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华视点”不久前曝光,在靠近安徽省的河南省周口部分县市乡镇,陆续新开多家机动车检测站。这些检测站的主要客户群体竟是来自安徽等地的车主,而其吸引客户的“卖点”,竟然是承诺不合格车辆也能“包过”。记者通过暗访,证实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情况。在暗访过程中,这样的场景真
早年间,驾驶证考试跨省“包过”的乱象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今,车检异地“包过”的问题又悄然出现,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破坏市场秩序的新隐患。
“新华视点”不久前曝光,在靠近安徽省的河南省周口部分县市乡镇,陆续新开多家机动车检测站。这些检测站的主要客户群体竟是来自安徽等地的车主,而其吸引客户的“卖点”,竟然是承诺不合格车辆也能“包过”。记者通过暗访,证实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情况。在暗访过程中,这样的场景真实上演:一辆前挡风玻璃破裂、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在安徽进行车检时被判定不合格,车主抱着侥幸心理前往河南尝试,结果竟然顺利通过。而这并非个例,车检跨省“通关”已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公开的秘密。
自2018年9月1日起跨省异地车检实现全国“通检”后,工作和生活有跨省需求的车主享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样的便利本不该被违法操作钻了空子。机动车检测的核心目的,是确保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其质量水平与规范程度,不仅直接关乎驾乘人员以及其他车辆行人的生命安全,还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工作息息相关。部分检测机构肆意放松标准,纵容问题车辆通过检测,而一些车主妄图蒙混过关,双方看似“一拍即合”,实则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巨大隐患,使机动车检测制度形同虚设,严重削弱了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公信力。
实际上,近年来,机动车检测领域乱象丛生,一些机动车检测站通过“非正常”手段让车辆过检的情况屡见不鲜。车辆手刹制动不达标,就踩脚刹蒙混过关;刹车灯不亮,便开示宽灯替代;尾气不合格,就使用屏蔽器篡改车辆数据……这些行为带来了诸多严重危害。
首先,问题车辆违规过检的最大威胁是安全问题。制动系统不合格、灯光系统异常等问题车辆一旦上路,极易在行驶过程中引发故障,导致交通事故,对道路上的人员和其他车辆构成直接威胁。据相关统计,因车辆自身安全性能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车检“包过”无疑是在为这些潜在危险放行。
其次,车检造假已形成一条包括检测站工作人员、“黄牛”、作弊工具生产销售商等多方在内的黑色产业链。各方为了庞大的利益各取所需,造成不良的行业生态。“黄牛”在车主和检测站之间牵线搭桥,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作弊工具生产销售商为检测造假提供技术支持,非法获利;检测站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与各方形成利益体。这种利益驱动无疑滋长了机动车检测的乱象,损害的是那些诚信经营的车辆检测站的利益和那些合法检测的车主的利益,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另外,问题车车检“包过”会引发严重的环保问题。一些排放不达标的车辆通过“包过”继续上路行驶,会持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加重环境污染,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些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
机动车检测本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车检却给问题车辆蒙混过关,则是让机动车检测的意义荡然无存。
机动车检测“包过”的手段五花八门,给监管和执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治理车检异地“包过”等乱象,必须采取全方位、强有力的措施,通过跨部门和地区联合执法、统一执法标准、打破数据壁垒、开展交叉监督等手段,出重拳、施重力进行整治。
跨部门和地区联合执法是治理的前提。不可否认,跨部门和地区开展对话、合作、治理等工作存在一定难度,违规者也正是利用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理钻空子。但这绝不能成为对问题视而不见、推诿塞责的理由。相关部门应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等应加强协作,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违法违规的检测机构、“黄牛”以及作弊工具生产销售商进行全面打击。
采取综合治理、有效施策是治理的关键。针对机动车检测乱象,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加大整治力度。去年,多部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也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如浙江杭州总结机动车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38种造假行为,通过AI大数据技术搜索发现造假线索,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北京则探索在机动车检验线上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形成机动车监管一车一档系统,实现对车辆检测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对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全方位监管。
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一律从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相关部门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违规的检测机构吊销经营资质,对违法人员依法追究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同时,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防止执法过程中出现腐败行为。
车检异地“包过”问题的存在,只是机动车检测乱象的“冰山一角”,反映出规范机动车检测的势在必行,以及提升地方联动执法监管的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多方协同、多措并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才能有效遏制乱象,维护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
(文/天涯)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客观理性分享观点,无不良引导,请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来源:学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