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缘聚青山造化功,“缘聚” 暗喻佛法因缘和合之理,呼应万佛园作为佛教陵园的核心精神。“青山造化” 既指景区依山而建的自然格局(清东陵风水宝地延伸),亦暗含“自然即佛性”的禅意。莲花净土翠微中,“莲花净土” 双关佛教极乐世界象征与景区实景。万佛园以莲花为重要景观元
七绝 福田永驻及赏析
林承强 撰
缘聚青山造化功,莲花净土翠微中。
福田广种菩提子,归处心安万法同。
以下为林承强先生七绝《福田永驻》的赏析,结合遵化万佛园景区佛教文化、景观特征及艺术手法展开分析:
一、佛法与造园的交融
缘聚青山造化功,“缘聚” 暗喻佛法因缘和合之理,呼应万佛园作为佛教陵园的核心精神。“青山造化” 既指景区依山而建的自然格局(清东陵风水宝地延伸),亦暗含“自然即佛性”的禅意。莲花净土翠微中,“莲花净土” 双关佛教极乐世界象征与景区实景。万佛园以莲花为重要景观元素(如池沼、雕塑),呼应“净土”意象。“翠微”描绘山色青翠,将自然景观升华为清净佛国的具象载体。
二、核心意象的禅意升华
福田广种菩提子,“福田” 直指佛教“耕耘功德”之喻,契合万佛园作为众生祈福之地的功能。园区内林、佛像群等皆可视作“播种福田”的物化。“菩提子” 既实指寺院常见菩提树,亦喻佛法智慧,暗示游园即修行。归处心安万法同,“归处心安” 点明陵园本质——生死归宿的安宁,呼应万佛园“生命教育基地”的定位(如清东陵文化延伸)。“万法同” 化用《华严经》“一即一切”思想,揭示园景、佛法、生命本质的圆融统一。
三、艺术手法与结构精妙
空间叙事层次,由宏观“青山造化”(缘起)→中观“莲花净土”(场景)→微观“福田菩提”(修行)→哲理“万法同归”(觉悟),形成“景-理-境”三重升华。佛教语汇的化用,“莲花”“福田”“菩提”“万法”等词均源自佛典,却自然融入景观描写,无斧凿痕。七绝格律的严谨性,押平水韵一东部(功、中、同),音调庄重沉稳,契合佛法主题。第三句转仄(“子”字),如禅机陡转,末句复归平韵收束,暗合“烦恼即菩提”的辩证逻辑。
四、精神境界:从景观到心悟
全诗将万佛园从物理景观(青山、莲花)、文化符号(福田、菩提)提升至生命哲思层次:陵园不仅是安息之所,更是通过“广种福田”的修行,实现“心安即归处”的终极解脱。此立意呼应清代龚自珍“净土在人间”的佛教美学观(见《己亥杂诗》),亦彰显遵化作为“禅陵合一”典范的独特价值。
结论:此诗以佛教意象为经纬,将万佛园的造园艺术、殡葬功能、禅悟境界凝练为四句二十八言。语言清净如偈,结构缜密如塔,堪称当代佛教园林诗歌的典范之作。
来源:林承强诗联图作品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