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四军中的悍将,和陈毅平级,却被错误处决,其警卫员成上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5 19:24 1

摘要:1935年,中央红军早走了,大别山雪厚得埋掉半截旗杆。 高敬亭把散兵游勇拢成红二十八军,枪不够,先砍竹子削梭镖;粮不够,先吃山姜野山楂。 就这点人,17万“追剿”军愣是抓不到他。 秘诀? 他给战士立三条土规矩: 一,看不见敌人裤腰带不打——怕浪费子弹; 二,不

32岁,脑袋就吃了枪子。 那年他手下还有近万号兵,枪比人多,子弹比粮多,却没人能救他。

鄂豫皖的山里人至今传一句糙话:“高敬亭打仗像割麦,一割一个准。” 可他们后半句压低了嗓子:“割完麦,连割麦的人也被割了。”

1935年,中央红军早走了,大别山雪厚得埋掉半截旗杆。 高敬亭把散兵游勇拢成红二十八军,枪不够,先砍竹子削梭镖;粮不够,先吃山姜野山楂。 就这点人,17万“追剿”军愣是抓不到他。 秘诀? 他给战士立三条土规矩: 一,看不见敌人裤腰带不打——怕浪费子弹; 二,不占制高点不打——怕跑不掉; 三,不捞到枪不打——赔本买卖谁干谁傻。 听起来像山贼,可三年下来,官方战报里他们“歼敌7.5万”,数字注水也好,至少老蒋把大别山划成“匪区甲级”,悬赏大洋从五千涨到五万,活的不行,死的也收。

1938年5月,安徽巢县蒋家河口,日军汽艇刚靠岸,泥巴里突然站起两百个“泥人”,二十响快慢机一齐开火,二十分钟结束,日军丢下二十多具尸体,新四军零伤亡。 南京的广播第二天骂“支那卑鄙”,可老百姓只管传:高司令的兵会土遁。

胜仗多了,毛病也长。 谁都劝不动他离开大别山,像守着自家祖坟。 延安来电:东进!东进! 他回电:伤员多,走不开。 其实心里打着小鼓——走了,山里的“高家军”番号就得被拆。 这一拖,把延安派来的政委郑位三晾在村口三天,郑后来成了他的“罪证”之一。 更背的是,亲信杨克志、曹玉福半夜卷走三万军饷投桂系,还登报骂他“军阀作风”。 一盆脏水,想洗也洗不净。

1939年6月,合肥青龙场,临时军事法庭就搭在祠堂前。 罪名四条,白纸黑字,最扎眼的是“违抗东进命令”。 当天走完程序,傍晚执行。 枪响前,他提出两个请求:一,不打脑袋——留全尸;二,给部队留句话——“好好打鬼子”。 头一条被拒,第二条没人敢记。 同一天,蒋介石在日记里写:“新四军高敬亭伏法,去一心腹之患。” 两头都想要他的命,只不过一边快,一边更快。

后来的人爬上高位,当年背枪的娃娃成了上将,没人再提那半句遗言。 1975年,毛泽东在平反报告上画圈:“高虽有错,但功大于过。” 一句话,迟到了36年,坟头只剩半块青砖,连名字都糊成墨团。

山里老人说,高敬亭最像大别山的野猪槐——皮糙命硬,刀斧砍不断根,可一场无名山火,说没就没了。 功过簿上,有人记他歼敌数字,有人记他抗命山头,可少有人提: 如果1938年秋天他真带万人东进,苏皖边区的鬼子会不会早一年溃? 又或者,他躲得过青龙场的子弹,却躲不过之后的整风? 历史没如果,只有结果: 大别山还在,山里的野猪槐春天照样冒芽,只是再没人用它做红缨枪的枪杆。

来源:亲切旭日xkODvf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