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糖熬四天,电击淋浴成噩梦,获释巴勒斯坦人揭露以军残忍酷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17:10 1

摘要:他们带出来的不仅是满身伤痕,更有足以震惊世界的酷刑细节——电击、饥饿、精神摧残成了“日常流程”,连医生、护士都难逃针对性虐待,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直言:这种系统性暴行已达“前所未有程度”。

谁敢信,2025年10月加沙停火协议刚落地,近2000名获释的巴勒斯坦人就撕开了以色列监狱的遮羞布。

他们带出来的不仅是满身伤痕,更有足以震惊世界的酷刑细节——电击、饥饿、精神摧残成了“日常流程”,连医生、护士都难逃针对性虐待,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直言:这种系统性暴行已达“前所未有程度”。

10月13日,随着首批获释者走出奥弗监狱,亚辛·阿布·阿姆拉的状态让在场记者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曾经壮实的巴勒斯坦青年,如今瘦得肋骨根根分明,连站立都需要搀扶,“四天,他们只给我两块糖。”亚辛的声音沙哑,手腕上的捆绑痕迹还泛着青紫,“淋浴间是最可怕的地方,狱警会把电击枪对准我们浸湿的衣服,每次电击都像有火在烧,耳朵里全是嗡嗡声,根本听不见求饶。”

亚辛的遭遇并非个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勒斯坦医生回忆,他因拒绝配合审讯,被连续72小时蒙眼捆绑,只能通过吸管进食。“他们知道我是医生,就故意用最诛心的方式。”医生说,同监的一名老护士被狱警骂作“畜舍里的动物”,还有救护车司机被浇着冷水,被逼着画出医院布局图,这些专业人士的职业尊严,成了施虐者重点摧毁的目标。

更让人发指的是专门用来精神摧残的“迪斯科室”,获释者证实,斯德泰曼军事基地的这个特殊审讯室里,24小时播放高分贝锐舞音乐,强光直射眼睛,配合无休止的噪音干扰,很多人熬不过三天就心理崩溃。

联合国10月最新披露的报告补充道,这种“精神酷刑”常与肉体虐待搭配使用,有囚犯在强光噪音中被实施水刑,意识模糊时还会遭到性侮辱威胁。

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除了获释者的一致证词,以色列本土人权组织10月15日发布的调查显示,以方12座监狱已形成“酷刑营网络”,3629名巴勒斯坦人处于“行政拘留”状态——无需起诉、不用审判,就能被长期关押并实施虐待。

2024年曝光的一段监控视频更具说服力:画面里,士兵用盾牌遮挡摄像头后才对囚犯动手,显然是有预谋的系统性行为,而非个别士兵失控。

面对汹涌的指控,以色列驻日内瓦大使丹尼尔·梅隆的回应和去年如出一辙,仍称这些都是“虚假信息”,强调以色列“始终遵守国际义务”。但这种说辞早已站不住脚。

2024年军方曾逮捕9名涉事虐囚士兵,可1200名右翼分子随即冲击军事基地,将施暴者奉为“英雄”,逼得军方最终释放了这些人,法律层面的漏洞更成了帮凶,“行政拘留”制度让虐囚行为彻底游离在司法监督之外。

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的态度也愈发明确。继去年的严厉质询后,委员会在10月20日的临时通报中指出,新曝光的案例“进一步证实了系统性虐待的存在”,并宣布将提前公布对以色列的审查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委员会同时提到收到了哈马斯涉嫌战争罪行的指控,明确表示“一方的违法行为不能成为另一方施暴的借口”,这种平衡立场让调查更具公信力。

令人揪心的是,获释对很多巴勒斯坦人来说并非终点,10月释放的人员中,154人被列入“海外流放名单”,直接被送往卡塔尔、土耳其等地,这辈子可能都回不了故土。

即便能回到约旦河西岸,等待他们的也是无处不在的限制,一名获释者说得沉痛:“身体的伤能慢慢好,但没有人被追究责任的绝望,比酷刑更折磨人。”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不该缺席。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正在形成压力,那些被掩盖的真相正在逐一浮出水面,相信在各方推动下,施暴者终将受到制裁,巴勒斯坦人的基本人权也能得到真正保障——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交代,更是人类文明底线的坚守。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