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淀区发布了AI原点社区、海淀公园、中国电信博物馆、光科技馆、中关村壹号五大海淀科技旅游地标,将前沿科技嵌入社区生活、公园体验、场馆展陈等场景,形成“科技科普+文旅体验”的双向赋能,助力海淀打造“可触摸、可参与、可感知”的智慧文旅新范式。
15大项目集中发布
开启海淀科技文旅融合新图景!
海淀区发布了AI原点社区、海淀公园、中国电信博物馆、光科技馆、中关村壹号五大海淀科技旅游地标,将前沿科技嵌入社区生活、公园体验、场馆展陈等场景,形成“科技科普+文旅体验”的双向赋能,助力海淀打造“可触摸、可参与、可感知”的智慧文旅新范式。
AI原点社区
诞生于北京海淀五道口的AI原点社区,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更是生活与文化的交汇点。在这里,活力广场、社交小院与东升大厦、智造大街交相辉映,校区、园区与社区深度融合。从AI小巷的机器人交互体验展示到裸眼3D多模态交互,从市集、音乐节到二次元活动,无不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AI原点社区不仅是一个创新社区,还是中国AI创新发展的理想之地,更是一座让历史对话未来的桥梁。让我们相聚于此,感受科技魅力,聆听创新脉搏,触摸未来轮廓,共赴一场永不落幕的智慧盛宴。
海淀公园
海淀公园建于2003年,是历史上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西花园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34公项,是全国首家AI科技主题公园,设有智能导览、智能步道、雨水收集互动、智能灯杆等多项交互体验设施,为群众带来身边的科技体验。
公园同时也是海淀区首批花园城市建设的代表,深化无界开放理念,开辟无界咖啡、讨源书屋、西花园花店等花园式消费空间,创立“绿草坪”品牌文化活动,并为市民开辟出花卉观赏区、开放草坪区、林下帐篷区等多种类、多场景的绿色休闲体验空间,让公园成为市民可参与、可感观、可分享的花园城市空间。公园“淀园花谷”景区打造的现实版“莫奈花园”,深受市民喜爱,已成为北京新晋网红打卡地。
中国电信博物馆
中国电信博物馆矗立北京海淀学院路,这座集典藏、展陈、研学于一体的殿堂,既是行业演进的“全景之窗”,亦是科普的“文明圣殿”,以上万件馆藏为轴,串起“烽燧狼烟”到“万物互联”的史诗长卷。
在这里,全息沙盘铺展电波织就的数字山河,互动装置回响着“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强音。每一件展品皆是时代浪潮中的文明切片,每一帧影像皆镌刻红色电信精神基因。从莫尔斯电码的嘀嗒声到5G基站的嗡鸣,从电报大楼的钟声到智慧城市的脉动,这里收藏着民族通信记忆的基因图谱,见证中国从“信息追赶者”到“数字领航者”的跨越。
光科技馆
光科技馆,位于颐和园路北宫门地铁旁,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以光为主题,融合知识性、艺术性、科技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走进“光科普馆”,回溯人类逐光的文明历程;步入“光智慧馆”,解锁光科技如何重塑未来城市的模样;在“光文化馆”中,感受光与文化跨界交融,碰撞出别样的艺术火花;踏入“光时空馆”,沉浸式穿梭于光影交织的“宇宙星河”;而“城市更新馆”展现着城市发展的创新成果与无限可能。
中关村壹号
位于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的中关村壹号,不仅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更是科技与人文共融的理想场域。当绿意盎然的生态园区与硬核工业美学交织,当技术成果与艺术空间碰撞出灵感火花,中关村壹号正打破科技的边界,构建可呼吸、可对话、可交互的多维创新生态圈,诚邀您来解码生态与工业的共生密码。
潮旅海淀海淀区揭晓了华熙LIVE·五棵松、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1733商业空间、砖窑里五大海淀文商旅体科综合体打卡目的地。海淀正通过文旅加百业的融合,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消费新地标,加速构建更加多元立体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华熙LIVE·五棵松
华熙LIVE·五棵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9号,由五棵松体育馆、M空间、Hi-Park篮球公园、五棵松文体广场、以及Hi-Up、HI-ICE冰上运动中心组成,这里每年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数百场,吸引观众数百万,是北京娱乐新地标和篮球圣地。华熙LIVE致力于打造文化艺术、文化创意、文化娱乐、文化体育、文化教育新的体验中心,让各个年龄层的人们都能亲自感受到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极致体验,从而过上健康、快乐、有品位的生活,真正实现艺术+生活。
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
中关村ARTPARK大融城作为四环内商业体量最大的城市更新体,项目邀请BIAD、CAN、AECOM、IDA等国际知名商业设计团队操刀,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精装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以“地下空间地面化”的理念,将商业体向城市界面打开,形成“公园+商业”的形态,打造2万平方米屋顶花园,5个庭院式下沉广场,将商业体向城市界面打开,形成“公园+商业”的形态,创建了一个以城市公园为载体的商业综合体。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
园区以科技为主题,融合文化元素,通过举办科技展览、文化交流、美食市集活动等,有效推动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表演、市集等,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活力的街区空间,成为一个有活力、有温度的社群园区。
园区以提升海淀区在科技、文化、商业领域融合发展,助力区域品牌建设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海淀区科技产业与多元消费业态的高质量发展。
1733商业空间
1733商业空间,坐落于北京海淀区大钟寺,主打“青年、乐趣、生活、社区”,是青年社群的文化、趣味、互动时刻的发生场。
1733努力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社交、生活方式、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这里有日咖夜酒、各类美食、快闪创意市集、滑板公园、热血街舞、瑜伽、SPA等精选业态,更有超大户外广场舒适惬意,不定期举办音乐节、啤酒节、各类社群活动,是海淀屈指可数的“宝藏主场”。
砖窑里
砖窑里文化艺术综合体位于海淀区海淀区建材城西路5号,前身为建成于1954年的北京新都砖瓦总厂,曾前后30年为人民大会堂、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供应建筑用砖,为国家重要建设工程和北京市早期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如今,这里实现了工业遗产活化与文化升级融合,将1954年新都砖瓦总厂转型为文化综合体,完整保留烟囱、红砖门洞等历史印记,植入全息科技、历史展陈,打造“瓦片到芯片”文化地标。
趣玩海淀“趣玩海淀”环节发布了五大海淀科技旅游场景: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幕见北京中塔数字艺术馆、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行浸式探索体验展、永乐长思·国风科幻沉浸式戏剧五大场景。这些项目搭建了科技赋能文旅的应用场景,推动了AI、VR、数字孪生等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文旅消费”的完整生态链,让大众从“打卡观光”升级为真正的“文旅体验”。
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与未来产业,集中展出350多家单位的490多项展品,其中首发首展项目130余个,包括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制造、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科技领域。全面展示北京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新成果。
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
展览以“多智能社群”为主题,共有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件数字艺术作品参展,通过研究与实践,探讨当下科技与文化交汇的热点话题,以影像、游戏、交互装置、机械装置、混合现实等形式,多维度的讲述和呈现“人机协作下的创意增强”和“AI的可解释和透明性”。这些数字艺术作品将人类的想象力与计算机的强大能力相结合,既展现了人类艺术家与AI协作共创的无限可能,又以数字艺术呈现了科技之美,通过数据可视化和交互的方式让人工智能技术与运作机制被公众感知与理解。
幕见北京中塔数字艺术馆
幕见北京中塔数字艺术馆,通过高科技的展示方式,虚拟现实(VR)、虚拟拍摄(XR)、增强现实(MR)、全息投影、全数字环幕电影等,为文化遗产赋予全新的生命,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北京深厚的历史积淀,观众可以亲身体验接触AI技术、元宇宙空间到科技创新与文化相结合,虚拟与现实交织,科技与创意碰撞,让游客在互动中领略科技的无限可能。
梦回圆明园·沉浸式VR体验展
全球首个以圆明园为主题的3A级画质VR大空间体验项目——《梦回圆明园》,依托精准的3D建筑数据,运用前沿的虚拟引擎技术,实现了对圆明园全盛时期的1:1数字化复原。走进《梦回圆明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故事。空间计算、虚拟现实、AI交互……多项高科技的融合,让您在虚拟空间中自由穿梭,近距离感受圆明园的精致与魅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永乐长思·沉浸式戏剧
在博物馆里零距离欣赏一场科幻史诗是什么体验?国家图书馆与白镜戏局联合打造的“永乐长思·国风科幻沉浸式戏剧”给出了答案。在这里,传统舞台剧的观演界限被打破。在《永乐长思》的演出中,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观众席,观众可以站在演员身边零距离追随剧情的发展,甚至参与到剧情之中,成为剧情的“参与者”。该戏剧采用多线叙事结构,包含6条不同观剧线路,形成网状的叙事结构,并提供了16个可由观众共同选择的故事结局,使文化体验更具个性化与互动性,让观众拥有独特的观剧体验。
您的脚步
是我们最期待的风景线
一起来海淀打卡吧~
回复【美食】热门餐厅超值套餐团购1折起;
回复【故宫】获取故宫购票入口及打卡攻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所使用卡通形象-墙墙来源:墙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