆的酒糟比人还高,夏天招苍蝇,冬天冻成块,路过都得捏着鼻子。现在为啥看不见了?

后来问了陈师傅才知道:过去酿酒是 “单粮单蒸”,粮食煮一次就扔,利用率不到70%,自然酒糟多。

现在可不一样了,现代采用"续糟配料"工艺 ,通过多轮次蒸煮发酵(如酱香型白酒的"12987工艺"),将酒糟循环利用4-5次,淀粉和营养成分提取率提升至95%以上,最终残渣率降至5%以下,有剩余的也基本都当饲料了。

而且现代酒厂会对暂存酒糟进行生物除臭处理,运输环节改用密封罐车替代农用敞篷车,所以现在酒厂基本闻不到那股酒糟味儿了。

3.酒精酒真的 “大行其道”?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既然工艺变了,那市面上酒精酒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这事儿陈师傅也跟我说过,酒精酒确实存在,而且合法——根据国家标准,液态法(GB/T20821)和固液法(GB/T20822)都是允许的。对于我们这种喝酒的人来说要注意辨别。

酒精酒虽说价格便宜,但长期喝对身体的伤害可不小。作为喝了十多年酒的老酒鬼,我跟大伙交个底:真正懂酒、爱酒的人,肯定更青睐纯粮酒 —— 不仅口感醇厚有层次,喝完不上头不难受,对身体的负担也小得多。

不过现在市面上的白酒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包装一个比一个精致花哨,想从里面挑出纯粮酒可不容易。前两天我在酒友圈挖到宝 ——南池翠N9,喝了一次就成了回头客。

产地是四川邛崃,邛崃有着“原酒之乡”的美称,地处北纬30°的黄金酿酒带,是一个天然的酿酒宝地。

酒厂始建于 1988 年,四川老八大原酒厂之一。有着2000余口窖池,其中168口40年以上老窖池,于23年和五粮液窖池一同被评为“名优老窖池群”。

要知道,决定白酒口感的关键就是窖池中的微生物菌种,历经岁月沉淀,这些老窖池里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活性超强,能为白酒赋予独特而复杂的风味。

酿造技艺传承上千年的古法固态工艺,以优质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和当地冰川富钾砂滤矿泉水为原料,采用传统泥窖发酵,经过“跑窖循环”“固态续糟”酿制而成。

其基酒经过 9 年的窖藏,加上 15 年的老酒调酒,酒体充分融合,口感更加柔和顺口,窖香优雅、绵甜爽净,而且不辣喉不上头,就算喝多了第二天也不会头疼。

1瓶才百元出头,性价比超高。而且南池翠还有高端产品 N12、N15。它们在原料选取上更为严苛,窖藏年份更久,适合对白酒口感更挑剔的老餮。

记得上周末约了几个老友聚餐,我带了瓶N9过去,没想到有人尝了口还差点被当成了五粮名酒了,几杯下肚,话匣子彻底打开,越聊越尽兴。

咱们回过头来看现在酒厂的变化,新工艺的应用让酿酒更环保、高效,这是好事。但咱们平常喝酒也应该少喝酒,喝好酒。

来源:颜若雪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