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公开批评董宇辉英语水平一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场风波不仅是两位公众人物之间的一次“碰撞”,更折射出当下英语学习理念的差异以及公众价值取向的变化。
2025年11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公开批评董宇辉英语水平一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场风波不仅是两位公众人物之间的一次“碰撞”,更折射出当下英语学习理念的差异以及公众价值取向的变化。
故事起始于11月8 - 9日的一场疯狂英语线下活动。活动中,李阳毫不留情地对董宇辉与外国外交官交流时的英语表现进行了点评。他直言董宇辉“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严重的语法错误,而且发音特别怪”,甚至将批评的范围扩大到新东方和俞敏洪,宣称“所以证明新东方不怎么样,俞敏洪发音更差,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而且,李阳似乎并不害怕这些言论引发争议,还明确要求“这段话一定要发到网上,引起轰天巨浪、轩然大波”,并表示“我就喜欢轩然大波”。
就在李阳发表批评言论的同一天,董宇辉在其“与辉同行”账号评论区主动提及了自己的英语表现。他坦然致歉:“抱歉,英语丢得太久,说的时候来不及反应,口语中有多个语法错误,大家多提批评意见。”董宇辉这种不回避、不辩解的坦诚态度,与后来李阳的回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了11月15日,李阳在社交媒体连发三条视频,对之前的批评作出回应。他一改此前的尖锐态度,声称“很喜欢董宇辉”,还说之前的批评只是“批评着玩的”,强调“批评你是因为我们最爱你”。然而,这番看似缓和的表态并没有完全平息这场始于11月8日的舆论风波。
在回应视频中,李阳解释了自己的批评逻辑。他认为董宇辉作为公众人物、英语专业八级毕业生以及曾经的新东方名师,还拥有巨大的流量,其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希望董宇辉“把英语再补一补”。此外,他还表达了对董宇辉职业方向的期望,希望董宇辉“回归教室、回归教育,把卖货的事交给别人去做”,认为董宇辉应该用其影响力帮助更多孩子爱上英语。
不过,许多网友并没有完全接受李阳所谓“关爱式批评”的解释,舆论观点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一部分网友觉得,董宇辉作为曾经的英语老师和公众人物,确实应该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准。但更多的声音则是支持董宇辉,他们认为语言的核心价值在于有效沟通,董宇辉在跨文化对话中所传递的思想深度与真诚态度,远比语法完美更有意义。
有网友指出:“语言能交流,听得懂就好,又不是搞学术。”还有网友表示:“我也不管发音怪不怪,只要能交流就行了,非得和外国人发音一样吗?他们没有口音吗?”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专业外籍人士的支持。在华美国人“曹操”公开评价董宇辉“发音挺好的,就一丢丢口音,完全不影响听懂,我很佩服他费了心血才能学成这样”。这一客观评价,让那些一味强调发音标准的论调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值得注意的是,李阳此次批评行为背后似乎有着明显的商业动机。就在他批评董宇辉与新东方的同时,疯狂英语官方网站正在大力推广其高价课程。界面新闻发现,疯狂英语正在推广的“全球集训营”项目,声称“10天10夜,让你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售价高达48000元人民币,上课地点设在北京和广州,每天训练时间长达14小时。此外,官网还在售卖“五天五夜公益密训营”和“丽江30天全封闭魔鬼训练营”,售价分别为3980元和30000元,另有4980元的双语国际教练机和各类英语书籍在售。李阳在批评董宇辉时不忘强调“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因此被指责是为了给这些课程引流。
这场争议也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英语教学理念的碰撞。李阳所执着的“标准发音、零语法错误”,代表了传统英语教学对形式精准的执着追求。而董宇辉在进博会实际场景中,用英语畅谈唐诗文化、分析市场趋势的表现,则体现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本质。当交流能够触动心灵、引发共鸣时,发音细节的瑕疵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李阳的个人争议历史也在此次风波中被再次提及。2011年,其前妻Kim曾在社交媒体公开曝光李阳实施家庭暴力。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认定李阳的家庭暴力行为成立。这些过往事件,让部分公众对他此次批评他人的动机和姿态产生了更多的质疑。企查查信息显示,李阳名下关联多家公司,但其中部分已注销或吊销。以上海李阳疯狂英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在2025年10月16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再看董宇辉,他的职业轨迹已经从英语教师转变为内容创作者和文化传播者。他于201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2016年加入西安新东方担任英语老师。2021年下半年,他成为新东方旗下东方甄选的主播,并以双语知识型直播风格走红。2024年7月,董宇辉宣布从东方甄选离职,随后由其个人100%持股的“与辉同行”公司独立运营。在多次直播中,他也曾被指出读错典故,如将“羽扇纶巾”读成“羽扇伦巾”。但由于他“知识型主播”的公众形象,任何表达失误都容易被放大检视。
从教育理念演进的角度来看,这场风波反映了公众对英语学习认知的迭代。真正的语言实力,不再仅仅等同于“模仿母语者”的完美复刻,而是更注重用语言传递思想、搭建文化桥梁的能力。当董宇辉用略带口音却充满洞见的英语向世界阐释唐诗精髓时,他所实践的正是一种超越语法桎梏的有效沟通。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公众已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何为真诚建议、何为营销噱头。李阳与董宇辉的这场交锋,不仅关乎英语水平的评判标准,更成为了检验公众价值取向的试金石。董宇辉的坦诚与谦逊,和李阳被指“为博眼球而刻意贬低”的营销手段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也影响了舆论的走向。
来源:跟老李学初中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