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越高越不长久?76%的高彩礼婚姻半年内破裂,原因太现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7:44 1

摘要:“我们家那边彩礼都是这个数,我不能让亲戚邻里看笑话。”这是许多女方家庭常说的话。在江西某地,彩礼高达38万已不是新鲜事。而在山东聊城莘县,老孟一家为孙子订婚,光彩礼就花了30万元左右,相当于当地农村家庭两个劳动力外出打工几年的收入。

一对江西赣州的情侣,因30万元彩礼问题最终分手。男孩月收入4000元,面对相当于他六年多收入的彩礼金额,只能无奈选择结束这段感情。

“我们家那边彩礼都是这个数,我不能让亲戚邻里看笑话。”这是许多女方家庭常说的话。在江西某地,彩礼高达38万已不是新鲜事。而在山东聊城莘县,老孟一家为孙子订婚,光彩礼就花了30万元左右,相当于当地农村家庭两个劳动力外出打工几年的收入。

高价彩礼现象并非个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25年全国彩礼均价已达到13.8万元,较五年前增长了42%。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平均高达16.5万元,有些地区甚至达到20-30万元。

01 高额彩礼的现状与地域差异

高额彩礼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农村地区的彩礼数额普遍高于城市,而且“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彩礼反而越高”。这在江西赣州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婚介所工作人员直言当地彩礼“有点偏贵,在二十八万元到三十五万元之间,最多的彩礼三十八万元”。

参照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该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余元,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相较之下,江西部分地区彩礼金额可达人均收入的五六倍乃至十几倍。

高价彩礼现象多发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指出,女方家有哥有弟的情况下,家里面希望通过女儿要的彩礼再去支付儿子女友家要的彩礼,形成了一种“循环彩礼”的现象。

此外,县城以下基层社会的女生少,选择余地大,彩礼多少、家庭经济情况、县城有没有房等因素,增加了婚姻选择中的非爱情因素。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把彩礼的价格往高推。

02 高额彩礼带来的多重危害

高额彩礼已成为许多年轻人和家庭“不可承受之重”。高价彩礼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还对婚姻本身造成伤害,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高额彩礼直接导致许多家庭“因婚返贫”、“因婚致贫”。在农村地区,一个家庭为儿子结婚平均需要支出约15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5-6年的收入总和。为了筹集这笔钱,不少家庭不惜借贷,甚至冒险涉足高利贷,由此造成的经济压力常常导致家庭陷入绝境。

高价彩礼往往给新婚夫妇的婚姻生活埋下隐患。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丹指出:“高额彩礼不仅让婚姻埋下了隐患,而且会物化自己的子女。高彩礼不是面子,而是伤害自己子女的一把隐形的剑。”当婚姻建立在金钱基础上而非感情基础上时,夫妻间的矛盾更容易产生。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额彩礼甚至可能引发刑事案件。2015年上半年,全国就发生了多起因高额彩礼引发的血案。在安徽砀山县附近的一个案例中,农村青年孙某将准丈母娘与女友杀死后服毒自尽,起因正是准丈母娘因为长子结婚需要15万元彩礼,将压力转嫁到孙某身上。

03 高额彩礼为何难以根治?

高额彩礼问题难以根治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了传统观念和攀比心理外,还涉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

人口性别比失衡是导致高额彩礼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杨华指出:“结构性的问题很难改变。所谓结构性问题,一个主要体现是人口性别失衡。在农村,剩余男性人口多,意味着婚姻市场中女性占优势地位,女方家庭要价的资本提升,男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要价。”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也间接助推了高额彩礼。在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地区,女儿出嫁后通常对娘家的赡养责任减轻。因此,高额彩礼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对女方父母养老的补偿。有农村老人直言:“养女不如养猪,意思是养女儿没有经济回报,还要嫁出去。所以女儿出嫁时,父母往往会要求高额彩礼,作为多年养育的回报。”

乡土社会的攀比心理也是高额彩礼难以消除的重要因素。在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里,人们相互炫富和攀比的心态比城市更为浓烈,这迫使婚姻当事人不得不支付高额彩礼。女方家庭要的彩礼越高,在村里就越有面子,这种观念在很多地区依然根深蒂固。

治理高额彩礼的难点还在于其属于民间习俗,涉及家庭私事,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执行。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治理措施,但成效并不明显。例如2020年,山东莘县实施发布了“杜绝高价彩礼从我做起”倡议书,倡议书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但效果有限。

04 国家出台政策治理高额彩礼

面对高额彩礼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文件中首提治理“天价彩礼”,2020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八部门联合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2025年5月,民政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婚姻家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遏制天价彩礼”,并建议彩礼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居民两年平均收入。以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计算,两年收入约为7.8万元,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彩礼金额建议不超过7.8万元。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治理高额彩礼的有效途径。截至2025年7月,已有15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出台了彩礼限额标准,金额从3万元到12万元不等,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定。一些地方还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道德劝说和社会舆论监督。

2025年9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吴忠召开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宁夏、黑龙江、福建等15个省份党委农办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交流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

在司法层面,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彩礼认定范围、彩礼返还原则予以明确完善。这让地方法院在处理涉彩礼纠纷时有法可依。

05 各地治理高额彩礼的创新实践

面对高额彩礼这一顽疾,各地探索出多种治理方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这些创新实践为全国范围内治理高额彩礼提供了有益参考。

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了差异化治理策略,将农村分为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农村彩礼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非重点区域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同时赋予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彩礼标准的自治权。

福建省则创新推行“不送彩礼送保障”,以专项保障替代物质负担。在全省妇联指导下,福建省妇联与中国人寿合作,为“零彩礼”家庭提供保障措施。这种思路转变了彩礼的形式,但保留了其保障功能,更容易被接受。

四川省通过立法方式对彩礼问题作出刚性规定。针对民族自治区域的高额彩礼问题,四川于2022年、2023年、2024年相继出台施行《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马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条例》《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条例》。

《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规定,公民应自觉抵制高额彩礼。此外,凉山州多部门还联合出台了配套文件《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导则》,对金额作出明确要求:凉山州婚嫁彩礼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

河北省定州的翟城村探索了不同的路径。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一年赚的钱超过500万元,吸引了年轻人回流。村里自由谈恋爱,结婚基本不用“彩礼”,大家都住着租的房子,凭着自己的双手拼未来。更显著的是,这些人离婚几乎几乎没有,家家户户大多都生两到三个娃,生育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

06 构建健康婚恋观的长远之道

治理高额彩礼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除了政策引导外,还需要从价值观、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入手。

加强价值观引导是关键。婚姻的基础是感情,而非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健康的婚恋观,引导年轻人和家长转变观念,淡化“以彩礼论身价”的陈旧思想。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丹强调:“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一个婚姻,最重要的还是感情基础,双方的价值观。所以彩礼数额高低,既不能体现出感情,也不能体现出重要程度。”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至关重要。高彩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养老保障的不足。只有让农村老人的养老有保障,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对彩礼的依赖。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4亿人,但农村参保率仍有提升空间。

促进男女平等就业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在一些彩礼较高的地区,女性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提高女性经济独立能力,减少对彩礼的依赖,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优化人口结构对于长期解决高额彩礼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长期来看,解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减少“娶妻难”现象,也有助于降低彩礼压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变化,彩礼问题有望逐步得到缓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简约、务实的婚礼,反对铺张浪费。据婚恋平台“百合网”2025年的调查,有63.5%的年轻人表示愿意接受“零彩礼”或“象征性彩礼”,这一比例较五年前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对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理性看待彩礼,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更不要让物质条件成为感情的障碍。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结合与共同成长,而不是两个家庭的经济交易。

民政部等多部门在2025年5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婚姻家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遏制天价彩礼”,建议彩礼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居民两年平均收入。截至2025年7月,已有15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出台了彩礼限额标准。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这不仅是最高人民法院强调的理念,也是新时代婚姻观的体现。对于彩礼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所在地区的彩礼情况如何?欢迎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

来源:邱邱会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