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细雨初霁的花垣县边城茶峒景区浸润在湿润的清新里,第三届湘西“从文读书季”·“相‘阅’湘西”全民阅读推广暨社科普及周活动之边城文学沙龙在翠翠岛上开讲。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
“面对的是算法推送的信息洪流、AI生成的文字,当短视频切割我们的注意力,当焦虑成为时代的阵痛,文学还能否成为我们过河的小渡船?”
5月16日,细雨初霁的花垣县边城茶峒景区浸润在湿润的清新里,第三届湘西“从文读书季”·“相‘阅’湘西”全民阅读推广暨社科普及周活动之边城文学沙龙在翠翠岛上开讲。
湘西传统木椅沿窗整齐排列,窗外的翠翠雕保持着眺望姿态。长案摆放着《边城》以及嘉宾王跃文、田耳、杨雨、走走、何小平等的书籍作品。
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翠翠岛上,上午10时,在诗歌朗诵《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边城》中,沙龙活动开始。嘉宾围绕“文学赋能现代生活——从沈从文的《边城》到世俗与远方”的主题畅谈分享。
“阅读沈从文《边城》等作品,能感受到沈从文对家乡父老刻骨铭心的爱,也能读到历史,读到当下时代的影子。”王跃文从地域文学的精神疗愈性展开讲述,他说,阅读是全过程的审美,每个人阅读的结果可能不同,只要阅读就能获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的文学滋养。
“40岁,回头再看《边城》,才发现它就像一名老友,陪伴自己多年,在艰难困苦时给予了极大的慰藉。”田耳聚焦乡村叙事与现代性进行分享,他说,离开湘西越久,就越深刻体会到同一个地域、同一种文化对作家的影响,才发现地域文化的延续才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文学作品的鲜明特征。
杨雨将古典诗词与《边城》的文学意境相勾连,她分享道:“《边城》教会我们在喧嚣中抽身,洞察日常之美,回归生活的本质。”
何小平就边城文学IP开发提出建议,建造能够沉浸式体验沈从文文学世界的景观,把体现地方性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融入旅游空间,并用微视频传播开去。
“真正的文旅不能仅仅依靠美景,需要有内容输出。”走走从文本转化出发,提出文旅发展要链接青年人,建议邀请青年学生将《边城》进行戏剧化改编,打造“边城文学之夜”等特色活动。
现场,读者代表分享了阅读感受。“《边城》让我感受到淳朴善良、文学之光、人性之光。”“《边城》留住了乡土记忆,打通了通往精神原乡的道路。”
阳光下,拉拉渡往返清水江两岸,属于边城的文学摆渡,正在信息洪流的漩涡中,划出新的航迹。
来源:湘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