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得从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大动作说起。11月11日,美国海军发布公报确认,“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已抵达拉美周边水域,随行的还有3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仅航母上就搭载了超过4000名水兵和数十架作战飞机。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前脚美军刚把五角大楼改叫“战争部”,高调启动加勒比海“南方之矛”禁毒行动,后脚就被最铁的盟友泼了冷水——英国已悄悄暂停共享该地区涉毒船只情报。
要知道,英美在情报领域绑定了几十年,从反恐到地缘安全向来无话不谈,如今却在禁毒这事上闹起了分裂。
英国宁可冒得罪美国的风险也要踩刹车,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顾虑?
这事得从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大动作说起。11月11日,美国海军发布公报确认,“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已抵达拉美周边水域,随行的还有3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仅航母上就搭载了超过4000名水兵和数十架作战飞机。
加上此前部署的“硫磺岛”号两栖戒备群,美军在该地区集结的兵力已超过1.5万人,创下几十年来的规模纪录,五角大楼直言,这么大阵仗就是为了“打击毒品贩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矛头直指委内瑞拉。
自9月初以来,美军已在加勒比海和东太平洋击沉了约20艘所谓的“运毒船”,造成70多人死亡,其中多数针对委内瑞拉船只。
更让人警惕的是,11月13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宣布启动“南方之矛”军事行动,宣称要清除西半球的“毒品恐怖分子”,当天还高调为五角大楼换上“战争部”名牌。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所谓的“禁毒”早已蒙上了军事扩张的影子,连委内瑞拉议会主席罗德里格斯都直接点破,美方真实目的是掠夺石油资源。
就在美军动作频频的时候,英国突然按下了情报共享的暂停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月12日独家报道,英国已停止向美国提供加勒比海地区涉毒船只的精准坐标、人员数量等关键数据,而这一决定源自英格兰及威尔士总检察长赫默的明确建议。
要知道,过去这些情报是美军海上拦截行动的重要支撑,英美在这一领域的协作已经持续多年,突然中断绝非偶然。
英国的顾虑核心就两个字:担责,赫默在建议中强调,英国签署的国际水域行为准则比美国更为严格,若继续提供情报支持,极可能被认定为联合国所谴责的“法外处决”行为共犯,这绝非危言耸听,联合国人权专家早已指出,美军在没有正当司法程序的情况下打击船只,涉嫌非法杀戮。
更关键的是,英国有过类似的前车之鉴,2022年英国广播公司披露,英军特种空降部队2010至2013年在阿富汗涉嫌非法处决54名平民,迫于压力英国国防部直到2023年才启动独立调查,至今仍在发酵。
有了阿富汗的教训,英国显然不想在加勒比海重蹈覆辙,毕竟一旦卷入国际诉讼,对其苦心经营的“国际法治形象”将是致命打击。
让英国更犹豫的,是美国行动的模糊性与争议性。10月15日,特朗普公开表示已授权中央情报局在委内瑞拉开展秘密行动,《纽约时报》随即披露,这一授权包括在委内瑞拉及加勒比海地区开展“致命行动”。
但仅仅半个月后,10月31日特朗普又改口称,尚未决定是否对委内瑞拉境内地面目标发动袭击,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让英国很难判断自己提供的情报会被用于何种行动,是合法的海上拦截,还是可能引发战争的秘密打击?
毕竟美军“福特”号航母已逼近委内瑞拉近海,11月12日特朗普还听取了针对委内瑞拉陆地打击方案的简报,虽然未做最终决定,但风险已肉眼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并非唯一对美国说“不”的国家。11月11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也下令暂停与美国安全机构的情报往来,明确表示只要美国袭击船只的行为持续,就不会恢复合作。
连美国的传统盟友法国也态度微妙,总统马克龙近期访问墨西哥时特别强调“各国主权必须得到绝对尊重”,被法国媒体解读为对美方行动的含蓄批评,这意味着美国的加勒比海行动已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英国此时暂停情报共享,既是自保,也算是顺势而为。
面对盟友的“拆台”,英国政府的回应显得有些含糊其辞。在被问及情报共享暂停一事时,官方并未直接作答,仅在简短声明中重申美国仍是英国“在国防、安全及情报领域最紧密的盟友”,双方会继续维持合作关系。
这种表态不难理解,英美情报合作的根基太深,从“五眼联盟”框架到反恐、反扩散等多个领域,两国早已形成利益共同体,英国显然不想因单一事件彻底激化矛盾。
但这次“摩擦”的影响恐怕没那么容易消弭,要知道,英国提供的情报多来自其在加勒比地区的海外领地,这些一手信息对美军的行动效率至关重要,如今情报断供,可能直接影响“南方之矛”行动的推进节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英美盟友关系中少见的“法律优先于合作”的案例,若后续美国仍坚持强硬打击路线,不排除英国在其他敏感领域也采取类似的“避险策略”,比如在中东或亚太的联合行动中增加法律审核环节。
从更深层看,这事本质上是盟友间“风险认知差”的体现:美国想靠军事力量快速解决问题,甚至不惜模糊法律边界,英国则更看重国际形象和法律责任,不愿被拖入争议泥潭。
特朗普政府显然没料到会遭遇盟友集体“降温”,11月13日“福特”号航母抵达预定海域后,美军迟迟未展开大规模行动,或许也在重新评估局势。
说到底,英美这场情报风波,给所谓的“特殊关系”敲响了警钟:再铁的盟友,也架不住一方不断突破法律底线的冒险。英国的选择,既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也是对美国单边行动的无声警示。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