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决赛的比赛还没打完,场馆里讨论的声音就热起来了,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个熟悉的名字上,在猜测谁会去洛杉矶。我们再往前推一点时间,先理清楚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半决赛的比赛还没打完,场馆里讨论的声音就热起来了,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个熟悉的名字上,在猜测谁会去洛杉矶。我们再往前推一点时间,先理清楚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这届大湾区全运会的乒乓球成人组比赛有不少人到现场,网上也是议论纷纷。男单方面,四强已经产生,樊振东、王楚钦、林诗栋和袁励岑。对一般关注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基本符合预期,但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地方。梁靖崑在赛前就被看好能够打进四强,但提前出局,成为本届全运会的冷门之一。相反,袁励岑杀入四强多少令人意外,关于他能走多远的话题随之而来。
半决赛两场球分别是王楚钦对樊振东,林诗栋对袁励岑。把这两场比赛放在一起说就是强强对决的意思吧,因为这俩人的实力就摆在那里,王楚钦现在世界排名第一的身份也给他带来不少的关注度,而樊振东在队里也是个很明显的存在,大家叫他“国乒一哥”可能是因为他在球队里面一直有不错的发挥加上大赛经验丰富的原因,所以两人碰上之后既是硬实力的比拼又是一次心理状态方面的考验。
王楚钦在晋级半决赛的时候碰上了林高远,以4比2战胜了对手,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能够站到樊振东对面的机会很不容易,他把自己当成是挑战者,说自己会认真准备比赛,全力以赴地去打。王说出的一些话比较直接:樊振东的竞技水平依旧很高,保持着世界顶尖的状态,他也讲到自己想从比赛中学习东西,并且把注意力放到怎么打好每一板球上,而不是过多考虑外界的要求。
回想上一次全运会的时候,樊振东以4比0打败王楚钦拿下了男单冠军,历史战绩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参照,不过现在两人的状态、比赛经验以及技术细节都有所改变,不能简单凭借以前的比分来判断这一次的结果,比赛充满了变数,谁赢还得看临场发挥、赛中调整和心理承受能力。
林诗栋的处境也值得留意,他这次只参加单打项目,体能保存得比较好。如果别的选手要打混双或者团体赛,体力消耗就会更多,这对仅打单打项目的选手来说是潜在的优势,一些球迷推测,要是樊振东和王楚钦的比赛时间很长,两人在体力上出现疲惫状况,那么林诗栋就有机会凭借更好的保存状态去“捡漏”,这种想法从体力以及赛程分配的角度来讲是有道理的,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看赛场上的发挥情况。
袁励岑进四强值得讨论,之前他的名气和经验可能不如其他三人,在淘汰赛里他抓住了机会。面对更强的对手时稳定性和对局中调整的能力会影响胜负,现在的问题是袁能不能在半决赛里继续带来惊喜。
这场比赛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奥运席位的问题,男乒面对着洛杉矶奥运会的冲击,队伍名额分配以及单打资格一直都是外界所讨论的话题,在我看来进入奥运会的中国男乒队最终会有三人出战,其中两人会拿到单打参赛资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王楚钦拿单打资格的概率被看高一线。至于第二个单打名额,则是有很多人把焦点放在了樊振东与林诗栋身上,大部分球迷认为樊振东能够拿下那张票,因为他在大赛上有着稳定的发挥并且能保证球队荣誉。
把球迷的声音放一边,实际比赛的因素也要考虑在内。樊振东竞技状态一直很稳,处理关键分的能力很强。这些因素是他在队里以及国际赛场上被看重的原因之一。王楚钦技术上有自己的特点,这几年也是越来越成熟,懂得控制节奏。林诗栋作为新生力量,技战术比较灵活,精神和体能也都处于往好的方向发展。袁励岑的进步体现在临场应变与比赛经验上面。综合来看,谁能拿到奥运单打资格,不仅仅取决于这次全运会的名次,还要看后面的选择、对整个赛程及伤病的安排。
除了比赛,场馆里的气氛很容易被描述得火热起来。观众在看台上为自己支持的选手鼓掌聊天,在场外还有不少人通过网络一起讨论。媒体对几位选手每次出场都有即时报道,球迷们在评论区里交换看法、投票发表预测,有人觉得樊振东还在队里时国乒拿奖杯更稳当一些,也有人说给年轻球员多点机会比较好,新鲜面孔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打法和可能。
体能问题算是赛事走向里不能忽略的一环,连续好几天的高强度比赛对选手的速度、反应和精神状态都会有影响,在赛程密集的时候那些有更好恢复时间以及赛前准备的选手就会占据优势地位。如果某场比赛进入了大量拉锯战那么接下来几轮的体力消耗会被放大化处理掉,这样一来就给只打单项的选手留下了空间余地;教练组在排兵布阵或者做赛前调整时也会考虑到这些问题,长远目标与眼前比赛之间的关系平衡性也包含其中。
有一点可以确定: 半决赛这几盘棋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冠军争夺和奥运名单,谁能在这几局比赛中调整出更强的临场状态,谁就有希望走得更远,对王楚钦樊振东来说这是争冠的机会,也可能是争取奥运名额占据优势的时候,对于林诗栋袁励岑而言则是展示能否承受住大赛考验的机会。
从球迷的角度来看,除了盯着冠军之外还盯着未来奥运席位的分配情况,讨论内容围绕选手近期状态、历史交手记录以及是否能胜任长时间高强度对抗等话题展开。不少人以直观标准为依据作出判断—谁在大赛中更稳?谁关键时刻有办法?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上的议论更是加剧了这些声音的存在感,让比赛场外的声音成了选手背后又一种无形的压力来源。
要是这几场算作一次筛查,就能看出顶级选手是否稳定,也能看青年能否成长,在赛场上每一小点,就像接发球变了、对抗中脚步改了、关键时刻心态变没变,这些都可能是胜负手。教练和运动员赛后会认真复盘找可提升之处,为下一场做准备。
目前的是: 半决赛是强强对话,既有老将之间的较量,也有新人的搅局。历史战绩可以参考但不是决定因素,体能和赛程分配给了只打单打的选手一些机会。球迷对于奥运资格的预测已经开始,有偏向性的说法也有了传播,最后谁能夺冠谁又能稳住奥运单打名额还要看后面的比赛。
比赛还在继续,结局未知,欢迎来评论区留言,你支持的选手是谁?你觉得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是什么?或者是你猜测的奥运名单,都可以在下面交流。
来源:幸福百灵鸟0Aax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