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福报都是攒出来的,灾祸都是作出来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9:10 1

摘要:华清池中,唐玄宗搂着杨贵妃看戏。戏台上,正演着霓裳羽衣舞。台下,文武百官强颜欢笑,心里却在滴血——边关急报已经三天没人敢呈了,因为皇帝说过:"朕要与贵妃赏花,不见政事。"

开元二十九年,大唐长安。

华清池中,唐玄宗搂着杨贵妃看戏。戏台上,正演着霓裳羽衣舞。台下,文武百官强颜欢笑,心里却在滴血——边关急报已经三天没人敢呈了,因为皇帝说过:"朕要与贵妃赏花,不见政事。"

就在十年前,这位皇帝还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主,每天凌晨就上朝,深夜还在批奏章。贞观之治的底子,加上他前期的努力,造就了开元盛世。

可现在呢?李林甫专权,杨国忠弄权,安禄山手握重兵,暗中磨刀。所有人都看得出山雨欲来,只有皇帝还在温柔乡里做梦。

十四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在马嵬坡,六军不发,逼他赐死杨贵妃。当白绫套上贵妃脖子的那一刻,这位曾经创造盛世的皇帝,可曾想过:自己挥霍的,不只是国库,而是整个大唐两百年的福报。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福报都是一点一点攒出来的,灾祸都是自己一步一步作出来的。你今天享的福,可能是祖上三代积的德;你今天遭的罪,一定是自己亲手作的孽。

汉朝的强盛,是四代人攒出来的。

刘邦打下江山后,国库空得老鼠都不愿意来。《资治通鉴》记载:"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出门连四匹同色的马都凑不齐,丞相只能坐牛车上朝。

但刘邦没有横征暴敛,反而"约法三章",轻徭薄赋。

到了汉文帝,更是节俭到令人发指:

- 在位23年,没有增加一个宫殿

- 自己的龙袍破了,打补丁继续穿

- 想建个露台,一算要百金,说"此中人十家之产",不建了

- 临终遗诏:丧事从简,不要厚葬

汉景帝继位,延续父亲的政策。父子两代,史称"文景之治"。他们在位40年,只做一件事:攒家底。

攒了多少?到汉武帝即位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库的钱多到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堆到外面,烂了都吃不完。

这就是汉武帝能够北击匈奴、开疆拓土的底气!没有文景两代的积累,哪有汉武的雄威?

福报的规律很简单:上一代人省一点,下一代人就富一点;这一代人攒一点,下一代人就强一点。

再看"贞观之治"。李世民当皇帝后,本可以享受,但他选择了克制:

看到一个宫女很美,动了心,但最后说:"朕若纳之,必害其夫。"把她放出宫去

得到一匹好马,非常喜欢,但马突然死了,他要杀养马人。长孙皇后劝道:"陛下因马杀人,传出去名声不好。"他立即清醒

魏征直言进谏,经常让他下不来台,他却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的克制,给大唐积累了什么?

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的只有29人

外国使节来朝,看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些福报,一直让大唐享用了一百多年。直到唐玄宗后期开始挥霍,才有了安史之乱。

司马光总结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如果说福报是攒出来的,那灾祸就是作出来的。而且作起来,比攒快多了。

隋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隋文帝杨坚,堪称劳模皇帝:

每天工作到深夜,大事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极度节俭,一个梨都舍不得吃,二十多年如一日,把隋朝建设成超级强国。

《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在位时:"天下富庶,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从京城到岭南,从山东到东海,路上都不用带干粮,因为到处都有吃的。

就这么一个超级帝国,到他儿子隋炀帝手里,14年就亡了。

隋炀帝是怎么作的?

修大运河,征发民工百万之巨,死伤惨重

三征高句丽,每次出动上百万人,主力伤亡约半数以上

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民工200万

下江南游玩,挽船的纤夫就有8万多人

最荒唐的是,他下江南时,为了显摆,让人在船队前面撒金箔,说是"为龙鳞"。老百姓饿死大半,他还在撒金箔!

隋炀帝临死前,照着镜子说:"好头颅,谁当斫之?"

你看,作死的人,最后都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但就是停不下来。

灾祸的规律更简单: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的福报就那么多,挥霍完了,就该还债了。

商纣王的例子更极端。他爷爷盘庚、爸爸帝乙,兢兢业业,给他留下一个强大的商朝。他呢?

- 酒池肉林,通宵达旦

- 炮烙之刑,以人为乐

- 剖比干心,说要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 最后,在鹿台上自焚,商朝600年基业,灰飞烟灭

纣王的灭亡,不是突然的,是一点一点作出来的。

《资治通鉴》里有两个家族的对比,特别能说明问题。

一个是琅琊王氏。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唐朝,出了92位宰相,36位皇后,36位驸马,29位大将军。为什么能延续700多年?

家训就四个字:"积善余庆"。

王祥卧冰求鲤,成为二十四孝之一;王导辅佐东晋,功成不居;王羲之淡泊名利,专心书法。每一代都在积德,每一代都很克制。

另一个是石崇家族。西晋石崇,富可敌国,却极度奢侈:

- 用蜡烛当柴烧

- 用胡椒粉刷墙

- 家里的厕所,比皇宫还豪华

- 跟王恺斗富,用紫丝布障五十里

结果呢?石崇被杀,三族被灭,偌大家产,一夜成空。

司马光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不义之财来得快,去得更快。

第一,惜福。 你今天能吃饱穿暖,能有份工作,能够健康活着,都是福报。别不当回事。汉文帝贵为天子,破衣服都舍不得扔;你一个普通人,凭什么铺张浪费?

第二,积德。 不是让你捐家产,而是:

- 能帮人时帮一把

- 能让利时让一点

- 能饶人时饶一下 这些看似吃亏,其实都在给自己攒福报。

第三,知止。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手,比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更重要。

- 赚钱可以,但别不择手段

- 享受可以,但别穷奢极欲

- 争强可以,但别赶尽杀绝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入长安。唐玄宗逃到马嵬坡时,想起了一个人——张九龄。

二十年前,张九龄就说过安禄山有反相,建议杀掉。唐玄宗不听,还罢了张九龄的相位。现在,一切都晚了。

唐玄宗哭着说:"朕不听九龄之言,至有今日。"

但哭有什么用?当你把祖宗的福报败光的时候,哭都来不及。

《资治通鉴》1362年的历史,反反复复就在讲一个道理: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你的福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代人攒下来的; 你的灾祸,不是别人害你的,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

记住八个字:惜福积德,适可而止。

做到了,福报源源不断; 做不到,灾祸不期而至。

福报都是攒出来的,灾祸都是作出来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配其位,必有福报。

来源:阿水的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