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诗句在潺潺流水上写成,美好的梦境在飘零的落花间消散。以流水落花为比喻,道出了文思与自然相融的雅趣,更流露出对美好时光与理想如梦境般易逝的深沉叹惋。
01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唐·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我的诗句在潺潺流水上写成,美好的梦境在飘零的落花间消散。以流水落花为比喻,道出了文思与自然相融的雅趣,更流露出对美好时光与理想如梦境般易逝的深沉叹惋。
02
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南北朝·萧纲《乐府三首 其二 艳歌篇十八韵》
灯火如同阳燧取火般明亮,秋风吹散了空气中的尘埃。明亮的灯火与洁净的秋风,寄托了对清明境界的向往,以及希望烦忧如尘般被吹散的深切渴望。
03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唐·王维《酬张少府》
松林的清风吹拂着我解开的衣带,山间的明月映照着我弹琴的身影。这种自然合一的闲适生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官场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隐逸志趣。
04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唐·白居易《南浦别》
在南浦凄凉地分别,西风袅袅,正是萧瑟的秋天。萧瑟的秋景与凄凉的离愁相互生发,以简练的笔触,道尽了离别时肝肠寸断的悲伤与无奈。
05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唐·王维《书事》
静坐凝望那苍翠的苔色,鲜活的绿意仿佛要沾染到人的衣襟上来。诗人以奇幻的感知写出青苔的盎然生机,体现出其物我两忘的禅静心境,以及对大自然细微生命的静观与妙悟。
06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唐·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不知道船头那轮明月,是谁在拨动着满溪的云影。空灵美妙,将现实景象与浪漫遐想结合,流露出诗人沉醉于自然妙趣、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07
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唐·朱庆馀《山居》
我与山鹿共饮清冽的山泉,将采摘的林果让与僧人品尝。通过山居生活的细节,生动描绘了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淡泊名利、心境澄澈的禅意与情怀。
08
两两渔舟摇下,双双紫燕飞回。
——宋·文天祥《山中六言三首其一》
成对的渔舟轻轻摇过,双双紫燕翩然飞回。巧妙工整的对仗描绘出田园的安宁与谐趣,寄寓了诗人对平静祥和生活与自然生生不息的深深礼赞。
09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苍翠的竹林掩映着幽深的小径,青青的藤萝拂拭着行人的衣衫。这清幽静美的山景,烘托出诗人到访友人居所时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其对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10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宋·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的银河悄然流转,人间的帘幕静静低垂。通过天上人间的景象对照,抒发了诗人独处深宵时,对时光流转、人世沧桑的静观与无限沉思。
11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唐·杜审言《杂曲歌辞·妾薄命》
鸟儿的啼鸣惊醒了残存的梦境,飞舞的落花搅动了深藏的孤独愁绪。春日的声响与物象,都成为了愁情的触媒,细腻传达出闺中女子梦醒时分,面对春光易逝而红颜寂寞的无奈与哀伤。
12
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唐·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我独宿在山中馆驿,看着满地的桐花静静飘落。满地落花的静寂场景,强烈地烘托出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之感,以及其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与绵长的思绪。
13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魏晋·佚名《青阳渡》
青翠的荷叶覆盖着碧绿的水面,芙蓉披着鲜红的外衣。水下有同根的藕,水上有并蒂的莲。全诗以青荷、红芙蓉、并根藕、并头莲等一系列意象,层层递进地寄寓了对纯洁爱情与和谐美满生活的朴素赞美和向往。
14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唐·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但愿巴陵有饮之不尽的酒,来醉倒这洞庭湖的无边秋色。诗人以豪放奇特的想象,将自然景象与饮酒之乐融为一体,抒发了其纵情山水、忘却尘世烦忧的狂放不羁之情。
15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宋·朱熹《秋月》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天空与溪水同样澄澈明净,融为一派秋色。此句描绘出空明一体的清秋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契合的哲思,以及其澄澈通透、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16
何似清歌倚桃李,一炉沈水醉红灯。
——宋·黄庭坚《戏答龙泉余尉问禅二小诗》
何不倚靠着桃李树清歌一曲,在沈香缭绕中,醉倒在红灯之下。诗人通过对雅致闲适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其希望超脱俗务、沉醉于诗酒闲情与幽静生活的强烈向往。
17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唐·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
酒醒后才发现明月已高悬,周身洒满花影,需请人搀扶。醉醒之间的朦胧与花月交织的清艳,勾勒出文人醉后的风雅与闲愁,在疏狂姿态下暗藏孤寂情愫。
18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唐·德诚《船子和尚偈》
夜深水寒鱼儿不食饵,只得载着满船月光空手而归。以空船满载月光的意象,诠释了禅者无得无失的境界,在空灵中蕴含"得即是失,失即是得"的生命智慧。
19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二》
山泉随意环绕台阶流淌,万树桃花映红整座小楼。明丽春光与自在流泉相映成趣,却在绚烂背后暗藏物是人非的怅惘,以乐景写哀情愈显深沉。
20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宋·姜夔《踏莎行》
淮南的明月将清冷洒向千山,你在幽冥中归去无人照看。以千山冷月营造出广漠凄清的意境,表达对逝者孤身远行的深切怜惜与无力相伴的沉痛。
21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宋·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刚醒,卷起帘幕欲将春愁尽数放走。通过卷帘放愁的灵动想象,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展现词人试图摆脱春愁的洒脱与无奈。
22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唐·韩偓《夏夜》
夜深雨停风住,片云飘过,月光斜照大地。雨后复明的月光象征着心境的澄澈,在动静转换间流露对自然韵律的领悟与欣赏。
23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
芦花深处隐约传来声声笛声,惊起成群白鸟飞向天空。笛惊白鸟的画面既显自然野趣,又暗含人生际遇的偶然与必然,余韵悠长令人神往。
24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松树排列在山坡上,如同千重翠色,明月映在湖心,像是一颗璀璨的珍珠。工整的对仗和精妙的比喻,写出西湖春夜的宁静与秀美,抒发了诗人对湖山的深深眷恋与即将离任时的不舍之情。
25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唐·皇甫松《忆江南》
闲来梦见江南梅子成熟时,夜船笛声伴着潇潇雨声。梅雨笛声编织出浓郁的江南情调,在虚实相生间寄托对往昔岁月的深切追忆。
26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
——元·赵善庆《普天乐·秋江忆别》
暮色天空辽阔,秋水苍茫。落日挂在山腰,斜阳染红雁背。四重意象层层铺展,构建出苍茫的秋晚图景,在时空交错中暗含别离的怅惘与人生的漂泊。
27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清·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澄澈清雅,庭院寂静的中的人百无聊赖在消磨夏日。以简淡笔墨勾勒出清凉境界,在清静中体现与自然融合的闲适,细味着东方审美中的空灵之美。
28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唐·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静夜深沉,浮动的光影朦胧,清冷的月色弥漫天地。连用叠词营造出月光如水的意境,在空灵澄澈中寄托超脱尘俗、追求精神纯净的向往。
29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宋·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海棠还未经雨,梨花已如雪飘落,春天已过半。通过花信更替暗喻春光易逝,在唯美意象中蕴含对时光流转的敏锐感知与淡淡哀愁。
30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火红的枫叶成千上万,蔓延至碧云的边缘,金黄的菊花星星点点,开在幽深的山岩之下。以浓烈的色彩对比和宏大的空间构图,描绘出云山壮丽的秋景,抒发了词人沉醉于自然、忘却尘俗的隐逸之乐与闲适情怀。
31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宋·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水面辽阔烟霭微微,一只白鹭在沙洲上飞翔。以白鹭的孤飞点缀苍茫天地,在空阔意境中寄托超然物外、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
32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明·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如浮动的白玉,明月照亮天街,夜色清凉如洗。中秋月夜的澄明境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也暗含对人间团圆的深切期盼。
33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宋·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高低错落,雨后青山处鸥鸟飞翔。莲蓬参差与鸥飞青山的画面,在和谐自然中寄托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生命自由的赞美。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来源:荔枝姑娘诗词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